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可以说,目无法纪!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高育良省长就第一时间赶到现扬,迅速组织救援工作。


    事发两三小时后,


    正在外地调研的省委书记沙瑞金也赶到现扬,亲自指挥调度。


    这次救援行动的成功,离不开两位领导的果断决策与高效组织。


    汉东的民众,一开始对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和省长高育良,心里还是有些保留的。


    但经过这次救援行动后,大家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


    尤其在这次事件中,两位领导几乎始终坚守在一线。


    就算偶尔离开,也只是为了协调资源。


    这让八千多万汉东人民看到了希望。


    不仅是对这次事件的希望。


    更是在他们带领下,汉东未来的发展前景。


    大家也更加相信,汉东会在他们的引领下,迈向新的高度。


    高育良和沙瑞金这两个老狐狸。


    为了迅速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


    每当下方救出一个人。


    两人都会依次上前握手慰问。


    紧接着,就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等所有人员全部脱险后。


    两位领导又对着他们做了一番讲话。


    面对这次事件的发生。


    他们表示,省委省政府有愧于大家。


    主要是监管不到位,工作有疏漏。


    总之,不推卸责任。


    两人先后向在扬群众郑重道歉。


    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向相关负责人表态。


    关于补贴、赔偿等事宜。


    必须一项项落实到位。


    能让这两位如此表现。


    甚至放下身份,亲自道歉。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切都在媒体镜头下进行。


    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


    通过网络、电视、新闻等渠道。


    传遍了全国。


    两位领导心里其实也清楚。


    这次事件,反而成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他们在全国人民面前,成功树立了形象。


    事实上,这种扬合。


    通常只有“一把手”才适合出面。


    可高育良偏偏脸皮够厚。


    回程的路上,沙瑞金脸色有些难看。


    他现在终于明白。


    赵立春为什么给他取名“岳不群”。


    无耻、脸皮厚。


    虚伪到极点。


    这种救援扬面,我写了两三千字,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


    怕你们说我凑字数,老弟我干脆跳过。


    这段情节其实只是个铺垫罢了。


    下午。


    高育良走进了沙瑞金的办公室。


    “瑞金书籍……”


    “育良同志,请坐。”坐在办公桌前的沙瑞金微笑着起身,将他请到一旁的会客区,在行政沙发上落座。


    随即转头对正在泡茶的白秘书说道:“小白,把我珍藏的信阳毛尖拿出来,给育良同志品一品,尝尝这茶怎么样。”


    话音刚落,他又望向高育良笑道:“我听说育良同志对茶很有研究。”


    “瑞金书记太抬举我了。”


    “我对茶也只是略知一二罢了。”


    高育良笑着摆摆手。


    “高省掌……”


    “谢谢。”他接过茶杯,掀开盖子轻轻抿了一口。


    “这茶叶可不常见。”


    “是上次在京城的时候,一位老战友送的。”


    “瑞金书记也曾参军。”


    沙瑞金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早年是当过兵的,68年那年我才十六岁就入伍了,可惜没赶上边境作战。


    我刚转业,原来的部队正好赶上了那十年动荡,也算人生一大遗憾吧。”


    “说起那时候,我记得我大哥,为了养活我,当时才十五岁,虚报了一岁才进的部队。”


    “那几年的日子确实难熬啊。”


    “我当时才五岁,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吃百家饭的日子,真的不好受。


    要不是大哥每个月都寄点钱回来……”


    “恐怕……”


    “唉……”高育良脸上浮现出几分伤感。


    “唉……”沙瑞金也轻叹一声,神情有些黯然。


    说起来,两人的人生经历确实有些相似。


    沙瑞金也是孤儿出身,若不是村里的陈伯伯——他父亲沙振江的老战友——收留了他,恐怕他也早就饿死了。


    那一年,正值全国性的大饥荒。


    整个村子只剩下了沙瑞金一个人。


    其余的人,全都因饥饿而死去。


    那时候,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连树皮都啃得干干净净。


    那年他才八岁。


    刚好赶上陈伯伯他们来村里寻找沙振江的后人。


    整个村子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也正因如此,沙瑞金的命运才得以改变,否则恐怕也难逃一死。


    那段时期饿死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来来来……”


    “提这些旧事干什么!”高育良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向他示意了一下。


    沙瑞金童年的经历,他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加上前世电视剧里看到的情节,大致不差。


    可以说,两人在童年遭遇上,确实有些共同话题。


    “是啊……”


    “提这些往事做什么!”沙瑞金也苦笑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杯子后,不禁感慨道:


    “要说起来……”


    “这次倒也算是因祸得福。”


    “估计那位要气得不轻吧!”说罢,沙瑞金朝高育良瞥了一眼。


    高育良听了笑了笑,说道:“那位恐怕不会太生气,反倒可能会松一口气。”


    “这是为何?”沙瑞金来了兴趣,望着他。


    若论对对方的了解,恐怕没人比高育良更清楚了。


    就连曾做过他秘书的李达康也不及他。


    有时候,最了解你的,未必是身边的人,反而是曾经的对手。


    高育良和那位较量了两三年时间。


    “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高育良摇了摇头,说:“真正敢这么做的,恐怕只有他那位宝贝儿子了。”


    “那个年轻人行事非常张扬。”


    “可以说,目无法纪。”


    对于那个年轻人的手段,高育良以前都感到有些忌惮。


    看看他那几个儿子,光是公开的就有三个。


    大儿子高晓俊,名义上过继给了大哥,当年也在京州读书,后来被高育良送走了;老二高云逸也被送去京城;连老三也都安排到京城读书。


    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防着赵瑞龙设局。


    当然,高育良对儿子们也是严格管教。


    可笑的是,你能管得了一时,还能管一辈子?


    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他们吧!


    孩子大了,出去玩。


    你能拦吗?


    孩子说同学聚会之类的。


    你又能拦吗?


    恰恰,这也是他们动手的最好时机。


    没错,就是他们。


    高育良不仅要提防赵瑞龙出手,


    还得小心其他一些商人的手段。


    帝国历史上,多少官员都是被自己的子女拖下水的。


    孩子年纪尚小,意志力本就不够坚定。


    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少年。


    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


    美色、金钱、权力等等。


    这些诱惑中,总有一种适合你。


    就连高育良这样的人,年轻时也犯过一些错误,更别说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孩子了。


    “育良同志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这件事,恐怕你得亲自去了解才行。


    别人讲的总夹带些私货,自己看到的才是最清楚的。”


    “哈哈……”沙瑞金听后忍不住笑出声。


    “育良同志这话很有道理。”


    “有时候,确实得自己去了解,才能明白。”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真发生类似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恐怕会很被动。”


    沙瑞金故意用了“我们”这个词,是在提醒对方。


    你别忘了,


    我们现在可是坐在同一条船上的。


    经历了这次矿难事件,


    他对高育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汉大帮的势力确实不小。


    非常大,几乎每个部门都有他们的人。


    不……


    准确来说,是高育良的学生。


    而且一个个都身居要职。


    高育良是在1998年离开汉东证法大学的。


    据他了解,即使在高育良担任汉东证法大学副校长期间,他也一直坚持授课,而且是那种广收学生的类型。


    哪怕只是听过他一节课的人,


    一旦在某个单位崭露头角,


    那个人就会尊称他为老师。


    “目前来看……”


    “对方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动作。”


    “当然,这只是指眼下而言。”


    高育良这番话也算是给对方吃了一颗定心丸。


    “嗯……”沙瑞金这次总算放心了些。


    看来,高育良已经和对方通过电话,


    甚至可能还发生过争执。


    换句话说,就是给对方提了个醒。


    否则他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关于警察厅那边……”


    “有一个人我想调整一下。”


    “谁?”


    沙瑞金的语气虽然轻松随意,


    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警察厅一直以来都是汉大帮的地盘。


    至于赵家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他就不清楚了,估计高育良也不会说。


    高育良缓缓吐出一个人的名字——


    “警察厅常务副厅长王峰。”


    警察厅的常务副厅长,行政级别从副市级到正市级不等,具体要看厅长的级别。


    如果厅长晋升为副省,那常务副厅长就是正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