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紧锣密鼓开张
作品:《山高水长》 带有遥感传感器的无人机缓缓升空,左右各自悬停在土地上空,所搭载的摄像头发出稳定的频闪光线,说明它们已经开始了扫描工作。
郝杰是机械操作的高手,他戴好探测头盔,眼前的景色瞬间变得完全不同,各种数据同步出现在智能眼镜中,连周围自然界的细微声音都变得清晰可闻。
各种仪器设备陆续被放置在周围,五个人分工明确,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极少交谈,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们是行家里手。
王丰富和村委的几人,完全看不明白他们的工作内容,不就一块没种粮食的土地么,还能玩出花来?
起初还有点新奇热闹可看,往后的时间一长,发现全是重复动作后,人们很快就倦怠了。
眼看天要全黑,村委们全都各自找理由离开,直到就剩王丰富一人进退两难。
“林书记,他们这是在干啥呢?”
王丰富又端详一会儿,还是看不出奥秘,忍不住凑到林涛身旁向他发去询问。
“测量土壤的综合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再往里面种植作物,每隔三个月来一次,两次为一周期,只要测算数据恒定,就能开具证明换成碳票。”
碳票就能换钱,也就是最快三个月就能出成绩换钱,一年能兑换最多四次。
当然到后面再续签协议,真正做到稳定产出,测算就不必这样频繁。
“你说这种粮食天经地义,还会多出一份收入?就是这碳什么票?”
王丰富看着几个年轻人认真进行土壤收集,在笔记本电脑上登记数据,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沟南村却沉浸在安静的小池塘里,看不见风雨。
现在林涛带来难能可贵的改变,王丰富还下意识固执地认为这事太不真实,他心里不愿意承认,一遍遍反复提醒自己,不该继续待在这儿了。
自我博弈终究还是好奇暂时占据上风,王丰富十分想清楚碳票的来源,万一这事能成,自己还没明白,那多丢脸。
“种的作物固定二氧化碳的效果越好,土壤质量越高,所得到的碳汇数量就会越多,当然分到个人手里的碳票就多,找个合适的机会卖出去,就是实实在在的收入了。”
林涛不厌其烦地为其讲解,还发给他一份基础名词的解释材料,这里面的内容非常详细,要比林涛所说的更容易懂。
各自沉浸在研究中,一夜时间转眼而过,大家熬了通宵,到金鸡报晓时分,设备的电量耗尽,才被迫停下测算。
马六家的这块土地,来来回回被无人机飞了几十遍,标杆也插了有三分之一,光是采集来的土壤样本,就放满了两个背包。
拿着初步收集到的数据,宋教授激动万分,动身想去找人分享喜悦时,却发现林涛和王丰富背靠着背,就在小土房门口坐着睡着了。
“老宋!你饿不饿?我闻到有香味儿!”
饿迷糊的方元,拿着水壶走到路上往远处看,果然看到有个人影靠近。
等走得再近些,方元就认出对方是林涛视频里见过的姑娘,听说是村长家的宝贝女儿,提着两袋自家包好的馄饨。
“大家还没吃早饭吧?来吃些馄饨垫垫。”
她一人带不来太多,勉强能人手一碗,才有力气继续干活。
宋教授没急着去吃饭,而是拿出一袋玉米种子交给林涛。
“小林,这是一种低碳玉米种子,在种植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更低,我们的初次数据会因此为蓝本,还请找当地村民来做日常维护。”
“这种作物和普通玉米有没有除此之外的区别?”
林涛一直想见见低碳种子的真容,既能作为农作物,又可以增加碳汇收入,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直到现在也是作为重要物资进行管控,不是随意能在市面上买到的,宋教授带来的玉米种子,也是为了进行实验,后续还需他来写证明材料,帮助沟南村来购买。
低碳种子是最新科研产物,这条路前无古人,每走一步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
就国内目前的种植情况而言,绝对称得上是正向发展,林涛把种子推给王丰富,对于找谁来种植,王丰富比自己要适合。
“那就让马六家里来人呗?他腿脚不方便,让他儿子来,我再找几个人给他连夜种好,他只住在这儿守着就行。”
在人员调度方面王丰富是强项,马六家里不是没有劳动力,他爷俩照看些土地没问题。
“狗蛋还是个孩子,他能行?”
“放心,他家附近的几分地里,都是狗蛋种的菜,要看着玉米地给浇浇水、除除草,还是手拿把掐的。”
放在城里,十几岁的年纪,家里疼得跟宝贝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别说是照看农田了,吃饭还挑三拣四。
终于发挥作用的王丰富,对他们的工作更为感兴趣,搓着手与宋教授等人攀谈,顾不得喝上几口馄饨,大有一副不弄明白誓不罢休的意思。
宋教授的讲解,显然要比林涛更加细致易懂,一顿饭的功夫,王丰富就弄个一知半解了。
“这么听来的确是好事,用不到什么本钱,就能直接从地里算出来碳汇,还真是好政策!”
“不仅是农田,林木、鱼塘等等,都可以拿来测算,如果想开始搞低碳发展,先把整个村子的遥感地图详细测算出来为好。”
宋教授的建议,王丰富全盘接受,他觉着不花钱就得来的事,肯定不是坏事。
“王村长,那就是另外的费用了,人家省里来的,就靠这两台无人机,做遥感地图可费劲了。”
林涛看出王丰富心里的想法,不忘提醒他,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便是有,也不会有免费的晚餐。
王丰富没想到自己所想会被他看出,顿时老脸一红。
“先弄这块地,有了收益就不难办事,今下午太阳下山之前,我就去村广场开会,先回去写词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