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争吵和追兵

作品:《穿越成真假千金的总裁大哥

    远征科技成立后,像一头潜入深海的巨鲸,很快从公众视野里彻底消失了。


    没有新闻。


    没有发布会。


    甚至连招聘广告,都只在几个极为专业的内部渠道悄悄发布。


    但京州郊区那片毫不起眼的科技园,却在无声中发生着剧变。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尘土飞扬的空旷工地。


    如今,一座座银白色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夜幕降临时,这里不是陷入沉寂,而是亮起如白昼般耀眼的灯火。


    远征科技,一号总装车间。


    今天的气氛颇为凝重。


    车间中央,巨大的全息投影上,悬浮着一个无比复杂的机械结构图。


    在其中的核心部件“承影”主阀门的技术路线上,团队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代表传统工艺与经验的周明远教授团队,与代表前沿算法和新材料的李默博士团队,爆发了第一次激烈的争执,互不相让,项目陷入僵局。


    林远为此焦头烂额,却又束手无策。


    他这个CEO,可以管行政,可以批预算,却管不了这些顶级专家脑子里的想法。


    最后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会议不欢而散。


    深夜,CEO办公室。


    林远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他看着墙上那张巨大的项目进度表,红色的预警标记,眉头紧蹙。


    阀门方案定不下来,整个发动机的生产计划就要停摆。


    一天,就是几百万的成本。


    更可怕的,是团队士气的损耗。


    正当林远纠结万分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谁?”林远有些不耐烦。


    门开了,走进来的是陆沉渊。


    他穿着一身简单的休闲服,手里还提着几个保温餐盒。


    “老陆?”


    林远又惊又喜,猛地站了起来。


    “路过,顺便来看看。”


    陆沉渊将餐盒放在桌上,打开。


    一阵诱人的香气,瞬间驱散了办公室里沉闷的气息。


    一盒热气腾腾的炒河粉,一份清爽的凉拌小菜,还有一碗温热的猪肚鸡汤。


    “先吃饭。”


    陆沉渊的语气,不容置喙。


    林远心中一暖,所有的焦虑和委屈,仿佛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口。


    他也不客气,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


    陆沉渊没有问工作上的事,只是安静地坐在对面,给他倒了一杯鸡汤。


    “慢点吃,别噎着。”


    等到林远风卷残云般吃完,打了个饱嗝,陆沉渊才开口。


    “感觉怎么样?”


    “活过来了。”


    林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那就好。”陆沉渊点点头,


    “走吧,带我去见见那两位主角。”


    林远一愣:“现在?”


    “对,现在。”


    ……


    陆沉渊没有去会议室,也没有去办公室。


    他让林远,把周明远教授和李默,都请到了园区里一个二十四小时开放的茶水间。


    这里很安静,只有几台自动贩售机在时不时发出一点轻微的声响。


    周教授和李默应邀而来,脸上都带着未消的火气。


    陆沉渊没有直接切入正题,他亲自为两人准备了各自习惯的饮品,聊起了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技术往事。


    他不做评判,只是认真地倾听和提问,几句话便让茶水间里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


    眼看时机成熟,陆沉渊才将话题引向正轨。


    他看着两人,语气诚恳。


    “周老,李博士。今天请两位来,不是为了评判谁对谁错。”


    “我只想说一件事。”


    陆沉渊拿起桌上的一个纸杯,平静地说:


    “在远征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个词,只有‘数据’。”


    “周老的方案,是基于几十年上百次实验积累下的宝贵数据,代表着稳定和可靠。”


    他又拿起另一个纸杯。


    “李博士的方案,是基于最前沿算法和海量模拟生成的前瞻性数据,代表着效率和未来。”


    他看着两人,目光平静而有力。


    “它们,都是数据,都是远征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陆沉渊笑了笑,


    “两条路,我们都走。”


    “成立两个攻关小组,同时进行。资源、人员、设备,完全一样,全部给足。”


    “最后,我们不听人的,不听经验的,也不听理论的。”


    “我们只听,测试台上的最终数据。”


    “谁的数据好,我们就用谁的。另一个小组的数据,就作为技术储备,封存起来。”


    整个茶水间,一片寂静。


    周教授和李默都怔住了。


    他们设想过几种结果,却没想过,陆沉渊会用这样一种方式,给予了双方最大的尊重和舞台。


    ……


    周末,云顶壹号,顶层公寓的露台。


    炭火烧得正旺,发出轻微的哔剥声。


    又是一次家庭烧烤。


    墨清漓坐在一旁,正耐心地用小勺,给儿子喂着特制的果泥。


    林远和任茜坐在对面,面前摆着刚烤好的鸡翅,却都有些心不在焉。


    尤其是林远,眉头依旧没有完全舒展开。


    “还在为阀门的事烦心?”


    陆沉渊没有回头,只是随口问道。


    林远一怔,随即苦笑:


    “老陆,什么都瞒不过你。虽然问题是解决了,但我总觉得,这种解决方式,太……奢侈了。”


    同时开两条研发线,烧的都是真金白银。


    作为CEO,他本能地心疼。


    任茜担忧地看了丈夫一眼,又看向陆沉渊。


    陆沉渊将一串烤得金黄的鱿鱼须递给林远,然后拿起一旁的调料罐。


    “做菜,其实和做工程,道理是相通的。”


    他一边撒着孜然,一边平淡地说。


    “比如这烤肉,老一辈的烧烤师傅,从来不用温度计。他们靠眼睛看肉的颜色,靠耳朵听油的声音,靠鼻子闻焦香的程度。这是经验,是手感,是匠心。”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旁边一台精致的烤箱。


    “而现在的高级厨房,都有电脑控温的烤箱。你设定好温度、时间、湿度,把牛排扔进去,到点了拿出来,味道绝对不会差。这是数据,是标准,是流程化。”


    林远静静地听着,手里的鱿鱼须都忘了吃。


    “你说,哪种方法更好?”陆沉渊问。


    林远下意识地想回答,但又把话咽了回去。


    陆沉渊笑了笑,自己回答道:


    “没有哪个更好。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自己烤,享受那个过程。但如果今天要招待一百个客人,我一定会用烤箱。因为它稳定,可复制,效率高。”


    他把烤好的几串肉分到各人的盘子里,然后用纸巾擦了擦手。


    “远征,现在要做的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它既需要周教授那双能感知到细微之处的手,也需要李默那套能保证规模化生产的数据体系。”


    他看向林远,目光平静而深邃。


    “所以,你的任务,不是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要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互相看见,互相理解,最后,互相融合。”


    陆沉渊说完,拿起一瓶饮料,给林远倒了一杯。


    “别把他们当成矛盾。要把他们,当成远征的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缺一不可。”


    林远端起杯子,怔怔地看着杯中气泡的升腾。


    许久,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心中一块巨石被搬开。


    他一口喝干了杯里的饮料。


    “老陆,我明白了。”


    就在这时,墨清漓的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


    她看了一眼,然后抬头对陆沉渊说:


    “思特拉那边,刚刚宣布了他们的新一代‘史矛革’发动机,完成了三百秒长程点火测试。”


    空气中的气氛,微微一凝。


    任茜和林远的脸上,都闪过一丝凝重。


    三百秒。


    这是发动机能否用于实际发射的一道关键门槛。


    这意味着,在发动机这个最核心的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一跃。


    而他们,还在为一个小小的阀门争论不休。


    一种巨大的压迫感,瞬间袭来。


    陆沉渊却仿佛没听见一样,只是夹了一块西瓜,递到墨清漓嘴边。


    “尝尝,今天这个很甜。”


    墨清漓看了他一眼,张口吃了。


    清甜的汁水,带着一丝凉意,沁人心脾。


    陆沉渊这才转头,对林远说:


    “听见了吗?”


    “对手不会停下来等我们。”


    “所以,别内耗了。”


    他的声音很轻,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不是一个小小的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