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怎么连一天都不肯多等?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表面上看,他仍是原地未动;实际上,已悄然跃升。
全国上下,拥有此衔者不过数十人。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登阶之路。
柳映雪默然良久,终究知道劝不动他。
只盼他平安无恙。
令人意外的是,万开宁竟也获得了同样的身份。
当天下午,他亲自登门拜访。
借着风暴国项目抢占先机,万开宁迅速打开了局面。
那边反应过来想阻拦时,早已来不及。
他的企业已在当地扎稳根基,无人能轻易撼动。
他对高育良充满感激:“领导,这次真是多亏了您。”
“要是没有前期的支持,我们根本不可能站住脚。”
“到现在,他们也没法把我们赶出去。”
高育良笑了笑,顺手端起茶壶倒了一碗。
“这是我老家山里采的叶子,你尝尝。”
万开宁轻啜一口,顿觉清爽宜人。
高育良道:“其实算不上什么名茶,就是野地里长的。”
“可再好的茶,最初也不过是被人当草叶罢了。”
“你说是不是?”
万开宁会意:“所有大事,都是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明天我们一起出席内阁会议中心的例会,我来接您。”
高育良应了下来。
万开宁走后刚坐进车里,脸色骤然冷峻。
立刻拨通儿子万子冲的电话:
“不管你在干什么,马上回来!有件要紧事必须当面交代。”
“另外,尽快把整个运营体系搭起来。”
那时万子冲正在公司主持会议。
自从上次惹出风波,就被父亲强行召回国内,狠狠训斥一顿,严禁再出国境。
闯下的祸太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
回国后,他也收了性子,老老实实接手公司内部架构的重建工作。
这次父亲突然催得这么急,让他心里直犯嘀咕。
不到半小时,他就带着全部资料赶到父亲面前。
“爸,这么急,是不是要启动什么大动作?”
“最近风平浪静,您这是打算出招了?”
万开宁把笔记本推到他眼前。
“这是高领导家乡的一种野生植物,当地人叫它‘福茶’。”
“你马上注册一家公司,全力推广这款茶。”
“检测报告我已经备齐,完全合规。”
“接下来,你要用最快的速度铺开市场。”
“必须抓紧,最晚明天就得定下来。”
万子冲听了这话,整个人愣住了。
再快也有个限度,怎么连一天都不肯多等?
可万开宁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清楚,机会稍纵即逝,绝不能错过。
说白了,连高育良都赞不绝口的土茶,能差到哪儿去?
一旦打响名头,恐怕全国都会抢着要。
现在正是没人盯上这块地盘的时候,越早动手,就越占先机。
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抢占风口。
更难得的是,茶味清爽自然,喝一口就难忘。
要是真火起来,那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市场,而是能掀起一场风潮。
必须迅速布局,形成体系,把整个产业链牢牢攥在手里。
还有一个好处——这事儿干成了,等于给高育良的老家送去了致富的路子。
只要乡亲们大面积种起福茶,用不了多久,就能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
听到这里,万子冲终于明白父亲为何如此急切。
难怪非要赶在今天敲定。
若是拖到明日,说不定风向就变了。
他沉吟片刻,说道:“三小时内,我能拿出第一版方案,您先过目。”
万开宁点头应下。
第二天阳光正好,天空湛蓝。
让人意外的是,万开宁没坐他那辆限量版豪车。
反而亲自开了一辆老旧的隆基轿车前来。
高育良一见,顿时惊讶:“堂堂帝国首富亲自驾车来接我,传出去岂不让人咂舌?”
万开宁却笑得坦然:“能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
“您别推辞了,今天就让我请您坐坐这辆‘老功臣’,如何?”
“您可能不知道,这车可是陪我走过最难的日子。”
“当年刚起步时,我就靠着它跑业务,三十个年头了,修了不知多少回,零件换了一遍又一遍,里外翻新好几轮。”
“可我一直舍不得换它。”
高育良笑了:“这么说,这铁皮盒子还真是你的战友啊。”
“可不是嘛,”万开宁感慨,“它给我的不只是代步,更是底气,是陪伴我闯出来的起点。”
高育良笑着钻进车里。
刚坐下,便发现座椅前的小桌板上放着一份文件。
随手翻开看了一眼,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都说商人嗅觉灵,可也没这么神速的。”
“昨晚才提了一嘴的事,今早你就把整套方案备好了?”
万开宁微微一笑:“领导,好事儿就得趁早办,动作慢了,机会就被别人拿走了。”
高育良一边翻看计划书,一边频频点头。
这份材料写得详尽周全,从前期筹备到中期运营,连资金流向都列得清清楚楚。
随便哪家公司照着执行,只要资源到位,就能迅速打开局面。
看得出来,他们是真正吃准了这款产品的潜力。
对高育良个人而言,这事带不来什么实际好处。
但想到家乡百姓有望因此富起来,他的心情就格外不同。
有了稳定的经济作物,老家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他对万开宁的效率打心底满意。
正想开口夸奖几句,却又想起另一件心事。
最近有些场合他不便露面,再加上年纪渐长,很多事情不得不提前筹划。
“有件事,我想问问你。”他语气略显低沉,“自从那件事以后,布鲁克那边……现在怎么样了?”
“你有没有听到什么消息?”
万开宁轻轻叹了口气:“领导,过去的事,您也不必太挂在心上。”
“其实您心里也清楚,马法斯上台之后,局势早就变了。”
“他被对手狠狠摆了一道,如今已经失了主动权。”
“海豚公司重新掌权,我们的市场份额也被一点点蚕食。”
“不过风暴国还在我们手上,所有渠道稳如泰山。
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都能反手一击。”
高育良默默听着,脑海中浮现出伯尔宁那张冷峻的脸。
还有那天他说出狠话时的眼神。
他揉了揉眉心,低声说:“麻烦你多盯着点他们的动向。”
“前面停一下吧。”
车子缓缓靠边。
万开宁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不会再随同前行。
于是把他安置在停车场入口旁边,
以免被人撞见两人同行,惹出不必要的闲话。
隔了一阵子,他们才分别进入会议室。
万开宁的职位并不起眼,只是最普通的参谋类型,
属于基础级别的顾问角色。
而高育良却是高级研究参谋,和另外五人共用一间办公室,
这次会议也是六个人一起参加。
“我叫李生峰,”他开口说道,“接下来是你们的研究负责人。
今天大家先见个面,互相了解一下。”
“门口这位是侯建云,想必各位都听说过,军事方面的行家里手。”
“右边的是吴梦雨,左边的是林华,两位来自医学领域。”
“坐我旁边的这位是袁子善,商界出身的高级研究参谋。”
“这一位就不用多介绍了,高育良——吏治领域的顶尖专家。”
“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下,也聊聊各自专业里遇到的难题。”
“如果觉得有什么困扰,都可以提出来讨论。”
众人彼此打量着,沉默片刻,袁子善率先发问:
“高参谋,我想请教您对风暴国市场的看法,您觉得他们的经济结构稳固吗?”
李生峰笑了笑,说:
“瞧,这才刚开始就有人抛出尖锐问题了。
待会儿你们也都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提出点有分量的意见。”
“我先说清楚,各位在自己领域都是高手,但尽量别越界评论别人的专业。”
说完便起身去泡茶。
高育良沉吟了一会儿,缓缓开口:
“其实风暴国的资金风险,大伙心里应该都有数。”
“目前相关指标已经突破历史峰值。”
“他们大部分产业都依赖我国市场,可现在资金链已出现巨大缺口。”
这意味着风暴国极有可能面临能源系统的全面崩塌。
说得再直白些,就是能带来收益的核心资源即将枯竭。
一旦走到那一步,整个国家机器恐怕都将瓦解。
………··…………
而且万开宁已经在那边积累了巨额资产,并在当地完成了资金布局。
他自然不希望这类消息外泄。
李生峰盯着高育良:“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高育良取出一份文件,将内容投影到屏幕上:
“根据我最近的研究推算,风暴国破产的时间窗口大约在三到六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