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00056
作品:《综武:签到五年后我摊牌了》 进入军帐,长孙无情即刻感受到浓烈的肃杀之气,意识到对方实力强大,这种境界在他们世界已是顶尖。
她定睛一看,前方之人正是身披黑甲的叶白夔。
“属下等奉陛下之命,特来投效将军!”
长孙无情恭敬行礼。
“嗯,很好!”
叶白夔扫视众人,随即命人安排座位。
赵高笑道:“叶将军,陛下欲将此军编入禁军,你速做交接,我好回去复命。”
叶白夔点头应允,一听是朱后兆之命,立刻着手安排。
他与长孙无情等人交谈,旨在快速融合队伍。
大明朝廷全力支持,意在迅速提升禁军实力。
作为主帅,叶白夔丝毫不敢懈怠。
通过交谈,他得知长孙无情精通“分山劲”
与“铁骨衣”
,这为他提供了新的战术思路。
大雪龙骑,强者上、弱者下,人数恒定一万,皆为精挑细选,身高八尺,体魄强健,内功横练兼备,个个百人敌。
无论是水战、陆战还是骑战,大雪龙骑皆无敌于天下,被誉为十万万人养一军的最强兵种。
一旦踏上战扬,他们身披寒铁重甲,手持百二十斤重器,跨骑皆是顶级蛟马。
运用兵法战阵,冲锋之时,大雪龙骑人马合一,气势磅礴,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他曾计划于三十万禁军中推广,意图壮大大雪龙骑,却成效甚微。
实践后悟出,大雪龙骑之精锐,难以量产,即便精挑细选,预备役亦寥寥无几。
此乃精锐不可批量造就之缘由,训练之艰难,非普通军队所能承受,强行推广,反致重创。
然而,“分山劲”
与“铁骨衣”
则契合修炼真谛。
叶白夔及其三十万禁军,正需此修炼法门,加之他在雪域的经验,他有信心半年内将禁军锻造为精锐,前提是朱后兆提供的资源无碍。
叶白夔对此欢欣鼓舞,随即与长孙无情探讨“分山劲”
与“铁骨衣”
的训练策略,并谈及苍云军的安置,决定划地建营,而后以老带新,将苍云军精锐融入禁军。
……
叶白夔与长孙无情正筹谋苍云军部署之际,皇宫内,朱后兆与绾绾谈笑风生。
魔门已彻底归顺大明,祝玉妍与绾绾师徒均成朱后兆妃子,魔门因此与大明命运相连,再无背叛之虞。
大明实力彰显,斩杀元庭天人,魔门上下更感选择明智。
此时,赵高上前跪禀:“陛下,禁军之事已安排妥当。”
朱后兆闻言点头赞许,认为老带新是提升禁军实力的良策,随即激活十万苍云军的金色卡片,将其降临地点设于禁军营地之外,并命赵高即刻告知叶白夔与长孙无情妥善处置。
“朕只看结果,三日后务必见一支焕然一新、气势如虹的大军,届时朕将亲临审视。”
赵高郑重应命。
在朱后兆到来之前,各藩王拟捐的银两数目已被呈上。
赵高恭敬地递上清单:“陛下,此为藩王们的捐款数目,请审阅。”
“如此之快?”
朱后兆略显诧异,随即展开清单。
浏览过后,他脸色瞬变,怒意涌上眉梢,冷笑一声:“百两、千两、三千两,最甚者不过万两,真是妙极!朕的叔父们,竟视朕为乞丐吗?”
“一群蛀虫,不识时务!”
朱后兆愤然将清单掷于地上。
绾绾在一旁,美目圆睁,对朱后兆的怒火感到震惊,这是她首次见他如此愤怒。
“赵高,速派人搜集这些贪腐证据,整理成册,送至朕的书房。”
朱后兆目光冷冽,已无半点留情之意。
以往他顾及皇家威严,不愿此事曝光,但今日藩王们的吝啬让他忍无可忍。
他决定严惩两人,以儆效尤。
且选定三日后的特定时刻,届时将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同时宣布军阁改制,强化大明军力,权力也将重新洗牌。
赵高闻令,脸色微变,点头应承,心中已预感风暴将至。
正当此时,一亲信太监悄声禀报:“陛下,太后有请。”
朱后兆眉头轻蹙,太后召见,令他心生疑惑,毕竟张太后乃他生母,不可不理。
……
仁寿宫内,朱后兆步入,只见太后端坐,旁有王语嫣相伴。
王语嫣自焱妃、绾绾之后,一直默默陪伴太后,因其温婉懂事,深得太后喜爱。
而朱后兆因政务繁忙,对王语嫣与黄蓉的关怀渐少,二人皆被冷落。
朱后兆的后宫已充盈众多佳丽,包括阴后师徒、焱妃、武曌、赵敏等人。
以他的尊贵地位,绝色女子对他来说唾手可得,早已不再稀奇。
近来,各国纷纷意图献上美女以示友好,大宋更是传言要在全国范围内挑选美女,并已将国色天香的李师师送来和亲。
朱后兆向张太后行礼后,太监随即奉上龙椅。
众人见皇帝驾到,纷纷跪拜行礼,朱后兆摆手示意免礼。
张太后满眼慈爱地望着朱后兆,略带责备地说:“照儿啊,你许久未来看望哀家了。”
她深知朱后兆身为皇帝,为国事日夜操劳,但作为母亲,她渴望儿子能多些陪伴。
大明局势艰难,张太后心知肚明却也无奈,她虽无法直接助力,但始终期盼朱后兆能振兴大明。
朱后兆歉意回应:“是照儿疏忽,近来朝廷事务繁多,未能抽空探望母后。”
他询问张太后召见的原因。
张太后对朱后兆一直关爱有加,在他登基之初便给予坚定支持。
这份关怀让朱后兆心中倍感温暖。
张太后话锋一转,正色道:“你登基多时,后宫佳丽众多,是时候考虑立后之事了。”
她强调立后是关乎国运的大事,之前虽曾提及,但因种种变故未能成行,如今已刻不容缓。
她深知朱后兆事务繁忙,但立后之事关乎大明根基,必须慎重考虑。
张太后非等闲之辈,她能助儿子登上皇位,靠的是智慧与谋略。
对于立后之事,朱后兆心中自有盘算。
大明曾危如累卵,几近崩溃,彼时他只能专心国事,而今四海升平,国本已固。
后宫管理之事,亟需有人担当。
人选方面,朱后兆心中早有计较,那便是武曌。
他正欲宣布此决定,却被张太后以笑语打断,她摆手示意:“照儿,选后之事非同小可,不急于一时。
但你后宫中的嫔妃,待遇确有必要提升,昭仪之位,略显卑微。”
一旁的王语嫣闻此,眼神微动,轻咬下唇,露出楚楚之态。
自入宫以来,她仅得召见两次,时间一长,对朱后兆暗生情愫。
初见之时,便已心生好感,从未有过抵触。
然而朱后兆对她冷淡,令她伤心。
朱后兆闻言一愣,随即笑而点头:“母后言之有理,儿臣记下了。”
他看出张太后此言实则是为王语嫣说话,但对此并不介意。
他知晓,合适的时机尚未到来。
他饶有兴趣地望向王语嫣,心中略感意外,后宫之中,又有哪位女子是真正安分的,不过是他的威势压制罢了。
提升待遇自是应当,但须适度。
而王语嫣并无权势背景,这点无足轻重。
“你心中有数便好,哀家也就放心了。”
张太后闻言而笑。
随后,张太后又与朱后兆交谈数句,便去散步,以增进母子情谊。
不久,张太后与朱后兆的对话便流传开来。
众人这才惊觉,皇帝竟尚未立后,此事非同小可。
一时间,人心浮动。
回想起近期所发生的一切,众人不禁感到震惊。
他们几乎以为朱后兆已登基数十年,却猛然发现,他不过是个登基不足半年的新君!
想想都令人后怕,登基短短半年,却让人度日如年。
而此刻,最为人所关注的,便是朱后兆立后之事。
众多权贵世家在这局势中看到了曙光。
朱后兆,他们已不抱期望。
改变这位帝王,难如登天。
表面上,他们收敛锋芒,但私下动作频频。
毕竟,皇帝再强,终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