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想摘桃?你摘一个试试

作品:《重生80:从摆摊到世界首富

    终于,在午夜十二点。


    洪叶独自一人回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站到那部红色的内线电话前。


    这部电话,是当初赵山河特意帮孟建华装的,一条专线,直通他的办公室。孟建华当宝贝一样,只有最要紧的事才会用。而洪叶,一次都没主动用过。


    她的手在空中停了很久,微微发抖。


    她不想把战火烧到赵叔叔那里,更不想让他为难。


    但现在,没得选。


    终于,她下定决心,毅然拿起了听筒,拨出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嘟……嘟……嘟……”


    电话接通。


    “喂?”一个威严中带着一丝疲惫的熟悉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赵……赵叔叔。”


    “我是洪叶。我们公司……出事了。”


    她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今天发生的一切和盘托出。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安静得让洪叶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就在她几乎要以为信号断了的时候,赵山河的声音再次响起,压着一股怒意。


    “我知道了。”


    “你告诉建华,家里的事,有我。让他在南方安心搞事业,天塌不下来,不要分心!”


    最后,电话那头传来一声不屑的轻哼。


    “这个姓周的……来头是不小。”


    “但他把手伸到我赵山河的地盘上,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第二天,建华控股集团,顶楼会议室。


    这是周明给出的最后期限。


    他靠在宽大的椅背上,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打量着对面的洪叶。一个女人,撑了这么多天,不容易。


    但他没有耐心了。


    他将一份打印好的《公私合营意向书》推到桌子中央,指尖在文件上点了点。


    “洪总经理,时间到了。”


    “流程走了,人情也给了。签了它,建华集团以后就是国家队,这是天大的好事。”


    他身后的几名年轻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走个过场。一个地方民企,还能翻了天?


    洪叶连看都没看那份文件一眼。她的目光平静地迎着周明,然后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报纸。


    她将报纸展开,轻轻盖在了那份《意向书》上面。


    周明的眉头,第一次皱了起来。


    报纸的名字——《省城日报》。


    今天的头版头条,一个黑体加粗的大标题,直接印入他的眼帘。


    【我市改革先锋“建华实业”遭恶意摘桃,谁在破坏营商环境?——本报评论员文章】


    周明脸上的从容,瞬间消失了。


    他一把抓过报纸,目光飞快地扫过那篇评论员文章。


    文章里,一个字都没提他周明的名字,甚至没提“工作组”。


    但通篇都在讲一种现象:某些人打着“深化改革”旗号,对地方优秀民营企业巧取豪夺。


    文章把建华集团塑造成了地方经济的支柱、解决下岗职工就业的功臣、响应国家号召的改革典范。


    而那个企图“摘桃子”的黑手,被定性为破坏改革大局、开历史倒车的跳梁小丑。


    “一篇地方报纸的文章,能说明什么?”


    周明放下报纸,脸色有些难看,但语气依旧强硬,“洪总经理,用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手段来拖延时间,没有意义。”


    “周组长,这只是让你了解一下省里的舆论导向。”


    洪叶看着周明,像在陈述一个事实:


    “建华集团能有今天,靠的是市场,靠的是政策,也靠的是人心。”


    “人心?”


    周明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冷笑一声,“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人心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是吗?”


    洪叶淡淡地反问了一句。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周明的秘书一脸慌张地冲了进来,连敲门都忘了。


    “周……周组长!”


    “市工商局、纺织厂、第一机械厂……好几家单位的领导,刚刚联名给市委递了报告!”


    周明的心头猛地一跳。


    “报告写得什么?”


    “全……全是关于建华集团对地方经济重要性的内容!”


    秘书抹了抹额头上的细汗,


    “他们请求市里……务必保护好本土的改革成果,不能让外来的力量随意破坏本市营商环境!”


    周明的脸色,彻底沉了下去。


    如果说报纸只是舆论造势,那这份由本地国营体系联名发出的报告,就是一股实实在在的地方保护力量!


    他们抱团了!


    他死死盯着洪叶,这个女人,到底是怎么在短短几天内,织出这样一张本地关系网的?


    他正想发作,会议桌上那台红色的电话机,突然发出刺耳的铃声。


    铃——铃——铃——!


    这声音在死寂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这是连接外部的专线。


    周明的秘书下意识地要去接,周明却摆了摆手,自己沉着脸拿起了听筒。


    “喂,我是周明。”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客气但疏远的声音:“周组长,你好,我是省外贸厅的办公室主任。有个情况需要跟你核实一下。”


    省外贸厅?


    周明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请讲。”


    “是这样,”电话那头的声音不紧不慢,


    “我们今天接到了几家港商的质询函。他们通过建华集团在南方的公司了解到,你们北方总部正在公私合营改制。”


    “这些港商,都是我们省重点跟进的招商引资对象。”


    “他们现在很关心一件事——这次改制,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省的投资政策稳定性?以及他们在省内投资的资产安全?”


    周明感觉自己的耳朵嗡的一声。


    港商?招商引资?资产安全?


    这件事,已经从一个地方企业的内部事务,上升到了全省的招商引资大局!


    “这……这是误会,我们的工作是……”他试图解释。


    “周组长,”对方打断了他,语气加重了几分,


    “领导很重视。省里马上要开外贸工作会议,希望你们能尽快处理好这件事,消除外商的疑虑,不要影响到我们省的整体形象。”


    啪,电话被挂断了。


    周明握着听筒,僵在原地,手心一片冰凉。


    他终于明白了。


    报纸是舆论的火。


    本地企业是民意的墙。


    而这通来自省里的电话,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自以为是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可以对一个地方企业生杀予夺。


    却没料到,对方根本不是什么待宰的羔羊。


    这是一张网,一张以建华集团为中心,连接本地政府、国营企业、甚至外资力量的无形巨网。


    他缓缓放下电话,抬起头,再次看向洪叶。


    眼前的女人,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样子,仿佛刚才那通足以致命的电话,与她毫无关系。


    “周组长,”


    洪叶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


    “现在,你觉得人心,还值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