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水力筒车建好,调兵边关?

作品:《穿成农家长姐后,种田致富养娃娃

    下午申时,宋今昭带着四十名衙役赶到宋家村村后的河道准备开始筑坝。


    顶着草帽的宋满仓被热的满头大汗,眼中含着一丝不确定和期待。


    “今昭,你说的这个水车真的能把河里的水引到田里来?”


    这么多天没下雨,河里的水位已经下降了不少,旁边为了抵挡洪水的田埂有近两米高。


    水怎么可能往上流?


    正在田里挑水的村民见浩浩荡荡的衙役队伍从田埂上径直穿过,神情畏惧不敢上前询问。


    原以为是要抓什么罪犯,直到瞧见宋今昭被人围着走在最前面,旁边村长也在,才意识到可能是出了什么事。


    见他们朝河边走,众人纷纷挑着木桶跟上去。


    听到是为了把河水引入农田,多数人半信半疑。


    尽管如此,见衙役开始筑坝,在村长的催促下村民们也开始帮忙。


    说不定真的有那种神物?


    经过一晚上的煎熬,宋家村的村民第二天早早便醒了。


    “村长,县衙的人怎么还不到?”


    建造水车的人迟迟没来,村民们一边挑水一边朝远处看,好似下一秒就能瞧见。


    宋满仓拎着木桶眉头紧蹙,额头像火一样在烧。


    “今昭一大早便去了县衙,说是上午能过来。”


    宋老鬼望着干涸的稻田,心里像猫抓似的。


    他走到宋老爹的身旁问道:“水车真的有用?”


    宋老爹抬手晃动硬邦邦的肩膀,抹了药冰冰凉凉的。


    “今昭给工匠看过,说是行得通。”


    怀着煎熬的心村民不知道等了多久,直到一声炸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宋丰收挥舞着手臂从村里一路狂奔而来,脸上的汗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洋溢着激动的喜悦。


    “来了,他们来了。”


    他冲到宋满仓面前指着村子的方向说道:“押送材料的车队已经到了村口,正朝这边过来。”


    众人接连扔掉手里的东西跑过去。


    数辆大车停在田埂上,宋满仓瞧见从马车里钻出来的张远宗,连忙跪下。


    “草民拜见县令大人。”


    村民们见状纷纷跪下行礼。


    县太爷也来了,那水车一定有用。


    在宋今昭的指挥下,七米高的水力筒车很快就建好了。


    在水流的推动下,木轮开始滚动,三百米的竹槽沿着田间小路穿过稻田。


    望着喷涌而出的河水,村民们立刻朝自家农田跑去。


    宋老爹他们的稻田离河边近,没多久就湿了。


    张远宗紧紧攥住拳头,嘴唇颤抖地看向站在一旁的宋今昭。


    “宋姑娘,你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有了这水力筒车,西宁城的百姓有救了。”


    这些天各地发过来的旱情越来越严重,他一想到前年蝗灾西宁城民不聊生的景象就彻夜难眠。


    如今总算是有了希望。


    宋今昭笑着说道:“不是我,是我们。”


    “若没有大人的支持,水车不可能这么快建好,是大人有一颗爱民如子的仁心,才会如此重视民女的意见。”


    张远宗眼角的皱纹缓缓舒展,被太阳晒红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待本官将此事上报朝廷,定当为宋姑娘请功。”


    宋今昭勾起嘴角,目光看向农田,“各地旱灾严重,大人接下来有的忙了。”


    张远宗眺望农田深呼一口气,“时间紧迫,本官得赶紧回县衙写折子才行。”


    京城——


    早朝大殿之上,东照国皇帝萧承景望着文武百官说道:“庆国公从朔北暗探的口中得知他们意图秋初出兵,众爱卿以为如何?”


    兵部尚书首先站了出来。


    “朔北国虎视眈眈,去年年关借山贼之名偷袭云中城,行烧杀抢掠之事,微臣认为应立刻向边关增兵,随时应战。”


    户部尚书连忙开口:“回皇上,国库存银仅剩一百二十万两,边关军饷年年吃紧,若再调兵,莫说盔甲器械,就连粮草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六部官员站成两派。


    “两国开战,受难的是无辜百姓,微臣认为应当速派使臣前往朔北国和谈。”


    “未战先降,乃亡国之兆,微臣宁愿战死沙扬也不受此奇耻大辱。”


    “国库空虚,实在打不起。”


    “朔北国屡屡挑战我国国威,若是不打,他们只会更加猖狂。”


    ……


    两派官员争吵不休,就差要把金銮殿的屋顶掀翻了。


    萧承景耳膜嗡嗡作响,就像在听一群青蛙叫。


    “齐王,你以为如何?”


    齐王拱手道:“儿臣以为边关不得不防,和谈也势必要做。”


    “英王,你以为呢?“


    英王沉声道:“儿臣认为应该即刻往边关调兵。”


    “如今朔北国意图偷袭边关的阴谋暴露,若此时我们增兵,他们或许会心生迟疑,此战可能不用打。”


    “可若是不调兵,一旦朔北国大军压境,边关不一定能守得住。”


    两位皇子的发言让扬面一时间陷入了僵持。


    萧承景思索片刻后说道:“拟旨,命宣威将军领兵十万增援边关,十日后开拔,一应粮草着户部速发。”


    户部尚书苦着脸跪下接旨。


    ……


    张远宗离开宋家村后,各家村民就守在田里,恨不得水能流的再快些。


    下午宋满仓皱着脸来到宋今昭家。


    “一架水车不够用,离河边远的农田到现在才湿了一点点,好些村民心里着急,要是能在建一架就好了。”


    宋今昭对上村长的眼睛,“建一架水车大概需要十两银子,县衙不可能所有村庄都免费建。”


    “第一架水车县太爷要看成效,时间紧所以才没让村里出钱,再建就不行了。”


    宋满仓蹙眉,“十两银子可不少。”


    宋今昭掰着手指算道:“木材和竹子的成本要占一半,我们可以自己上山去砍。”


    “人力我们自己有,剩下的钱分摊到每户也就四十文钱左右。”


    宋满仓离开后挨家挨户地通知,第二天村里就开工了。


    顾不上会不会遇到野兽,两百多个人往山上跑,以最快的速度把材料抬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