第82章 广交会“定海神针”,惊了德国人
作品:《重生80:从摆摊到世界首富》 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纺织品展馆。
空气里混杂着樟脑丸、新布料和各种廉价古龙水的味道。
“建华实业”的展台,不到五平米,被死死夹在“四九城纺织进出口总公司”和“魔都丝绸集团”两个国营巨头中间。
隔壁京城总公司的展台,进口射灯雪亮,丝绒背景板泛着高级的光泽。几个西装笔挺的业务员,正用流利的英语和几个外国客商谈笑风生。
相比之下,建华实业的展台,只能用“寒酸”两个字形容。
背景板是块蓝布,上面是程启明连夜用毛笔写的四个大字——【中国制造】。照明全靠天花板上一根接触不良、滋滋作响的日光灯管。
“哼,乡下人,也配跑到广交会上来丢人现眼。”
一个不阴不阳的声音从隔壁传来。
四九城总公司一个油头粉面的业务员,端着一杯速溶咖啡,眼神轻蔑地扫过建华的展台,音量不大不小,正好能让这边的人听得一清二楚。
“你看他们挂出来那几件衣服,土得掉渣,颜色不是灰就是蓝,这种货色,白送给人家,人家都嫌占地方。”
这话一出,苏梅本就紧张的脸,“唰”的一下全白了。她下意识地想把自己设计的衣服往后藏。
程启明气得脸都涨红了,攥紧拳头就想上前理论。
孟建华伸手,轻轻按住了他的肩膀。
程启明回头,看到孟建华的眼神。没有愤怒,只有一片平静。
孟建华心里清楚,在这种地方,吵架是最没用的行为。订单,才是唯一能让对方闭嘴的武器。
他转向脸色发白的苏梅,放缓了语速。
“别理他。时间差不多了,把我们的‘定海神针’拿出来。”
“定海神针”四个字,让苏梅瞬间找回了主心骨。
她重重地点了下头,转身从脚下最里面的一个箱子里,捧出一个用好几层干净白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木盒。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对待一件稀世珍宝,一层层揭开白布。
当木盒打开,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那是一件改良版的现代旗袍。
没有刺眼的颜色,就是最纯粹的真丝本色,光线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
剪裁是苏梅熬了好几个通宵,对着从港城弄来的海外时装杂志,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完美贴合女性身体曲线,腰线收得恰到好处,裙摆的开衩也比传统旗袍更高,更显大胆。
但最夺人眼球的,是胸口和裙摆处的刺绣。
不是机器印花,而是纯粹的手工苏绣,一幅《双凤朝牡丹图》。
那凤凰的羽毛,用上了几十种颜色的丝线,层层叠叠,在不同的光线角度下,仿佛在微微煽动。
苏梅亲手将这件旗袍,挂在了展台最正中的位置。
一瞬间,整个简陋的展台仿佛都消失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件衣服死死吸住,再也挪不开半分。它没有发光,却让周围的一切都黯淡了下去。
隔壁那个油头业务员脸上的嘲讽僵住了,张了张嘴,却发现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展馆里依旧人来人往,喧嚣嘈杂。
大部分人依旧被那些规模宏大的国营展台吸引。
直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在“建华实业”的展台前停下了脚步。
男人五十多岁,金发碧眼,穿着一身质地精良的亚麻西装,胸前挂着代表“特邀贵宾”的红色胸牌。
他叫汉斯·施密特,德国一家大型百货公司的首席采购官。
他本来是为公司的丝绸制品区寻找原料供应商,一路看下来,有些意兴阑珊。那些国营大厂的丝绸是不错,但总感觉缺少了点灵气。
直到看见了这件旗袍,他的脚步像是被钉在了地上。
他缓缓走近,没有立刻开口,而是从西装内袋里,极为专业地取出一支便携式的手持放大镜。
他俯下身,将放大镜对准了旗袍上凤凰的翅膀。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
他们从没见过哪个外商看一件衣服,会用上这种看精密仪器的架势。
汉斯的眼神,从一开始的审视,迅速变为惊讶。
他甚至能通过放大镜,看清每一根丝线的走向,以及那近乎鬼斧神工的劈丝工艺——一根丝线,被分成了十几股,甚至几十股来绣制,才有了如此细腻逼真的效果。
很久,他才直起身,收起放大镜,看向孟建华。
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带着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和一丝激动,用生硬的英语开口问道:
“这刺绣……是手工的吗?”
隔壁的油头业务员,手里的咖啡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汉斯先生!
那可是四九城总公司这次广交会重点公关的头号目标客户!公司领导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他拿下!
他怎么……怎么会对一个乡下小厂的东西这么感兴趣?
不等孟建华示意,程启明已经上前一步,扶了扶眼镜,用一口纯正得伦敦腔,不卑不亢地回答:
“是的,先生。百分之百纯手工。这是一种传承超过两千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名为苏绣。”
汉斯的眼睛“噌”地一下亮了!
他伸出手,想触摸,又怕弄坏了,指尖在距离布料一厘米的地方停住了,满脸赞叹。
“不可思议……这是杰作,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接着,他用近乎挑剔的目光,开始检查整件衣服的做工。
他翻看衣领的缝线,检查腋下的锁边,甚至连那一排小巧的盘扣,都用指甲轻轻刮了刮,感受其打磨的光滑程度。
他越看,脸上的表情越严肃,越心惊。
最后,他抬起头,看着从始至终都只是平静站着的孟建华,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说道:
“你们的做工品质……我敢说,比我检验过的某些意大利奢侈品牌还要好。”
这话一出,全场皆惊!
接下来,不再是简单的问价。
汉斯直接拉了张椅子坐下,俨然一副要深度谈判的架势。
“你们每月的产能是多少?”
“你们如何保证每一件的品控一致性?”
“你们的付款条件是什么?接受信用证吗?”
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一个比一个专业。
程启明额头见了汗,但依旧对答如流,将建华厂的生产流程、三级品控标准、以及国际贸易规则,解释得清清楚楚。
当汉斯问到一个关于“偶氮染料”的环保标准问题时,程启明一时卡了壳,这个概念在国内太超前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孟建华忽然开口了,他说的中文,由程启明翻译:
“施密特先生,我们目前确实没有接触到这个标准。但只要您能提供标准文件,我们承诺,三个月内,建立起一套完全符合德国标准的环保染色实验室。所有成本,由我们自己承担。”
这一句话,让汉斯眼中精光一闪。
他看的不是承诺,而是孟建华说这话时,那种不容置疑的魄力和决心。
终于,汉斯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