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集邮爱好者
作品:《权势滔天:从救大佬千金开始》 李登峰三人一路打听,一路倒车,终于到了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的燕京长话大楼。
这栋集邮政及长途电话功能的大楼是一九七六年竣工的,原燕京邮电大楼在七七年被拆除。
从燕京大学到长话大楼三人整整用了一个多小时时间,这让文海情不自禁的感慨道:“燕京真大啊!”
李登峰微微一笑。
这才哪到哪,你是没看过后期的燕京,城市规模要比现在的大上几倍。
今天正好赶上是星期日,打长途电话的人很多,李登峰自觉排队,又用了半个小时时间,终于轮到他了。
“同志,打到东海省革安市要多少钱?”
“每分钟八分钱。”
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长途通信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数长途电话依赖人工转接。用户需前往邮电局排队挂号,且通话时间需人工记录计费。由于技术和资源限制,长途通话成本较高,属于相对奢侈的服务。
这时候长途电话采用按距离分级的计费方式,分为13个等级,每分钟费用最低为0.05元(短距离),最高为1.60元(超长距离)。
革安距离燕京七百公里,属于中等偏短的距离。
“好,我打一个。”
服务人员把电话递给了他,同时开始计费。
李登峰抓起话筒,“喂,帮我要一下东海省革安市革维会苏万成主任家里。”
耐心的等待了十几秒钟,听筒里终于出现人声。
“喂,我是李登峰啊!”
“二小子,你总算舍得打电话了,我和秀芝姐昨天前天等了你两天。”电话那头的苏若瑾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
“昨天忙了一天,再说这边打长途电话太难了,我是倒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燕京的长话大路才打的这个电话,你和我姐怎么样?你们什么时候去报到?”李登峰慢慢悠悠的说着话,窗口里的服务人员诧异的看着他。
这时候打长途电话资费昂贵,一般人都是长话短说,甚至有些人还把要说的话写出来,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说完,还真没见过捧着电话唠嗑的。
“我们省内的大学开学比你们晚,后天我送秀芝姐去财经学院,等她安顿好了我再回盛天报道,你放心吧!秀芝姐,你和二小子说几句话吧!”
听筒里又出现了李秀芝的声音,明显听得出是带着哭腔的,“登峰,你怎么样?到那边还适应吗?学校的条件好不好?”
“姐,你放心吧,燕大的条件很好,食堂的饭菜很可口,有鱼有肉,还有细粮,听说学校每个人还给我们补助十七块五,对了,学校还有澡堂,有热水,住的也都适应,室友们都很好。姐,你不用担心我,我插队三年,什么苦没吃过,倒是你,从来没离开过家,到学校以后千万别舍不得花钱,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和同学室友处好关系,但是记住,要是有人欺负你也别忍着,给若瑾姐打电话……”李登峰就像老父亲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嘱起李秀芝。
“放心吧,登峰,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对了,一高兴把好消息都忘了,咱爸分房了,新房在对炉山,六十多平,双室,爸妈说了,等开春就搬家,等咱俩放暑假回来,就能看到新房子了。”李秀芝唠唠叨叨的说了一大堆。
窗口里的服务人员听到李登峰说到燕大两个字,再看他的眼神都变了,好心的提醒了一句,“同志,马上就要五分钟了。”
李登峰点点头,“姐,你把电话给若瑾姐,我再跟她说两句。”
“好!”
“二小子,你想说什么?”
“若瑾姐,燕京城市太大,坐公交车也不方便,你想办法给我弄辆自行车,革钢在燕京不是有驻京办吗?”
“行,没问题,这事儿交给我了,还有事吗?”
“你记一下我的地址吧?等到你和我姐去了学校打电话肯定更不容易了,到时候咱们就得靠写信联系。”
“好,你等等,我去拿纸笔……”
“好了,你说吧!”
“燕京大学男生宿舍313寝,等你和我姐到了学校就给我写信。”
这个电话终于打完了,一共是八分三十秒,按九分钟计费,一共是七毛二分钱。
李登峰掏钱付了话费,服务人员用崇敬的眼光看着他,小声问道:“小伙子,你是燕京大学的大学生啊?”
“是啊,大姐,刚入学,这不就想着打个电话给家里报平安嘛!”
“好样的。”服务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显露的是由衷的羡慕。
李登峰在大厅里找到了等待他的付伟志和文海,“打完了,咱们走吧!”
“小李,你这个长途打的时间可不短,花了不少钱吧?我看得出来你家庭条件比较好,但是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践……”文海实在忍不住了,摆出老大哥的派头,说了李登峰几句。
李登峰含笑点头,也不辩驳。
他理解文海,当了九年知青,苦日子过惯了,那种对贫穷和饥饿的记忆已经浸入骨髓。
前世,自己考上革安财专之后,也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是现在他已经重生了,没必要为难自己。
文海见李登峰态度很好,大感安慰,“小李,我话说的有点重,你别在意。”
“文大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李登峰话说到一半,眼睛突然直了。他看到在长话大楼的门口,站着几个拿着集邮册的男人,正在聊着什么?
“看到没有?这套梅兰芳无齿票是我花了十五块钱买的。”
“确实不错呀,不过这个价钱是不是有点贵了,菜市口的老蒋,上周收了一套,才花了十二。”
“那能一样吗?我这一套是带小型张的。”
李登峰耳朵尖,一下子就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内容。
这个时代就有集邮爱好者了吗?
李登峰大步向这群人走去。
这几个集邮爱好者,一看到来了一个新面孔,顿时心生戒备,把手中的集邮册全部收了起来。
“几位老师,我也是集邮爱好者,能不能让我看看你刚才说的那套梅兰芳无齿票?”李登峰的态度很谦虚。
其中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明显一愣,“你怎么知道我是老师?”
李登峰哑然失笑,连他都忘了,现在是一九七八年,并不是那个遍地是老师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