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红山与蓝星在业务上有明显的交叉重合。


    看看那些互联网公司就明白了,蓝星出现在哪,红山往往也紧随其后;红山布局的地方,蓝星也绝不会缺席。


    这两家资本巨头,经常被人拿来比较调侃:


    到底谁才是互联网领域的真正霸主?


    作为这一切的幕后推手,高育良看到这条新闻时,嘴角微微上扬。


    “你还会不会走老路呢?”


    如果他踏踏实实地发展,高育良不介意继续给予支持;但如果他重走老路,那高育良也绝不手软。


    表面上看,他的麻烦是与某家国企的业务争夺,


    但深层次原因,其实是资本外流的问题。


    拿着国内的资金,


    却在世界各地疯狂扩张投资,


    不收拾你收拾谁?


    高育良也想看看,他接下来会怎么走。


    那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


    对他而言,不过是一纸签字而已。


    只要他按部就班地发展,自然是皆大欢喜,


    既有利于汉东,也有利于全国经济。


    可要是他还像以前那样,


    呵呵……


    高育良也没什么损失。


    那就拿你现有的资产来偿还吧!


    想跑?你能往哪跑?


    除非你能把所有公司都搬出国。


    显然,这并不现实。


    一旦发现什么风吹草动,高育良就会立刻出手。


    让汉东这边的银行收紧贷款,


    其他省份的金融机构,他也会打个招呼,相信这些人还是会给他几分薄面。


    没有银行的支撑,地产行业又如何运作?


    这就是高育良如今的权力。


    他已经彻底跳脱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官员角色。


    他掌握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权力。


    虽然高育良本人身上连个几万块都拿不出来,甚至口袋里连一张百元钞票都没有,


    但只要他愿意,


    他可以迅速将一个普通人推上百亿富翁的位置。


    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


    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


    凡是经高育良签字的文件,


    只要内容涉及某项政策或行业,


    那它就等同于汉东省的正式政策。


    当时间进入四月中旬,


    天气逐渐升温,


    汉东这潭原本平静的湖水,也开始泛起涟漪,一些人的心,也随之躁动起来。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京海那边的动向。


    由骆山河牵头的巡视组,


    从进驻京海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


    经过一路的巡查和取证工作,


    在4月5日,京海市韦副书籍兼市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省韦立案调查。


    到了四月中旬,确切地说是4月15日,


    汉东省纪委的行动速度令人咋舌,


    也让大家第一次切实感受到,


    高育良上任之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往,一个地级市市长从调查取证、核实问题、公布结果,到最终处理,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或更久。


    过程中通常还会先调离原职,调往其他地方任职,


    为的是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但这次赵立冬的情况完全不同。


    从开始调查到证据确凿,前后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从核实问题到最终处置,


    整个流程加起来还不到半年。


    赵立冬甚至是在任职期间被直接查处的。


    而且,这还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根据汉东省电视台和省官方媒体发布的通报,


    京海市韦副书籍、市长赵立冬;


    京海市韦常委、常务副市长;


    京海市韦常委、宣传部部长;


    一位副市长,以及市正府秘书长等十几位相关人员,都被牵连其中。


    这也是高育良上任以来首次如此雷厉风行地出手,


    该处理的处理,


    该调查的调查,


    该调动的调动,


    该退休的退休。


    短短七天时间,京海市便经历了一场剧烈震荡。


    这一切都源于当地爆发的重大变故。


    短短半个月内,市长、两名市韦常委、副市长,以及十余名正县级干部接连出事。


    这起事件震动了上层。


    都察院的钟副院长甚至亲自致电高育良。


    通话中,他反复强调:


    “京海的事情,是一个警钟。”


    “汉东省韦、省正府必须认真吸取教训。”


    “要稳住局面,防止类似情况在别处发生。”


    “务必尽快补强京海的领导班子。”


    不仅如此,连内阁也专门打了招呼。


    紧接着,人事院也传来指示。


    各方的核心意思只有一个:


    京海不能乱。


    必须尽快补齐关键岗位的人选。


    这样的意图,高育良自然心知肚明。


    具体要怎么动?他还没完全拿定主意。


    可就在他还在物色人选时,上面已经空降了一位市长到京海。


    至于那两个市韦常委职位,某些人虽然有想法,但插手不了。


    电话里,高育良语气含蓄地表明态度:你要是敢硬塞人进来,我就有办法让他待不下去。


    若是旁人说出这番话,上头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可这话从高育良嘴里说出来,没人敢不掂量掂量。


    毕竟,京海是他的地盘。


    真要逼急了他,别说两个常委、一个副市长。


    就连那位刚空降下来的市长,结局如何,恐怕谁也预料不到。


    高育良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


    “我不是汉东王,也无意做汉东王。”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但如果你真的相信这话……


    呵呵……


    那你可真是天真。


    正因如此,他的意见没人敢不慎重对待。


    也有些人暗自庆幸:


    还好……


    打来电话的是人事院的副院长。


    这位副院长级别与高育良相当。


    让他出面联系,也是一种试探。


    倘若由院长亲自打电话,高育良或许嘴上客气,但背后动作恐怕会相当“讲究”。


    而在平级之间沟通,反而更容易拿捏分寸。


    随着京海岗位的大范围调整,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事实:


    他要开始行动了。


    甚至目标直指赵立春。


    远在北京的赵立春此刻也有些坐立不安。


    弟弟被查,骆山河调往绿藤市,高育良亲自带队进驻吕州。


    而吕州和绿藤,正是赵立春的老根据地。


    高育良此去吕州的目的很明确:


    为“老大”铺路,积累政治资本。


    目前京海的关键岗位基本安排妥当。


    除了市韦常委、宣传部长由周桂梅接任外,其余多为本地提拔。


    唯有一个职位尚存争议——市韦常委、常务副市长。


    这件事被高育良压了下来。


    他自有考虑。


    吕州的事必须尽快处理完毕。


    老大有了政绩,争取破格提拔才有希望。


    等这一切稳定下来,再让他回京海长期驻守。


    老大是1986年生人,今年才28岁。


    若能在京海待上十年,到了2024年也不过38岁。


    届时凭借京海的发展势头,他完全有可能升任汉东省韦常委、京海市韦书籍。


    接下来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高育良才急于推进此事。


    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老大能积累的功劳就越有限。


    而且,他至少要在那个位置上干上五六年,甚至七八年。


    这其实也是提拔过快带来的后遗症。


    要不是实在没人可用,高育良也不想让他这么快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