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章 刚到深圳就被宰?

作品:《重生80:从摆摊到世界首富

    千里之外,火车汽笛长鸣,哐当声由急到缓。


    深圳到了。


    车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海腥、尘土与汗味的灼热空气,像一堵墙般迎面拍来!


    “轰隆隆——”


    推土机的咆哮声、工人的叫骂声、刺耳的金属切割声,瞬间灌满了耳朵。


    程启明下意识地皱紧了眉头,抬手挡在眼前。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高楼林立,只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巨大工地。左边是刚被推平的黄土地,右边是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和简易工棚。


    整个世界,都在一片狂热的喧嚣中颤抖。


    “哥,这就是深圳?”


    孟小弟提着两个沉重的帆布包,年轻的脸上写满了震撼。


    孟建华最后一个下车,他没看那片工地,目光反而落在了街上行色匆匆的行人身上。


    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疲惫,但那眼神里,却都充满了希望。


    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不加任何掩饰。


    看来,真的来对了。


    “走,先去找袁先生。”


    孟建华从怀里掏出那张名片,上面的地址是“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半小时后,当他们满身尘土站在一排铁皮房前时,迎接他们的,只有一把冰冷的铁锁。


    “找袁主任?去香港招商啦!”


    一个路过的工人叼着烟,懒洋洋地摆摆手,“没个十天半月,肯定回不来。”


    唯一的官方关系,断了。


    程启明镜片下的眼神瞬间一暗:“孟总,这……”


    “意料之中。”孟建华却异常平静,“这里是深圳,效率就是生命。他不可能在办公室等我们。”


    他的目光扫过四周,“先找地方住下,再做打算。”


    可现实,很快又给了他们一记重拳。


    镇上唯一像样的“深圳招待所”,前台大姐头也不抬,一句“没房了,后面一个月的床位都订满了”,就彻底堵死了他们的路。


    整个深圳,仿佛一个塞满了淘金客的沙丁鱼罐头,连个落脚的缝隙都找不到。


    团队的气氛,开始变得凝重。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花衬衫的瘦小青年,跟条泥鳅似的凑了上来,脸上挂着过分热情的笑。


    “老板,北方来的吧?找住处?”


    他一口广式普通话,自来熟地拍着胸脯,


    “别找招待所了,那是给公家人的!我舅舅家在海边开了旅馆,海景房!我带你们去看看,保证满意!”


    程启明几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在孟建华的地盘上混久了,他们都下意识地看向孟建华。


    孟建华没说话,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花衬衫青年立刻眉开眼笑,殷勤地在前面带路。


    所谓的“海景旅馆”,是渔村里一间破瓦房。门一推开,一股浓烈的鱼腥和霉味扑鼻而来。房间阴暗潮湿,床板上只铺着一层黏糊糊的草席。


    “怎么样老板?环境不错吧!”


    青年搓着手,露出一口黄牙,然后伸出两根手指。


    “一个床位,一晚上……二十块!”


    孟小弟的眼睛瞬间瞪大了。二十块!在老家德城,够一家人吃半个月的白面馒头!


    程启明的脸色彻底沉了下去,冷声道:“你怎么不去抢?”


    “哎,老板,话不能这么说!”


    青年不仅不恼,反而从怀里掏出一本印刷粗糙的小册子,神神秘秘地递过来,


    “看你们是做大生意的,我这还有一本内部的《深圳投资指南》,最新政策和商机都在里面!独家消息,只要五十块!有了它,一晚上赚几百几千都不是问题!”


    “孟总……”程启明气得扶了扶眼镜,压低声音,


    “我们被当成水鱼了。”


    在德城呼风唤雨的他们,到了这里,人脉、地位、资源,一夜归零......


    在本地人眼里,他们就是一群揣着钱、没门路、两眼一抹黑的肥羊。


    所有人都以为孟建华会发火,或者至少会转身就走。


    但他没有。


    孟建华只是平静地看着那个青年,忽然笑了。


    他伸出手,没有去接那本破册子,而是在青年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


    “兄弟,一个床位二十块,一本破书五十块。你的眼光,就只看得到这点儿钱吗?”


    青年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孟建华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这片到处是工地,到处是机会,你守着个破旅馆宰客,能宰一辈子?”


    说完,他不再看对方一眼,转身对程启明几人说道:


    “走。”


    花衬衫青年愣在原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看着孟建华一行人的背影,第一次有了挫败感。


    夜色降临,工地的灯火将天空映得亮如白昼。


    孟建华一行人,却只能拖着行李,坐在冰冷的街边。汗水浸湿了衬衫,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迷茫。


    “孟总,”程启明终于忍不住了,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和动摇,


    “我们是不是……把深圳想得太简单了?带来的钱,光这么耗着也不是办法。要不……我再想想办法,联系一下香港那边?”


    在香港商界游刃有余的他,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孟建华没有回答,只是看着不远处,一个连夜施工的工地。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孟小弟,突然站了起来。


    这个少年一路上都在观察,看的不是人,而是那些脚手架和水泥结构。此刻,他的目光锁定在几个蹲在地上,就着咸菜啃馒头的工人身上。


    他径直走了过去。


    没有问路,也没有套近乎,只是从自己的帆布包里,掏出几包从德城带来的“大前门”,挨个递了过去,动作自然又熟练。


    “师傅们,辛苦了,抽根烟解解乏。”


    少年的声音还带着点青涩,但话语里的尊重却是实打实的。


    几个工人本来一脸警惕,看到是“大前门”,又见他姿态放得低,神色顿时缓和下来。


    一个老师傅接过烟,别在耳朵上,含糊地问:


    “小兄弟,有事儿?”


    孟小弟蹲下身,没急着说事,反而指着他们刚浇筑好的地基,开口就是一句地道的行话:


    “师傅,你们这筏板基础打得真扎实,钢筋布得也密,是港标吧?”


    老师傅眼睛一亮:“哟,看不出你年纪轻轻,不像干过工地,没想到挺懂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