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今年三月,随着这份限制文件的期限到期,


    各大地级市立刻开始疯狂“补货”,


    大搞规划,争相推地,


    说到底,就是得靠卖地还债。


    除了省里的城投债,


    省府的债务,至少有七成压在了地方正府身上。


    省会日子不好过,下面的地市也艰难,县级市和区县更不用说。


    更让人头疼的是,


    年初在汉东省韦常务扩大会议上,


    会议扩大到了四大班子:省韦、省府、省人大、省政协等,


    所有副主任、副省掌、省韦常委都列席参加。


    会议主题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今年,汉东省整体债务的增长率,不能超过百分之五。


    而正常情况下,每年增长基本都在百分之十到十五之间。


    这是国家层面认可的正常增长区间,


    现在却被强行压到百分之五,每个城市都有配额,这让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


    比如说,汉东的整体债务规模是一万亿元,


    五百亿相当于总额的百分之五。


    这五百亿需要由汉东的十三个市自行分配。


    其中京州、吕州、京海、林城和岩台五个城市分得了大头,共计三百零七亿。


    剩下的193亿由其余八个地级市瓜分。


    在这之中,京海市分得最多,高达九十三亿。


    而拿得最少的是东海市,仅有十七亿。


    有意思的是,分得最多和最少的两个城市恰好相邻。


    东海的市韦书籍见到京海市韦书籍时,眼神里几乎都带着火。


    若不是有人及时打圆场。


    估计当场就要干起来了。


    这种争执其实并不罕见。


    每年预算分配时,都会出现类似的小摩擦,大家都想争取更多资源。


    也难怪他们如此上心。


    去年底的内阁会议上,高育良就曾和裴一弘差点闹翻。


    两人言语间火药味十足。


    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多争取点预算。


    今年全国的公共财政预算总计为17.82万亿元,其中外交、国防、教育、医疗等支出就占了大头。


    2017年,汉东的公共财政支出为1.15万亿元。


    其中,高育良亲自争取到了四千七百多亿。


    剩下的就得省里自己筹措。


    当时为了区区三个亿,高育良与裴一弘还曾争执不下。


    当然,那是工作上的分歧。


    私下里,他俩的关系其实挺不错。


    看起来1.15万亿是个大数字。


    但那是全省一整年的预算。


    分到各市,也就几百亿。


    再往下到县一级,就只剩几十亿了。


    到了镇一级,可能就几千万,甚至几百万。


    这些钱不仅要保障全省公务员的工资发放。


    还得涵盖医疗、科研等多项开支。


    还好养老保险不用从这里面出。


    否则财政状况会更加紧张。


    所以说……


    日子并不好过。


    原本每年能增加一千三四百亿。


    如今却只有区区五百亿。


    下面的人怎么会满意?


    估计早就在心里把高育良埋怨了个遍,对此他并不怀疑。


    当年在京城的时候,他自己也这样想过。


    这一万多亿,哪够用?


    当然,从九月起,这一切就不再与高育良有关。


    再过半个月左右,上面应该会公布新任省掌的人选,到时候他也就能轻松了。


    只是新上任的副班长不好当。


    派系问题、债务问题、发展规划、基建、预算等等,各种难题都会接踵而至。


    还不只是工作上的事。


    还有房价问题。


    从十月份起,汉东的房价恐怕又要上涨。


    老百姓肯定会骂人。


    骂谁?当然是那个主管经济的人。


    高育良可不想背这个锅。


    这也是他急于辞任的原因。


    正巧,远在北京的岳父打来了电话,高育良心里明白这通电话背后的含义。


    大概是上面还没达成一致意见,打算让他继续兼任。


    他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


    下午忙完警察厅的事务。


    等下班后……


    他打算去京州第一医院住院,先请几天假再说。


    爱人那边也会提供一份“过度劳累”的证明。


    这当然是做给上头看的。


    看,我真的累垮了。


    现在都累得住进医院了。


    你们还不赶紧派个副班长过来?


    不然我这个班长真撑不住了。


    “爸……”


    “上面想让您继续兼任。”


    “暂时没人下来。”


    “汉东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按理说去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当省掌是好事,但现在谁都不敢接这个摊子。”


    柳院长也不由苦笑。


    如今的汉东,他自己都很难评价。


    主要原因还是高育良在位多年。


    汉东的各大派系早已成形,李达康和田国富也被他巧妙地“撮合”在了一起。


    如今各派系以高育良为中心。


    就连李达康和田国富也不例外。


    毕竟,他们也不是傻子。


    在这种时候去汉东任职,无疑是自找麻烦。


    那可真是形单影只啊。


    即便汉东的经济即将超过老粤也无济于事,大家心里都清楚,汉东的经济转型是高育良一手推动的。


    “我身体可能有点不舒服。”


    高育良顺势顺着话头往下说。


    “你这家伙,嘴太滑了。”


    柳院长笑着骂了一句。


    身体不舒服?你装得还挺像,跟头牛似的。


    现在居然跟我说身体出了毛病。


    这不是耍滑头还能是什么?


    “行吧……”


    “那我在会上说几句。”


    看到这情形,柳院长也没再多说什么。


    这些年来,他也一直留意着汉东的发展,那边的状况他心里有数,现在必须得派个人下去。


    不然,对女婿的声誉会有影响。


    对接下来的安排也不利。


    柳院长的打算是这样的:


    等明年,先帮高育良升一级头衔。


    目前是御书房大臣兼汉东省韦书籍。


    升上去后就是御书房行政大臣兼汉东省韦书籍。


    这样能省下好几年的工夫。


    所以,不管是名声,还是政绩,都不能出岔子。


    否则,难免会节外生枝。


    要是实在没人能顶上去,


    柳院长打算安排自己的人下去接这个摊子。


    此时,常务副省掌办公室。


    秦思卉正和父亲通着电话。


    “爸……”


    “说话方便吗?”


    “方便。”


    “家里已经同意你的请求了。”


    “我知道了。”


    秦思卉兴奋地握紧了拳头。


    接着,她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这个主意,是高育良昨晚和她提的。


    虽然她也明白,高育良多少有点利用她的意思,但她还是决定说出来,希望能帮他一把。


    “你是想趁这个机会往上冲一冲?”


    “是的……”


    秦思卉点了点头。


    “想都别想。”


    “汉东什么情况,你心里不清楚吗?”


    “现在谁去当那个省掌,不光是当个摆设,还得背锅,人家都躲着走。”


    “你现在还一门心思想往上挤。”


    秦振江直接拒绝了女儿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