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章 八旗

作品:《清穿,四爷的宠妾多子多福了

    此事全赖胤禛建言献策,胤礽自然心怀慰藉,对这个行事沉稳的四弟很是满意。


    而今牛痘之事胤禛没有事先知会他,胤礽心中有些许微词,但也明白其中利害。


    如今,他非但不能表露不满,反倒要尽心帮助胤禛,促成乌云珠的亲事。


    与此同时,康熙也在为闺女的亲事烦忧。


    他既然已决意不让乌云珠远嫁蒙古,佟家又非良配,自然要重新挑选其他人选。


    龙案前,康熙将八旗适龄子弟的名册翻来覆去,竟寻不出几个令他满意的俊杰。


    原以为八旗子弟人才济济,细查之下才知,这些勋贵子弟不是早早定亲,便是品行不端,更有甚者竟已荒废骑射根本。


    他们满清入关才多少年,这些小子被腐化的速度竟然如此迅速。


    “啪”的一声,折子被康熙重重打在龙案上。此刻他额角青筋隐现,梁九功屏息凝神,不敢惊扰主子半分。


    自大福晋薨逝才两月余,主子又被气到了。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喧哗,梁九功瞥了眼康熙的神色,旋即转身往殿门方向退去。


    片刻后,梁九功小心翼翼地禀报:“万岁爷,太子和四贝勒请见。”


    康熙:“喧。”


    梁九功暗自舒了口气,只见康熙已收敛怒容,面上看不出喜怒。


    太子与胤禛今日觐见,自然是为了乌云珠的亲事,只是没等二人开口,康熙便将一封折子掷于案前,明显是让二人查看。


    折子上是端正的楷书,密密麻麻布满整个折子,字字皆是京城八旗子弟的种种不堪行迹。


    待二人细细看过,对视一眼,俱知皇阿玛此刻的坏心情为何来。


    “八旗乃满清的立国根本,岂能任由他们这么烂下去!”康熙指尖轻叩紫檀木案几,沉声询问:“你们两个可有什么想法?”


    胤礽垂眸静立,锦袍下的手指微微蜷缩。


    作为太子,时常与京城勋贵子弟来往交际,他如何不知八旗勋贵子弟的沉溺享乐?


    可那些都是跟着祖宗打天下的功臣之后,如今世道太平,老一辈人征战沙扬,年轻后辈在富贵堆里长大,骑射武艺有所疏忽是正常。


    太子沉默不语,康熙看一眼,大概就知道这个儿子在想什么。


    太子和勋贵牵扯太深,在军队方面的势力不如老大,这会儿自然不愿意出头。


    康熙的目光随即扫向胤禛。


    胤禛感受到康熙的视线,他沉吟片刻,淡淡开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儿臣认为,针对此种乱像,应从严整治。可令成丁的普通八旗子弟每月校考骑射,不合格者停发俸银。有爵位的子弟,不合格者张榜公示,并罚银以儆效尤。有官职在身的子弟,不合格者降级留看。”


    他声音清冷,语气沉着,好似在说些寻常之事。


    胤礽听得心里嘶的一声,老四这招太狠了。


    康熙则是深深看了这个儿子一眼,冷酷狠辣,但是一针见血,如此做肯定有效果,但此法太过严厉,容易出乱子。


    康熙摩挲着翡翠扳指,目光在二子之间流转。


    老四性子刚烈,做事擅长快刀斩乱麻,涉及公务,聊无私心。太子顾虑周全,却失之优柔。


    若能取其中和......便完美了。


    康熙按捺住心里的想法,面上则是不动声色,对胤禛的想法没有进行评价。


    此事跟两个儿子分享一番,康熙心下的火气也消了,如今发现也算幸运,等过几日上朝再跟朝臣细细研究一番。


    此刻,康熙饶有兴致地询问二人:“这会儿怎么过来了?”


    胤礽心下一松,笑着开口:“皇阿玛,儿臣近日听闻您在为九妹挑选驸马,儿臣和四弟对此有些关注,今日过来拜见您,就是想询问下,您可有中意的人选?”


    乌云珠留嫁京城的消息,在紫禁城已经不是秘密。


    这些时日,荣妃可是暗戳戳地针对德妃,不就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吗?


    她的荣宪远嫁蒙古,轻易难见一回,而德妃的女儿却是要留在京城,这如何能让荣妃甘心。


    最后,还是老三胤祉对额娘劝慰了一番才止住荣妃的愚蠢操作。


    对待太子,康熙一贯温和,此时听到胤礽的话,不禁笑了:“合着你过来就是为了打探消息,而不是来看望朕的。”


    胤礽双手捧着青瓷茶盏,恭敬地为康熙斟了一杯明前龙井,温润的茶汤在盏中泛起涟漪。


    他眉眼含笑,声音温润得体,神色间带着对康熙特有的濡慕:“皇阿玛说笑了,儿臣这些日子与四弟忙于牛痘接种之事,但是儿臣心里却时时惦记着皇阿玛。今日得闲,主要还是为了陪您品茗说话。”


    胤禛端坐在一旁的紫檀木圈椅上,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神色恭谨,眸光清冷,端坐一旁静看父子二人相处。


    他虽走的是孝子纯臣的路子,却一直学不来太子这般的小儿状。


    康熙显然对胤礽这般态度很是受用,只见他执起二儿为他斟的茶,抿一口,夸赞一句:“不错。”


    胤禛心道:这是茶水房侍女准备的....


    “就是为了给你们九妹挑选额驸,朕才细细调查了京城的八旗子弟,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如此不堪。”康熙慢悠悠回答胤礽方才的询问。


    胤礽心下一松,仿佛闲谈一般,道:“皇阿玛,不如儿臣为您推荐个人选。”


    “哦?”康熙眸色一深,心里把太子一派的年轻人想了个遍,却想不出个所以然。


    胤礽似察觉不到皇阿玛探究的目光,笑着说出一个名字。


    康熙对钮祜禄.如怀这个名字自然耳熟,毕竟是老四侧福晋的弟弟,上交了牛痘接种法,又被他赐下了爵位和宅子。


    这个年轻人,康熙只见过两面,虽然年纪小,但面对他的问询,镇定自若,言谈有度,加上一副出众的样貌,康熙自然是印象深刻。


    康熙心下思索,派系、出身、年纪都还相符,至于门第,如今被他赐了爵位,也还勉强够看。


    胤礽对康熙自是了解,一看皇阿玛的神色,便知有戏,胤礽继续说道:“这些日子,儿臣跟他接触过,这个人年纪不大,但是办事周全,性子沉稳,是个有能力的。”


    说到此处,胤礽一顿,看了眼沉默的胤禛,接着说道:“又跟四弟沾亲带故,算是个不错的人。”


    胤禛则是双手递给康熙一个折子。


    胤礽心道:也就是四弟,真是严谨。


    康熙翻开查看,折子上记载了钮祜禄.如怀的背景和生平。


    任康熙挑剔,也觉着这个小子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行,朕知晓了,你们告退吧。”康熙心下有了决定,但还需要跟太后、德妃她们商量,此时也不对此发表意见,只是让二人告退。


    在二人告退之际,康熙忽又开口道:“老四,这几日拟一道关于整顿八旗军务的折子呈上来。”说罢,目光在胤禛身上停留片刻,似有深意。


    胤禛脚步顿了一下,恭敬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