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 章 永不加赋
作品:《清穿,四爷的宠妾多子多福了》 今日,乃是逢御门听政之日,胤禛起驾到乾清宫听政。
期间,胤禛也宣布了自己登基以来的两道诏令。
“其一,自即日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其二,直隶、盛京及各省田赋,依贫瘠程度酌减三成至五成。”
话音未落,朝堂顿时哗然。
新皇登基,施恩于民本是应有之义,然此番恩泽未免过于优渥些!
兵部尚书耿额率先出列,“皇上!西北正值用兵之际,国库本已吃紧。若再减赋税,三军粮饷从何而来?”
此言一出,数名兵部官员纷纷附议。
胤禛面色如常,指尖轻轻叩击龙椅扶手。
他早料到这番反对。
兵部尚书乃是太上皇心腹,也是太上皇临走前安插在朝堂中一颗重要的钉子。
西北也确实用兵之际,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兵部反对都在胤禛预料之内。
除了兵部,吏部尚书同样是康熙心腹,这两个老臣,胤禛虽欲除之而后快,却苦于暂无合适人选接替。
如怀尚且年轻,还需要历练。
胤禛按捺住心中的冷意,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此时,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则上前道:“臣以为,新君即位,减赋惠民正合礼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啊!”
富察.马齐见状,立即出列附议。
他曾与八贝勒过从甚密,此刻却立扬鲜明地站在了胤禛一侧。
富察氏满门才俊,只要谨守臣节,何愁不得皇上重用?
因此,马齐近来时时警醒自己,务必要跟随皇上的脚步,以弥补先前的站队之失。
工部,平时低调,但却都是胤禛一派。
这些人大多是实干派官员,他们都是当年受于成龙举荐的能臣。
当年治河后,于成龙虽未跟胤禛来往,但他一直看好胤禛,临终前向诸多汉臣推许了胤禛。
其中,张家也是一个。
张廷玉自出仕后,便是胤禛的心腹,一路能走上这个位置,除了自身优秀外,也多亏了胤禛暗中相助。
朝堂上的风向渐渐明朗。
富察家、赫舍里家、瓜尔佳氏等八旗勋贵相继附议。
一点小小的反对声浪在八旗勋贵的集体支持下,犹如浪花拍岸,终究消散于无形。
胤禛的几个兄弟交换着眼色,也没在此时随意发表意见。
胤禛眼底掠过一丝满意。
多年筹谋,终见成效。
这扬朝议,只是一个小小的试探,波澜不惊地尘埃落定。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胤禛、与几位心腹大臣仔细梳理朝政要务。
经过反复推敲商议,他们终于制定出一套较为周密的计划。
如今诸事已定,只待循序渐进地推行,逐步调整完善。
——
大清一个普通农户年均收入约20两白银,其中田赋占比约6-8两。
减免三成后,每户年均少缴1.8-2.4两,相当于多存下3-4石粮食,足够一家三口三个月的口粮,或可购买一头耕牛的四分之一成本。
胤禛此次减免,最少都是三成,对普通农户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好处。
至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一项,是胤禛为了未来的改革考虑。
如今只是先行试探。
——
当今新帝颁布的两道诏令,短短几日便传遍京城附近以及距离京师最近的北直隶。
天刚蒙蒙亮,直隶保定府赵家村的赵老汉,就从城里听说了这个喜讯。
“老头子,你说真的?税真要减三成?”
赵老太正在灶台前搅和小米粥,闻言差点打翻了锅铲。
赵老汉激动地搓着手:“千真万确!我今儿在城里听大家都这么议论。
说是新皇上登基,和皇后大婚,就给衙门下了什么命令,说是取消后头出生孩子的丁银,还减免了三成田赋。”
“阿弥陀佛,老天开眼啊!”赵老太双手合十,眼中含泪,“新皇上刚登基就想着咱们老百姓,以后一定是个好皇帝。”
随即,她转头朝着京城方向拜了拜,“祝皇上皇后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减了三成税,她们家今年日子要好过喽。
院子里,赵老太的儿媳正在扫院子,听到灶房公婆的话,也学着婆婆的样子朝北边拜了拜。
要是原先,有人告诉她们京城换了新皇上,皇上和皇后大婚了,她们肯定没啥想法。
但如今,却是恨不得多磕几个,表达心里的激动。
“谢谢皇上恩典!”
“愿皇上和皇后娘娘白头偕老。”
说完,又在心里来了一句,以后这种好事可以多来几遭。
六岁的大壮看娘笑得开心,连忙凑到她身边,问:“娘,今儿是不是可以吃干饭?”
儿媳陈氏摸摸他的头:“能,皇上心善,减了税,咱家粮食宽裕了,过年还能给你做身新衣裳咧!”
——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汉正蹲着晒太阳。
赵老汉跟家里人说完,便兴冲冲地跑来报喜,几个老人听了都激动得直抹眼泪。
村中最年长的赵太公拄着拐杖站起来,颤巍巍地朝北方拱手,“皇上万岁!皇后娘娘千岁!老汉我祝帝后鸾凤和鸣,永结同心!”
如赵家村一般的有无数个村子。
底层人家,所求就是秋收多得些粮食。
——
定州城里的衙门早早就贴出了告示,说是要减免赋税,往后家里添了人口也不用出丁银。
这消息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老百姓们都在议论。
慈安堂药铺里,掌柜的正捋着胡子跟伙计说话:“皇上和皇后娘娘有喜事,咱们慈安堂接下来半个月要在城里办免费义诊。药钱也只收一半,你把这告示贴出去吧。”
伙计虽然不太明白为啥要这么做,但还是听话地照办了。
他们慈安堂在城里名声一直很好,就因为药价便宜,还经常下乡免费给人看病,城里人都知道。
早先城里有几家医馆看不过眼,还来找过麻烦,后来都不了了之。
大伙儿私下里都说,他们慈仁堂背后肯定有大靠山。
现在突然要义诊,倒也不叫人意外。
对伙计们来说,义诊虽然忙些,但也有好处。
伙食会比平时好,还能多拿一笔工钱,掌柜的管这叫加班补贴,还说是主子要求的。
他们这些伙计一致认为,主子是大善人。
第二天一大早,慈安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来的都是些普通老百姓,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要还能动弹,都舍不得花钱看病。
如今听说慈安堂又免费看诊了,药钱还减半,便都赶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