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 章 韦源回来了
作品:《梦虐生》 韦梦梦不高兴地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厌烦,冷冷地说道:“大师兄,你这根本不是爱,不过是执念罢了。
我对逍遥王那才是真正的爱,是灵魂深处的契合与吸引。
你若真的为我好,就请别再纠缠,放我自由。”
皇帝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师妹,我做不到啊,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你嫁给别人。
这么多年,你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要你给我一个机会,我发誓,定会证明我比皇叔更适合你,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呵护你。”
韦梦梦实在不想再听这些话,她心意已决,对皇帝的纠缠感到无比厌烦,转身便欲离开。
就在这时,叶不凡眼疾手快,赶紧上前,侧身挡在两人中间,满脸焦急地打圆场道:“陛下,师妹,此时实在不宜争吵啊。
感情的事强求不得,时间会证明一切。
我们不如顺其自然,都顺着自己的心走,可好?”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强压下内心如汹涌波涛般的情绪,缓缓松开了一直紧握着的手。
叶不凡劝解韦梦梦:“师妹,你不如好好了解大师兄,说不定大师兄才是最合适你呢?”
韦梦梦知道叶不凡的意思,也知道叶不凡的好意。
她深呼一口气,语气温和道:“大师兄,你的表白对于我来说太突然了,我一直都是把你当亲哥哥看待,我需要冷静冷静。”
说完,头也不回,脚步匆匆地快步离去。
她知道自己刚刚讲的话有些无理取闹,甚至显得有些绝情,但她实在不想因为感情的事,和皇帝彻底变成敌人。
而且她今天心情烦躁到了极点,若是以往,她定不会说出这些伤人的话。
皇帝呆呆地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眼神中满是失落与不甘,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宝物。
叶不凡见两人都在气头上,生怕他们再闹出什么不愉快,赶紧找了个借口,匆匆出了皇宫。
韦梦梦回到宫殿后,径直把自己关进书房。
她心烦意乱地坐在书桌前,从空间里拿出一瓶饮料,仰起头,一口接着一口地猛灌,仿佛要借此浇灭心中的烦闷。
她实在太渴了,不仅是身体上的干渴,更是内心因这些复杂纠葛而产生的焦渴。
几口饮料下肚,整个人稍稍舒服了一些,她开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今后的局面。
她心里很清楚,太上皇、师父和皇帝三人一唱一和,他们的目的就是傅玄烨手中的那道遗诏。
那遗诏对皇帝而言,威胁实在太大,就像一把高悬头顶的利剑。
他们一直绞尽脑汁想办法收回遗诏,正巧傅玄烨拿着遗诏来求娶她。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虽然表面上答应给他们赐婚,可却将婚期定在一年后。
在这漫长的一年期间,变数实在太多了。
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让人防不胜防。
她知道,必须尽快替梦梦报仇,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妥当后,他们就远游,回现代,离开这是非之地。
与此同时,靖安侯府内,老夫人正在房内歇息。
这两天,她可忙坏了。
虽说侯府已没有往日的风光无限,但断断续续前来祭拜的人依旧不少。
毕竟韦恒是她的儿子,外人并不知晓其中内情。
她必须装作一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模样,出现在众人面前。
所以,老夫人这两天可谓是身心俱疲,装得实在太累了。
此刻,老夫人正慵懒地躺在贵妃椅上,双目紧闭,试图在这片刻的宁静中舒缓一下疲惫的身心。
突然,她听到了秦钰那熟悉的声音:“母亲,母亲,源儿回来了。”
老夫人猛地睁开眼睛,原本疲惫的面容瞬间露出惊喜的神情。
她挣扎着从贵妃椅上起身,也顾不上仪态,快步朝着房门口迎了上去。
只见房门口站着两人,一个是秦钰,另一个便是秦钰的儿子韦源。
韦源今年13岁,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老夫人对这个孙子极为器重,他也是老夫人唯一的亲孙子。
一年前,韦源跟随老师外出游学,如今一年的游学期满。
在回城途中,离皇城不到两天路程时,韦源正好收到飞鸽传书,得知父亲已去世的消息。
心急如焚的他,顾不上一路的疲惫,匆匆忙忙地赶路。
此刻,他身上的衣服满是灰尘,狼狈不堪。
他还没来得及换上干净的衣服,也没来得及去祭拜父亲,就被母亲火急火燎地拉来见老夫人。
虽然心里有些不高兴,但良好的修养让他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悦的神色。
老夫人快步走到韦源身边,双手颤抖着拉住他的胳膊。
心疼地上下打量着,眼中满是慈爱与关切:“源儿,我的乖孙儿,你可算回来了,可把祖母担心死了。”
说不担心那是假的,韦源外出游学时,她特意安排了功夫了得的护卫一路上暗中保护他。
然而,江湖险恶,世事难料,她的心始终悬着。
韦源乖巧地笑了笑,声音甜甜的,说道:“祖母,源儿回来了,让您操心了。”
秦钰在一旁看着这祖孙俩,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夫人拉着韦源在椅子上坐下,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问道:“源儿,这一路可还顺利呀?在外有没有吃苦受累?”
韦源懂事地点点头,轻声说道:“祖母放心,一切都好,孙儿没吃什么苦。”
老夫人看着眼前懂事的孙子,心中五味杂陈。
说实话,韦恒的离世对她来说,并没有太多的伤心,甚至她心里还埋怨韦恒。
如今韦源还小,要等他成年了,才能继承爵位,这期间还有好几年的时间。
侯府如今剩下她们孤儿寡母,往后的日子必定步步维艰。
不过,现在看到孙子平安归来,她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