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 章 与妻书
作品:《清穿,四爷的宠妾多子多福了》 爱妻容鉴:
宫务繁冗,未得促膝。
储位已定,乾坤将易。
位分虽重,然念卿独居府邸,忧思萦怀,竟至辗转难寐。
一应妾室,已命严加约束,卿可宽心;
安氏母子,若有僭越,听卿发落;
弘历勤学,赛茵心思渐长,三子闹腾,劳卿费心。每思及此,不胜挂怀。
然事机未稳,不得不暂留卿于府中。
待乾坤既定,必以中宫之礼,自大清门迎卿入主坤宁。
附桃夭一瓣。
愿卿见之如晤,暂解离思。
书不尽言,惟愿珍摄。
夫 禛 手泐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八寅初
纸短情长,不过寥寥数语,却让如玥眼眶发热。
她将信纸贴近心口,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写信人的温度。
十年相识,这个素来沉默寡言的男人,初登高位本该日理万机,却仍抽出时间给她写了封情意绵长的信。
字里行间尽是抚慰之语,似乎她一直是需要他呵护的小女人。
如玥将信纸贴在胸口,反复摩挲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折好。
锦盒开启时发出咔嗒轻响,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的全是胤禛外出时寄来的家书。
每一封都被她妥善珍藏,边角不见半点折痕。
指尖抚过渐渐充盈的锦盒,如玥的唇角不自觉漾开甜蜜的弧度。
恍惚间,她仿佛又看见二十出头的四爷,那个眉目清俊的少年总爱蹙着眉头,却会在她手足无措时勾起一抹浅笑,以做安抚。
那时,她初来乍到,还以为自己是刚穿越而来。
面对四爷冷漠的神色,皱紧的眉头,她心中既忐忑又紧张,却仍强忍着不安,主动与他攀谈,送上自己准备的小礼物。
那时的四爷,还是个清俊的少年郎,眉宇间总带着几分不耐,待她却是宽厚。
她初入府邸,衣衫首饰皆不齐备,第二日四爷便派人送来了成衣,之后又接连送来首饰和各色上好的布料。
当格格的那些日子,她的吃穿用度不仅不差,简直与四爷相差无几。
这全赖四爷赐她的那些金银首饰和珍贵布匹。
那时,连她随意出口的一句好吃,隔日那些吃食就会出现在她案头。
他会教她练习行书、草体。
宽大的手掌覆在她手背上,温热的呼吸拂过耳畔:“手腕要悬空,这笔锋才能....”那一刻,他眼里盛着的笑意,比琉璃盏还要明亮。
那时的她尚存几分天真,面对李氏的冷言冷语,或是四爷突如其来的问话,常常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
那一刻,他便会突然蹙眉冷脸,见她害怕,便无奈地把她抱在怀里悉心教导。
面对这样一个年轻俊美、待她温柔、又肯悉心教导的男人,她不知不觉便动了心,生了爱慕之情。
在四爷启程前往定州前,她虽只是个格格,却越过了乌拉那拉氏,细细为四爷备下了各式吃食。
那日见他膝上带伤,她不敢多问,只心底、眼底泛起了她忽视不掉的心疼。
临行前的夜晚,四爷宿在福晋的正院,这是理所应当,她明白。
只是,夜里她独自躺在榻上,辗转反侧。
四爷离府的日子里,她读书习字照例与苏氏、伊氏闲聊,张罗着冰饮铺子的生意,面上不露分毫异样。
但就在安氏生产之际,她不慎落水,幸得春和及时相救才能保住性命。
待她苏醒后,绿竹告知她已有身孕。
那一刻,如玥心头骤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恨意。
她的孩子险些就......
养病期间,归来的四爷对她呵护备至,亲自喂药、诵读话本,更着手调查事情原委。
正是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如玥心中的期待愈发高涨,以致在得知春和不能生育时彻底失控。
那时的控诉,既是为求个明白,更是压抑已久的情感宣泄。
她心知肚明,在四爷心里,自己终究比不得乌拉那拉氏这位福晋的地位。
乌拉那拉氏作为四爷的福晋,只要没有确凿证据,四爷断不会轻易处置对方。
这些道理如玥都懂,可情之一字最不由人。
明明有更好的应对之策。
或谋取实利,或将隐藏仇恨博取四爷怜惜,可她偏偏选了最愚钝的方式。
那日她指责四爷,他并未责罚于她,只是将桃园居封锁起来。
她并非不识好歹之人,心知肚明,这封锁实则是护她周全。
那时她身怀有孕的消息被瞒得滴水不漏,全赖四爷暗中周全。
如此,她便懂了,四爷待她,终究存着几分情意。
也是在那段时日,她渐渐忆起自己胎穿之事。
越是回想,便越清楚,他们之间的情意注定无果。
这个时代,寻常旗人家庭还要纳一两个小妾,更不用说,她只是四爷的宠妾,还是个不懂尊卑、天真冲动的小妾。
她骨子里终究是个现代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宠幸别的女子。
于是,她硬生生将那份心思压下,直至消磨殆尽。
四爷替她争来了侧福晋之位,又分了一部分中馈之权给她,她便安安分分地守着本分。
温柔体贴地侍奉四爷,为他生儿育女,事事依赖着他。
只是没想到,他们二人竟会走到今日这般境地。
四爷能为她做到如此地步....
“瑶瑶总是这么一副大度的模样,倒叫我心里没了着落。若是心情不爽利了,指不定哪日,我真就去了别的院子,宠幸了旁人.....”
正是这句话,让她彻底乱了心神。
她心里.....其实是不愿的。
回忆至此,如玥不禁莞尔,晶莹的泪珠早已在眼眶中打转。
十年相知相守,那个她最熟悉的四爷,早已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如今他要君临天下,而她将凤冠加冕,成为他的皇后。
但于她而言,做他的妻子,永远比做一国之母更令她心驰神往。
窗外东方渐白,如玥却毫无困意。
她取来纸笔,斟酌再三,划去心头那些过于缠绵的字句,最后提笔写道:
夫君钧鉴:
家书捧读再三,墨香犹存,如见君颜。
府中诸事皆安,儿女课业勤勉,妾身亦时时督促,望夫君宽心。
妾与儿女日夜祈祝,惟愿夫君起居康泰,诸事顺遂。
春寒料峭,尤甚往年,还望添衣加餐,善自珍摄。
待宫中事定,再叙团圆。
妻 如玥 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