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赢得脸面很重要
作品:《重生杨过:弥补所有遗憾!》 这个条件,相比之前提出的五年停战和模糊的缓冲之地,有了质的飞跃。
停战期翻倍,赔款物资具体而丰厚,尤其是那割让的百里之地,虽然对广袤的疆域而言微不足道,但其象征意义巨大。
这是蒙古崛起以来,第一次在武力胁迫下割让土地,哪怕是名义上的暂管。
蒙哥心中自有盘算。
得到这幅西方地图后,蒙古的战略重心必然西移。
窝阔台大汗的雄心将被引向那片更广阔,看似更易征服的天地。
在东线,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宋,避免两线作战,是符合蒙古最大利益的。
给予南宋这些面子,既能换取宝贵的十年时间全力西进,也能暂时安抚这个拥有杨过这等怪物的邻居。
至于那百里之地?
他太了解南宋朝廷的秉性了,就算蒙古人撤得干干净净,他们恐怕也不敢真的派兵出城百里建立有效统治,最多是象征性地设立几个哨卡。
给他们这个虚名,无伤大雅,反而能满足其虚荣心,便于和谈达成。
杨过听完,眉毛微微一挑,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诧异,似笑非笑地说道:“哦?没想到窝阔台大汗此次竟如此大方。
据杨某所知,蒙古铁骑纵横天下,向来只有索取,何曾有过如此退让?这倒真是让杨某有些意外了。”
蒙哥闻言,淡然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属于黄金家族嫡系,未来可能执掌更大权柄的自信与威仪。
他先是捧了对方一句:“在此战之前,也从未有人能全歼我蒙古十万大军,并生擒其主帅,郭叔父镇守襄阳,忠义无双,武功盖世。
贤弟你更是神机妙算,武功通玄,你二人,却是有让我大蒙古帝国不得不尊重的实力。”
话锋随即一转,语气虽平静,却自然流露出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然而,贤弟也需明白,我大蒙古帝国乃是古今未有之庞大基业,疆域之广,兵力之盛,非寻常国度可比。
今日我代表大汗做出如此让步,一者是敬重二位的本事,二者,亦是念及与郭叔父的故人之情,不愿兵连祸结,生灵涂炭。”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杨过,隐含锋芒:“我蒙古,从来不受任何人的威胁,纵有千难万险,百万天兵所指,亦非任何一方能够轻易承受,这一点,想必杨贤弟心中亦是清楚。”
这番话,既给了对方台阶和面子,又不动声色地重申了蒙古的强盛与底线,是对杨过之前武力威胁论的巧妙回应。
话语之中软中带硬,彰显了一代雄主的格局。
杨过听罢,哈哈一笑,笑声爽朗,似乎颇为欣赏蒙哥的直率与气魄:“王爷果然是快人快语,胸襟不凡,杨某佩服!
不过,杨某之前所言,也绝非虚张声势,未来如何,你我或许皆有机会亲眼验证。
罢了,今日便依王爷所言,这停战十年之约,以及所有条件,我代襄阳军民,应下了!但愿十年之后,你我还能有缘把酒言欢,再叙今日友谊。”
他最后友谊二字说得意味深长,既有对达成协议的认可,也暗含了对未来可能变化的未雨绸缪。
蒙哥亦是哈哈一笑,举起了重新斟满的酒杯:“好!一切便依杨贤弟!此约自能换得边民十年安宁,干!”
“干!”
两只酒杯在空中虚碰,一场足以影响未来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协议,就在这襄阳城下,两军阵前,由两位年轻的俊杰,一锤定音。
协议既成,杨过返回城中,将谈判结果详细告知郭靖黄蓉及吕文德等人。
众人听闻,皆是喜形于色。
郭靖长舒一口气,面露欣慰:“十年和平,足以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孩童安然长大,过儿,此乃莫大功德!”
比起其他的事情,他更看重的是民生福祉。
黄蓉心思缜密,笑道:“更重要的是,这是自蒙古崛起以来,第一次有人让他们低头,不仅罢兵,还拿出了真金白银和土地作为补偿。
这份脸面确实是绝无仅有,对大宋而言,可比那些财物更重要的多了。”
吕文德更是兴奋得搓手,脸上红光满面,对着杨过连连拱手:“杨将军!奇功!此乃擎天之功啊!
在下敢断言,此消息传回临安,官家必然龙颜大悦,满朝文武亦当与有荣焉!
杨将军此次,可不仅仅是名动江湖了,而是真正地震烁朝野,名垂青史啊!便是面见圣上,亦可行揖而不拜,此等殊荣,古来几人能有?”
他这话虽有奉承之意,但也确是实情。
大宋积弱多年,对外战争败多胜少,岁币求和几乎是常态。
如今竟能让强大的蒙古低头赔款割地,尽管大多是象征性的,却也是绝对足以载入史册的外交和军事胜利。
作为襄阳最高行政长官,吕文德的名字势必也会随着这场大胜和这份和约一同青史留名。
这对他而言,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的美事。
他为人虽有私心,但大体正直,此刻既能保住城池百姓,又能加官进爵,留名青史,可谓公私两便,岂能不欣喜若狂?
杨过对吕文德的恭贺只是淡然一笑,他对这些虚名并不十分看重。
黄蓉在一旁打趣道:“吕大人,过儿早就是我们大宋的名人啦,据说现在连蒙古小儿闻其名都不敢夜啼呢。”
吕文德却连连摇头,正色道:“郭夫人有所不知,此一时彼一时,此前杨将军是江湖传奇,是万军辟易的侠客。
而经此一役,生擒敌酋,逼和强虏,索得赔款,杨将军便是国之干城,是能让庙堂诸公都不得不正视的擎天玉柱!
这才是真正的名震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厅内众人闻言,皆是大笑起来,气氛欢快而融洽。
持续数年的战争阴云似乎终于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漫长和平期的美好憧憬。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和平或许是暂时的,蒙古的野心不会轻易熄灭。
但至少,襄阳城,乃至整个南宋,赢得了一段极其宝贵的喘息之机。
十年,十年的时间,也当真是不短了。
而这一切的核心,都绕不开那个一袭青衫、改变了战局的年轻人:杨过。
作为这一场胜利战争的第一功臣,杨过的名震天下,几乎已经是成了必然之事。
(300章了,这不得来个小礼物和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