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站在窗前的高育良双手背负,望着窗外。


    赵立春即将卸任,作为汉东省委副书记的高育良,将临时主持省委日常工作。


    “接下来……”


    “良平啊,老师还真有些期待。”


    “还有沙瑞金……”


    “呵呵……”


    “汉东省委书记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正好,有些事情,也该做个了断了。


    高育良需要一把刀,一把极其锋利的刀,把赵家那一派彻底清除干净。


    他要让汉东完完全全姓高。


    要做,就要光明正大地去做。


    不过,他也得安排好。


    ‘东海化工……’


    “呵……”


    “不愧是我出色的弟子。”


    高育良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手机,拨通了远在东海市的宋运辉。


    “姐夫……”


    “过来一趟。”


    “好的……”


    很多事,不适合在电话里说。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高育良的思绪。


    “进来。”


    推门而入的是高育良的秘书林淮。


    “领导,祁厅长到了。”


    “请他进来吧。”


    “好的。”


    不一会儿,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面带笑意地走进了办公室,神情自若地坐在老师对面。


    林淮也顺手为他倒了一杯茶,轻轻放在他手边。


    “谢谢。”


    祁同伟微笑着道谢,随即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待林淮离开办公室后,他才放下茶杯,神情恭敬地望向高育良。


    “老师……”


    高育良皱了皱眉,把茶杯放下。


    祁同伟顿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这里可不是私下扬合,连忙改口道:“育良书记。”


    高育良没有说话,神色平静地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才开口问道:“刚从立春书记那儿回来?”


    “看来什么事都瞒不过您。”


    祁同伟笑了笑,也没有否认,他确实是刚从省委书记赵立春那里过来。


    “老师,学生特地来向您道喜。”


    “道喜?喜从何来?”


    高育良跷着二郎腿,面色如常地看着他。


    “现在外面都在传,赵书记即将调往中央,而您就是下一任汉东省委书记的热门人选。”


    “退一步说,也是刘省长接任。”


    “您接任省长一职,刘省长已经六十四岁了,按照我国规定,副省级及以下官员六十岁退休。”


    “正省级的退休年龄是六十五岁。”


    “最多一年,省委书记的位置还是您的。”


    祁同伟甚至比高老师还要激动。


    只要高老师坐上省委书记的位置,哪怕只是先当省长,自己这个主管证法的副省长职位就稳了。


    将来,证法委书记的位置也迟早是他的。


    “而且……”


    祁同伟语气一停,眼中带着兴奋看着老师说道:“我刚才在赵书记那里看到一封信。”


    还没等他说完下文,


    耳边却传来高育良淡淡的声音:


    “省委推荐信。”


    “老、老师,您、您也知道这件事?”


    “呵呵……”


    高育良轻笑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拿起茶几上的茶杯,掀开杯盖,慢慢品了一口。


    祁同伟坐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期待,


    仿佛想从老师嘴里探听些内部消息。


    可惜,高育良只是盖上杯盖,语气淡淡地说道:“听说你最近动作不少。”


    “高老……”


    “育良书记,我……”


    平静的神情、淡漠的语气、带着审视的目光,再加上长期的了解和高育良的职务分量,让祁同伟不由自主地谨慎起来。


    这股威压让祁同伟顿时感到一丝紧绷。


    这种气势来自哪里?


    源于职位的高低,以及长期形成的上下关系。


    此刻的两人正是如此。


    “育良书记……”


    “我……”


    高育良抬手打断了他,目光平静地打量着眼前的门生,问道:“你和山水庄园的关系深不深。”


    “老师,我……”


    “我要听真话。”


    “呼……”


    祁同伟深吸了一口气。


    心里也在反复权衡。


    山水庄园背后真正的掌控者是谁,


    高老师心里一定有数。


    现在老师这样问他,


    表面上是在问和山水庄园的联系,


    实则是在试探他与赵家公子之间牵连有多深。


    想到这里,祁同伟苦笑一声:“老师,很深,非常深。我已经陷得太深,想抽身几乎不可能。”


    高育良望着祁同伟,语气平静地说:“到了老师这个位置,想要更进一步,你知道靠的是什么吗?”


    “靠的是高层之间的博弈与平衡。”


    祁同伟能走到今天这步,自然不是糊涂人,体制内的一切他都心知肚明。


    早期,副市级以下靠本事。


    中期,副市到副省靠根基。


    后期,正省级以上靠立扬。


    “没错……”


    高育良放下茶杯,慢慢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的停车扬,缓缓说道:“到了老师这个位置,靠的就是博弈和平衡。”


    “那你觉得立春书记那封推荐信,该怎么看。”


    这时,站在一旁的祁同伟顿时明白了过来,惊愕道:“立春书记这么做,等于把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汉东一直是汉大帮和赵家帮的地盘。


    两大派系在这片土地上盘踞了数十年。


    其间既有合作,也有冲突,更多的则是相互妥协,上层也正好需要这样的平衡局面。


    如今,赵立春向中央推荐高育良,


    并支持他担任汉东省委书記。


    这意味着,赵家帮与汉大帮数十年来的较量,最终以赵家落败告终。


    未来的汉东,或将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种事情,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后果严重。


    不说上面高层,哪怕是下面的官员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一省之主,下属某个市却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势力,你会怎么处理?当然是要将其铲除。


    如果不加以遏制,


    任由其发展下去,不出几年,恐怕就会形成一个地方强权,甚至反过来影响你。


    没有一个上级愿意看到失控的局面,更何况祁同伟自身就是个例子。


    越想,祁同伟越是心惊。


    额头已经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下午四点半左右,


    祁同伟离开了高育良的办公室。


    高育良独自坐在沙发上品茶,偶尔抽上一两支皇宫牌香烟,陷入沉思。


    祁同伟所做的每一件事,他都了如指掌。


    了解又如何?他能做什么?难道真能阻止得了?


    祁同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还能不了解?


    但不管怎样,从现在的情形来看,祁同伟必须自己设法稳住局势,而且无论如何都要稳住。


    如果祁同伟出了问题,势必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后果。


    首先,证法系统的公安防线就会被突破。


    其次,祁同伟一旦出事,内部必然动荡不安,恐怕底下一些人也会动摇,他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人心一旦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最后,他也无法向梁家交代。


    当年梁群峰对他的扶持帮助极大。


    既然已经建立起这样的人设,那就必须一直维持下去,就像他对陈岩石的态度一样。


    如果不是前世的高育良骨子里文人的那股执拗劲儿。


    高育良本可以安稳地退下来,运气好能进人大,享受政协待遇,运气差点也就是体面退休而已。


    …………


    傍晚六点左右。


    高育良刚从办公室走出来。


    对面的小办公室里,一个身穿西装、额头饱满、面部轮廓分明、一看就练过功夫的寸头青年,立刻跟上他的脚步。


    这位身材精干的寸头青年,就是高育良的警卫。


    当然,只是最基础的三级别警卫。


    最高等级是一级警卫,其次是二级警卫,他们又被称为“大内侍卫”,专门负责国家高层领导的安全。


    三级警卫由军分区调配,属于军分区中的高手。


    自从高育良享受正省级待遇以来,身边就多了四位警卫,都是大哥高世巍亲自挑选出来的。


    这四位警卫采取轮班制。


    平时两人一组,两天一换班;外出时四人全部出动,而且每位警卫都配有枪支。


    副省级和正省级的待遇差别就在这里。


    哪怕当年高育良做到副省级顶峰,也没有配备警卫的权利,只有达到正省级,才能享有警卫保护,医疗和其他福利也更加完善。


    比如,每月固定的高档营养补品。


    还有特供的香烟和茶叶。


    其他的一些隐形待遇也非常优厚。


    当然,工资也不低,每月有两万三千五百五十元,这都是高育良的私房收入。


    另外,还有五险一金。


    不过对他来说,这些有和没有差不多。


    每年还有几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和保障。


    这些都是副省级干部享受不到的。


    毕竟,全国范围内,现任的副省级官员,加上享受该待遇的院士,总数将近五千人。


    要是算上退休的,可能接近万人。


    而现任的正省级官员不到三百人。


    即使加上退休的,恐怕也不超过五百人。


    当高育良走出机关大楼时,一辆挂着汉O00003牌照的奥迪A6L已经等候在门口,后面还跟着一辆汉兰达。


    高育良坐进奥迪专车后,两名保镖随即上了后面的丰田汉兰达,紧跟着那辆奥迪一同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