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没办法的事儿

作品:《装修这条赛道算是让我干明白了

    “女士,不是说你觉得,我就该怎么赔,这样吧,你们去起诉好了。


    我认法院判决,警察同志,我这挺忙的,先走了。”


    沈浪真没功夫在这儿陪她‘调解’,工地上一堆事呢,黄老板帮他换了批台锯过来,据说有啥‘抱死’系统。


    就是台锯接触到纤维,就会自动停机,其实在沈浪看来,事在人为。


    只要操作得当,小心谨慎,哪来的那么多事儿?


    再说了,有几个木工干活戴手套的?还纤维?除非能感应到皮肤,不然都是白扯。


    当然了,黄老板送都送了,人家一片心意,不能辜负嘛,得去道个谢。


    ——


    赔偿事宜还是落下了帷幕,比沈浪预计的还要少,他赔了65万,陈功补了15万。


    法院判决的,老王他们不认都不行,何苦呢?


    沈浪被他们折腾的嫌烦,120万都松口了,还不知足!认定要400万!


    这下满意了?对于小王的遭遇沈浪深表遗憾,毕竟影响他后半辈子。


    但是沈某人不是圣母,没道理要多少给多少。


    “林哥,多谢跑这一趟,吃口饭再走呗?”


    “谢啥啊,我可是公司法律顾问,份内之事,吃饭就算了,明天还有个客户,下午我得回去看看卷宗,等你回苏南我们再聚。”


    “行吧,不能耽误你正事,回去再聚吧。”


    ……


    赔偿风波落下帷幕,工地再也没出过纰漏,这次事件也算给工人们敲了个警钟。


    要是不想用几十万换一辈子,那就多加小心!


    这次SZ的工地特有意思,这边装修完,就已经全部出售完毕!


    264套精装一套没剩下,出售的特别顺利,因为销售部打出了‘买房送装修、拎包入住’的口号。


    现在人多忙啊,哪有空盯着装修,基本上业主过来看一眼,就定下了。


    刚装修好的房子,效果别提多好了,再加上全屋大牌家电啥的,能不心动吗?


    至于装修质量,大差不差就行了,最多找些检测人员过来验收一下。


    这点沈浪毫不担心,材料质量过关,油漆也一样,还能检测个啥?


    ——


    “老公,回东北过年不好吧?这一冷一热的,宝宝受不了啊。”


    “有啥受不了的,裹好了就行呗,都一岁半了,也该见见世面了。


    回苏南不也一样冷?再说了,都答应爸妈了,不好反悔。”


    “你也是!答应爸妈不和我商量!这边东西都寄回去没?你要是扔了我揍你啊!”


    “寄了,寄到了店里,等我们回去拿就行。”


    ……


    两口子带着宝宝回到了苏南,没去蒹葭老家,出发前一晚接到了老丈人电话,他看了天气预报。


    未来几天冷的太厉害,据说零下快到30℃了,不能冻着宝宝,等过完年他俩来苏南。


    家里保洁提前打扫过了,物业有钥匙,他们到家晒个被子就行。


    “老公,宝宝床单、小棉被用夹子夹好,别被吹地上。”


    “知道了,媳妇,还是咱有远见吧?整个别墅,有个天台多省事,晾衣服都有地儿,不像之前在小区,还得晾到楼下去。”


    别墅三层,楼顶是平层,带个阳光房,这是原业主后期改造的。


    只不过阳光房被沈浪整成了洗衣房,天气好的时候衣服晾外面,阴天或者雨天晾在洗衣房里。


    至于送去干洗啥的,蒹葭不愿意,她觉得还是自己洗比较干净,沈浪也就由着她了。


    “是,老公眼界真高,内裤别用衣架撑!变形了都……算了,你来看着点孩子,我来晒!指着你们男人干点家务真费劲!”


    蒹葭接过衣架啥的,推开沈某人,两个宝宝一岁半,已经会走路了,虽然有些踉踉跄跄。


    楼顶四周都有玻璃护栏,倒是不担心他们安全,就是吧,一个不注意,这俩娃就喜欢躺地上打滚。


    在沈浪看来,这无所谓,接地气嘛,蒹葭不答应啊,脏就不说了,冬天凉气大。


    所以沈浪直接在楼顶铺了一大块隔温板,让两娃在上面随便滚。


    至于为啥在楼顶,小孩子嘛,晒晒太阳可以将体内物质转换成维生素D,还可以补充钙。


    “爸爸、玩~”


    “好嘞,玩,平平接着球球!”


    ……


    孩子一岁半了,会说点单词很正常,记得俩娃刚会叫‘爸爸’那会,沈某人眼泪真没止住。


    好像这两个字有啥魔力一般,听到这称呼,你可以将一切最好的都给他们。


    家里忙定了,沈浪第二天去了趟度假村,主体差不多完工了,年后开始装修。


    养老院嘛,没啥搞头的,刷个大白,贴个地砖,连顶都不需要吊,搞个石膏线条就好。


    不需要多豪华,再说了,养老院拼的是‘软件’,也就是服务,至于硬件不是很重要。


    那些选择养老院的老人子女,大概率也不会看重你这装修有多好。


    他们看中的是能不能将他们父母照顾好,这点很重要。


    照顾好了,他们才能放下后顾之忧,好好工作,同时也能减轻些许‘愧疚’。


    有愧疚很正常的,不能亲自照顾父母,只能送到这些地方。


    但是不送又能怎么样?哪有时间伺候?现在生活、工作压力那么大,早出晚归,忙的像个啥一样。


    自己小孩都没空照顾,又怎么能有时间照顾老一辈?


    当然了,也有很多老人,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或者在家待的不顺心,拿着养老金自费住老人院。


    沈浪个人观点,在这方面,村里比城里好,但凡家里有老人,都会留人照顾。


    这也和压力有关,村里消费没那么大,说个那啥点的话,只要家里有几亩地,就不至于饿死,一年到头自家栏里‘养的’地里‘长的’就够吃了。


    哪怕自己不种地,给别人种,种田大户给的钱就够吃喝了。


    村里消费就是这么低,老一辈一年一万块钱,基本上都花不到。


    平均一个月800,一天2.30十,真的足够用了。


    前提是不生病,当然了,一般大病也不会治的,吃点药,好就好,好不了也没办法,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