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寒心
作品:《娶妻就变强!六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老太监闻声,狠狠的吓了一跳。
“王上,老臣不敢啊!”
拓跋珪瞥了一眼老太监,伸手扯在老太监的胡子上,老太监被扯的生疼。
“王上,疼疼疼……”
拓跋珪呵斥道:“知道疼还不赶紧执行王命!”
老太监畏畏缩缩道:“王上,王爷还在呢,老臣不敢啊!”
提到拓跋明,拓跋珪心中猛的咯噔,有些心惊胆颤。
拓跋珪松开老太监,双手怀抱。
“这的确是个问题!”
老太监点点头。
拓跋珪过了一会儿才道:
“这样吧,你一会儿叫来美人的时候,多安排一点儿人手,只要王叔来了,就提前通知!”
老太监一脸无奈,这位王上还真是荒诞,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还想着寻欢作乐。
他躬着身子,小心翼翼道:
“王上,老臣有些话想说,不知能不能说?”
拓跋珪看着老太监,直接问道:
“你想说什么?”
老太监轻轻道:
“王上,纵观历史来说,王叔篡夺侄子王位的比比皆是!”
“您就能一万个确定,王爷真的没那个心思?”
“还有,若是让王爷掌管全部兵马,真到了那一天,您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拓跋珪眉头皱起,问道:
“这么严重吗?”
老太监小声道:“回王上,问题就是这么严重!”
“您现在还是西夏王,拥有天下一切财富,美人美酒,可一但丢了王位,那些美酒美人都会离您远去啊!”
拓跋珪这位西夏王,最喜欢美酒,美人,若是没了这两点,他将会很痛苦。
也正是提到这两点,才重新审视刚才的问题。
他反问道:
“您的意思是,王叔可能存在二心?”
老太监闻声吓了一跳,又轻轻道:“王上,老臣并不是这个意思,老臣的意思是,人心似海,一但权利达到了顶峰,一定会有不少乱七八糟的想法!”
“咱们应该提前采取行动才事!”
拓跋珪不明所以,发问:“你所说的提前采取行动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
老太监道:“大概意思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拓跋珪想了想:
“那派一个人去监军?”
老太监觉得可以:
“这样可行!”
拓跋珪摆摆手:“那就这么做!”
老太监领命。
一边叫美人来。
一边安排监军事项。
至于京城的其他大人,大多都貌合神离。
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至于西夏,完全不考虑在范围内。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谁做王也没关系,反正他们都地位不会变。
打着这种盘算。
…
拓跋明的王爷府。
一处后花园。
亭子下。
韩益目光灼灼的看着拓跋明,整个人身上散着一股气。
磨牙道:
“大将军,如今大敌当前,朝堂上的人却貌合神离,这可是大忌啊!”
“您看……”
拓跋明也看的明白,沉声道:“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朝堂上的人还不能动!”
“再等等吧!”
“这次本王回来,一来是调兵,二来是准备打持久战,一定要保证在边境的兄弟们的粮食这些!”
“你就留在京都吧!”
韩益闻声,有些无奈,在京都恶心事不少,于他而言,还不如上阵杀敌。
“将军,不瞒您说,我实在是受不了京城的这些个王八蛋!”
“您让我留下来,简直是在折磨我!”
“我……”
拓跋明出声打断韩益,沉声道:
“现在西夏朝堂的问题,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敌人可不会,所以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赢!”
“想要赢,物资就必须准备好!”
“如果我们都去了东边,京都没自己人,还不是面临着左支右绌的局面?”
韩益明白拓跋明的意思,犹豫一会儿,为了顾全大局还是留了下来。
“好…好吧!”
拓跋明又叮嘱道:“你留下来,他们还会忌惮些,不会为非作歹!”
“明白了吗?”
“明白!”
就这样,韩益留下来督促军需物资。
毕竟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只要你后勤补给跟的上,战事即便败了,也会让敌人痛苦。
由于东边情况紧急。
拓跋明没有逗留,用最快的速度前往五大营调兵,没一会儿功夫,全部兵马被调动。
三天时间。
准备好。
就在拓跋明准备动身的时候,老太监带着两个太监来到他所在的点将台。
拓跋明见状,不明所以。
他们为什么而来?
老太监在拓跋明面前毕恭毕敬,这可是个人精,知道拓跋明砍人如麻。
“王爷!”
拓跋明看不上老太监,冷道:“你来做什么?”
老太监僵笑道:
“奉王上之命,给王爷您带来了两个监军!”
两个小太监上前,仗着身后是西夏王,昂首挺胸。
拓跋明一听还有监军,磐石般的面庞上露出一抹冷笑,有些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呵呵!
可笑啊!
自己在前方拼死拼活,王上却不相信自己,还派出了监军?
拓跋明看来,这监军对自己而言就是耻辱。
拓跋明没有去找拓跋珪,如果这么做了,肯定会让拓跋珪大大的怀疑。
索性他心口不一的接受。
“替本王向王上问好!”
老太监点点头。
“是,王爷!”
拓跋明喜怒无形,让老太监也挑不出一丁点儿的毛病。
“让他们入队伍吧!”
“好!”
短暂的插曲并不影响五大营兵马齐出。
就这样,西夏全部兵马,浩浩荡荡的离开京都,前往东境。
在拓跋明这位权势滔天的王爷离开后,他们一个个才觉得头上阴霾散掉。
不过西夏整体上,笼罩在阴霾中。
…
大虞这边,相对来说安然。
李宵带着千骑回到北州。
因为北州和北漠相邻,又因为北漠强大,所以刘光来派他镇守北州。
北州安然,那整个大虞也安。
李宵一行人,长途跋涉,用了七八天时间终于回到了故土。
如今都是名动一方的将军,可谓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了。
回到熟悉的青山堡边户所。
这里是抵抗北漠的前沿阵地,李宵还是选择住在这边,为此达到镇守目的。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他有绝对的指挥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