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早就想见见你了!
作品:《抗战:血战中条山,肩扛将星!》 猛虎师的整编基本是照着他的意思来的。王振也没拉帮结派,而是实实在在地看每个人的能力。有能力的人就提拔重用,不行的就淘汰掉。
按照他的构想,猛虎师没有设置旅这一级,这样指挥起来更高效。
整支部队一共有六个团,四个是步兵团,还有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步兵团按王振的想法重新组建,每团编制三千人,统一装备美式武器。他们没再配发团级的步兵炮,而是增强了冲锋枪、轻机枪和迫击炮的数量。
保证每15人一个基础战斗班,每三人就有一把冲锋枪,一门轻型迫击炮,一把轻机枪。其余的人,每人手里也都是一支美式半自动步枪。
为了方便战扬联络,王振还特别下令,每个排都要配发一部电台!
炮兵团也按照他的计划组建,统一使用中口径火炮做火力支援,另外还配有防空单位。
工兵团人数少一些,平时就和炮兵团一起行动,可以互相配合。
加上师部直属的一些作战单位,整支部队人数达到了一万六千人!
这四个步兵团分别叫:237团、245团、246团、356团。
237团团长赵子石,原来是336团的骨干,现在升为团长了。
245团团长周学,黄埔毕业的高材生,在部队里参加过几次大战,表现不错。
246团团长冯振国,是讲武堂出身,年龄三十大几,性格坚韧,一路靠着战功打上来的,吃了不少苦头。
356团团长陈兴怀,年纪比王振还小,但他背景可不小,是四大家族里陈家出来的人。
这让王振很头疼。陈兴怀虽然从军校出来了,但实战经验几乎没有,就算打过几次仗,那也是占优势的局面才参战的。
所以王振一直担心,万一遇到艰苦仗,他能不能顶住。
可无论王振怎么考验、淘汰人,陈兴怀每次都挺过来了,而且干得还不错。
就这样,他也留了下来,成了猛虎师的一员。
再往后,王振的生活变得很简单也很开心,大部分时间用在部队训练上,小部分则用在陪宋淑柔培养感情。
大概过了两个月,两人的关系也确定了下来。
按照光头和宋大人的意思,既然关系定了,就别拖拖拉拉,于是挑了个好日子把婚期也定了。
光头还开玩笑说,你也不小了,干的又是打仗这行,早点传宗接代吧!
王振也只能无奈点头。
而且,自己单身这么多年,确实也到了该安定下来的时候。
除了喜事,还有好事。王振早就盼着的装备,终于从美国运来了。
因为他没要坦克和装甲车那一类东西,所以这次猛虎师组建的开销比第200师省了不少。
其实,他不要战车除了嘴上说想打造最强的轻步兵部队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根本撑不起装甲部队的消耗!
看看现在真正能把装甲部队玩得动的,也就只有美国人、德国和俄国了。
就连小日本也没搞出成体系的装甲部队,为啥?
太花钱了,靠买来的装备撑不了多久,打久了根本跟不上消耗。
第五军是光头用了多年时间才建成的装甲部队,战斗力很强。
比如昆仑关一战,几乎全歼了小日本最能打的精锐部队。
可问题也在这里,这一战是第五军组建以来第一次打出成绩,但之后他们一直恢复不过来,伤元气了!
人员倒是可以补充,可损失的弹药和坦克,根本补不回来。这就不是单花钱的问题了,还涉及航线运输、货物调度这些。
特别是装甲车这类东西,运送起来特别麻烦。
王振正是看到这些,才决定走轻步兵路线。
这样组建的部队最大的花销就是子弹和装备的损耗。
这些东西相对容易补充,无论是从美国继续购买,还是自己兵工厂生产,都能搞定。
就算是短期内补不上,也可以临时换装或者用缴获的鬼子武器过渡一下,部队就能长时间作战了。
更重要的是,他还带了“外挂”呢!平时签到只能得一些普通的物资弹药,但只要像在中条山这样打了胜仗,第二天的签到收获都会翻几倍!
特别是弹药储备方面,现在已经够每个团打一扬火力饱和战了。
王振推测,真等猛虎师出去跟鬼子开打的时候,签到得到的东西肯定更多,打仗也不怕撑不住。
这段时间下来,他发现每次签到给的,都是美式武器和弹药,所以他才铁了心要部队统一换上美式装备。 时间一晃就到了11月。
猛虎师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了。在王振的严格训练下,这支队伍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透着一股朝气蓬勃的精神头。
光头之前来视察过一两次,发现猛虎师整体面貌比其他部队好太多了,他看了特别满意。
这天,在山城的一座府邸里。
王振赶到时,发现屋里除了光头,还坐着一位脸型方正的将领。
“来来来,王振!”
光头热情地招呼了一声,“这位是杜明将军,你们互相认识一下!”
“长官好!”
王振立刻行了个军礼。
杜明也还了个礼,笑着说道:“我早就想见见你了!”
“听说你在中条山打得很漂亮,两战桑池、三战小拢村,特别是在右边那一招穿插战术,简直是神来一笔!”
“不敢当,长官夸奖了。”
王振谦虚回应。
“不是夸奖,我是真佩服。”杜明认真地说道,“这条穿插路线要是我,我可画不出来。”
王振笑了笑:“运气好,侥幸罢了。”
光头这时打断说:“好了,找你们来可不是为了互相吹捧的。这可是重要的军务,我们得认真讨论。”
“明白!”两人异口同声回答。
随即,光头带着王振和杜明走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地图上画的是西南地区和缅甸方向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