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怎能临阵脱逃?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没过多久,佩拉茹上门了。
手里提着一箱红酒,看样子是来赔礼的。
高育良示意众人回避,亲自请他进来。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也该知道我想说什么。”
佩拉茹点点头。
“那件事并不是我们有意为之,实在抱歉。”
“真的非常不好意思。”
高育良挥了挥手。
“没关系,我经历过的事多了,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
“我只希望你今天带来的消息,是关于布里维安港的让步。”
对方却摇了摇头。
把布里维安港交出去,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高育良低声说道。
“不论是港口本身,还是围绕港口打造新的经济区,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别损害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们就都能谈。”
“大家是不是都清楚这一点了?”
佩拉茹神情凝重地皱起眉头。
“高先生,苏能集团不会同意你在这里搞港口建设。”
“他们背后的资本也不会坐视不管。”
高育良微微一笑。
“巧了,我背后的人也不答应我轻易放手。”
“要是真谈不拢,咱们也不排除用其他方式解决。”
“所以我更希望我们能达成真正务实的合作。”
话音刚落,他便起身,示意谈话结束。
佩拉茹面色难看地离开了办公室。
高育良随即拿起电话,拨通了老丈人的号码。
“您都听到了吧?苏能集团已经开始明着跟我们过不去了。”佩拉茹真是沉不住气。
也许她根本没想到,高育良身后还有更硬的靠山。
船舶领域的动向,正是老丈人接下来重点盯住的领域。
这下,双方算是彻底撞上了。
而家国方面的态度也十分明确——绝不姑息。
这招,真是够狠的。
“这些老外总喜欢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
“那好,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原本苏能在这一项目上想狠狠地赚一笔,家国也不会因为几十亿的利润就动怒。
但如果他们真以为自己成了什么大人物,以为能主导整个局势,那就是彻底地蹬鼻子上脸了。
而且这种事做多了,只能说明一件事——蠢!
老丈人语气缓和了一些。
“你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
“要是局势不太对,也可以先回国避一避,等时机合适再出手。”
“你现在势单力薄,有点像孤军奋战。”
“事情缓一缓,或许更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高育良点头。
“请您放心,我不会走。”
“我们现在是家国在这片土地上的一面旗帜,必须牢牢守住。”
“我们绝不会退。”
老丈人听了,点了点头。
其实刚才那番话,只是试探。
如果高育良真的回国,那老丈人对他的评价恐怕也会大打折扣——国家最需要人的时候,怎能临阵脱逃?
但现在,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还颇为欣慰。
高育良语气从容地说:
“我知道您一定有后手,不如现在就告诉我,让我也提前高兴一下。”
老丈人轻笑一声。
“还是你懂我。”
“实话告诉你,家国已经启动对苏能集团的调查程序。”
高育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
家国的战略家们果然深谋远虑,在所有人都没察觉时,就已经布好了下一步棋。
苏能集团在家国境内多家船舶公司都有股份,还在造船厂和关键零部件供应上有不少布局。
此外,他们一直在偷偷做一些违规的操作,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忘了这些事还没收尾。
家国早已掌握得一清二楚,连苏能高层都未必知情。
高育良嘴角一扬,好戏,才刚刚开始!
电话挂断后,他宣布放假,除非有紧急任务,否则全员休息。
大家一头雾水,这是真要放假了?但看高育良那副轻松的样子,又觉得不那么简单。
高育良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等着消息。
电话挂断不到二十分钟,家国方面就出手了。
苏能集团在家国境内工作的高管,全都被牵扯进一起财务造假案。
相关逮捕视频也迅速在各大平台传播,舆论一片哗然。
紧接着,家国方面还公布了苏能集团产品存在严重问题的证据。
其中不少零部件,都是用于重要舰船的关键设备。
苏能集团虽迅速做出回应,发布声明试图澄清。
但他们没想到,家国这一步棋不仅准,而且狠。
首先,苏能集团决定对所有采用该批次零件的产品进行召回,并承诺承担相应损失。
接下来,他们要求家国方面提供明确合理的解释,否则不接受其拘捕公司高管的行为。
甚至扬言要把事件闹大,引发国际关注。
与此同时,他们迅速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谈判小组,准备与家国展开正式对话。
高育良拿着一杯水,神情凝重。
“这帮人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哼,看来我也得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其实所有人都在关注一个核心问题:
是否已经有存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
要是真的进入市场,那岂不是说明家国在监管方面太过松懈?
这样一来,责任几乎对半分!
难怪他们这么有底气。
但家国突然甩出一张王牌。
官方声明表示,没有任何瑕疵产品流出,市场并未受到影响。
这个声明犹如一记重拳,直接打碎了苏能的幻想。
换句话说,
他们原本以为还能继续周旋,没想到家国一个动作就把他们按在地上,动弹不得。
原本还想着能在博弈中占点便宜。
结果连招式都没来得及施展,就被一一化解。
而家国这一招,也传达出另一层含义:
我做什么,你无从得知;但你的一举一动,我早已了如指掌。
不仅如此,这也表明家国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
静静等待苏能踏入陷阱。
这样一来,苏能集团顿时陷入被动,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万万没想到,家国出手如此果决。
一时间,整个谈判陷入混乱,场面难以收拾。
更让苏能难堪的是,家国还安排了现场直播,公开展示苏能所谓的“实力”!
这场面,丢人丢到了全世界。
与此同时,与家国关系密切的多个国家也纷纷表态:
暂停苏能集团在当地的所有项目,全面彻查其设备与历年财务状况。
家国并没有亲自打响第一枪,
而是让盟友先出手,打了个措手不及。
苏能集团疲于应对这些国家的审查压力,
而家国则在一旁冷静观察,伺机而动。
面对如此局面,苏能集团不得不聘请更多公关团队试图挽回形象,
但他们的声誉早已受损,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重建。
更糟糕的是,曾经被掩盖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接连两天,各种负面新闻接踵而至,让苏能焦头烂额。
不仅如此,其旗下的子公司及多个项目也被紧急叫停。
凡是由苏能体系控股或参与的项目,投标资格也被全部撤销。
一时间,整个国际市场对苏能形成围剿之势。
其实他们最大的失误,就是动了高育良。
更不该挑衅家国。
他们误判了形势,以为家国仍像过去那样力量薄弱。
殊不知,真正的危机爆发之时,就是他们彻底出局的时刻。
可以说,苏能的所有手段都未能奏效,反而适得其反。
各种问题接连不断,雪上加霜。
随着苏能集团的能量逐渐耗尽,
家国终于亲自出手,
联合多国对其开出一张高达三千五百亿的巨额罚单。
按理说,苏能的母国本该出手相助,
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母国也展开了独立调查。
导致苏能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遭到本国的同步打压。
结果就是——
设备被迫变卖,核心技术被各国逐步吸收。
这家曾经站在世界顶端的公司,就这样迅速走向衰败,
直至彻底崩溃。
事后,高育良特地拨通了宝克隆的电话,
将佩拉茹的情况如实相告。
没想到宝克隆对此早已掌握。
“你放心,问题一出现,我们就启动了相关处理程序。”
“莱文斯基也正在交代所有细节。”
“我当初也希望由你们家国来接管布里维安港。”
“但那时候,我只能优先保全自己,我没有那样的资源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