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老朱的心思..

作品:《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朱樉和朱棣之间的那种不和与矛盾,在整个朝廷的文武官员当中,是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知道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对此感到陌生或疑惑。


    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人人都知道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自然,就像人人都知道天黑了要睡觉一样平常。


    毕竟他们兄弟二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互相看着对方不顺眼,彼此之间总是充满了敌意和不满,在朝堂之上见面时,也常常是针尖对麦芒,你一句我一句地争执不休,谁也不愿意在对方面前退让半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这种情形大家早已司空见惯,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就像看戏一样,每次都是差不多的情节。


    所以眼下在这个时候,朱樉突然站出来开口说话,其实也是完全在大家的预料之中的事情,根本不会让任何人觉得惊讶或者出乎意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仿佛本该如此,就像下雨天要打伞一样理所当然。


    不过呢,在场的所有官员们心里面都感到非常好奇,很想知道朱樉到底打算说些什么,因为现在的朱棣可是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整个形势对他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朱樉此时开口,实在让人捉摸不透,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看不清方向。


    先不说其他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光是看一看燕王府学宫开办之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还有那明晃晃摆在眼前的整整五百万两银子,就足以证明朱棣的能力是多么出色,他的手段是多么高明,这些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看得真真切切,就像摆在面前的白纸黑字一样明白。


    有了这五百万两银子作为坚实的后盾和支撑,不管朱樉在这个时候说出什么样的话来,那几乎都对朱棣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也不会对他造成一丝一毫的损害,朱棣的地位稳如泰山,不可动摇,就像一座大山立在那里。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樉还要选择开口说话,难道这位秦王殿下真的只是想要过一过嘴上的瘾头,随便说几句话来发泄一下自己心里的不满情绪吗?这让人不禁心生疑问,感到十分不解,就像看到鱼在树上爬一样奇怪。


    .....


    朝廷上的百官们心中都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他们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明白朱樉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样的意图和目的,一个个面面相觑,低声议论,交头接耳地说着悄悄话,就像一群蜜蜂在花丛中嗡嗡作响。


    朱樉已经迈着稳定的步子,走到了奉天殿正中间的那个位置,站在那里,成为了所有人目光注视的焦点,大家都紧紧盯着他,屏息凝神,等待着接下来的发展,就像看戏台子上的主角一样。


    朱棣也站在奉天殿的中央区域,他没有移动自己的位置,就那样静静地站着,目光平静地看着朱樉,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就像一潭深水,看不出底下藏着什么。


    朱樉慢慢地走近朱棣,他只是用淡淡的眼光瞥了一眼朱棣,那眼神之中带着一种明显的不屑一顾的神情,仿佛根本没有把朱棣放在眼里,态度十分轻蔑,就像在看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就像看路边的石子一样不在意。


    朱棣并没有因为朱樉的这种态度而感到生气或恼怒,他的心里面有着自己的打算和考虑,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胸有成竹,一点也不慌张,就像已经背熟了课文的学子。


    他和朱允炆一起联手,照着朱煐所开办的稷下学宫的样子,有样学样地开设了这个燕王府学宫,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从那些商人手里赚到了整整五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数目,多得让人吃惊,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让人不得不佩服,就像看到天上掉下来金子一样惊讶。


    有了这五百万两银子作为依靠,自己已经先天就处于不会失败的位置,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够稳稳地掌握住胜券,始终占据着上风,这让朱棣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已经赢了,就像已经抓住了兔子的猎人。


    老二啊老二,这个时候你要是不站出来也就罢了,可你偏偏要站出来,这不就是自己急急忙忙地把脸凑上来给本王打吗?


    真是自己给自己找没趣,自己给自己找苦头吃,朱棣在心里暗暗发笑,觉得朱樉真是愚蠢,就像看到飞蛾扑火一样可笑。


    朱棣在心里面充满了对朱樉的轻视,觉得朱樉这个人既愚蠢又不自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还在这里逞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像井底的青蛙不知道天有多大。


    从小到大,他和朱樉就一直相处得不好,彼此之间总是有矛盾。


    对于朱樉的各种行为和操作,朱棣常常感觉到很头疼,经常被朱樉那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方式所困扰,弄得心烦意乱,不得安宁,很是烦恼,就像被蚊子叮了一样不舒服。


    但是这个让他头疼的地方,仅仅在于朱樉总是不遵守规则,不按照常见的套路来行事,可要是说到用脑子思考问题,在规则之内进行较量,朱棣有充分的自信,就算是把十个朱樉绑在一起,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完全比不上他。


    他们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一点朱棣深信不疑,从来没有怀疑过,就像相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肯定。


    而这一点,也正是朱樉一直以来都对朱棣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让他心里面很是烦恼,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常常陷入被动,觉得自己总是吃亏,就像下棋总是输一样憋屈。


    他们两兄弟互相让对方感到头疼,朱棣头疼的是朱樉经常不讲道理,喜欢用拳头来说话,而自己又因为顾及脸面,不好直接撕破脸皮去跟他计较。


    毕竟人家可以不要脸,自己却还要脸呢,不能像他那样无所顾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让他很是无奈,有时候甚至觉得憋屈,就像被绳子捆住了手脚。


    而朱樉头疼的是,在规则之内,在用脑子这方面,自己完全不是朱棣的对手,总是被朱棣用计谋算计,落在下风,处于不利的位置,这让他十分憋屈,心里很不舒服,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


    眼下在朝堂之上,在父皇老朱的面前,面对朱樉,朱棣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心里面很有底气,觉得很踏实,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朱樉不敢乱来,必须遵守规矩,就像被拴住的狗一样不能随便咬人。


    因为在朝堂上,在父皇面前,这就意味着大家要在规则之内行事,一旦朱樉要是忍不住动了手,那只能是自讨苦吃,自己找罪受,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朱棣对此十分清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就像知道火会烫手一样明白。


    更何况现在自己仗着燕王府学宫在短短几天内所取得的这个成绩,已经先天就处于不会失败的位置,优势非常明显,这让朱棣更加从容,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就像已经看到了终点的赛跑选手。


    老二啊老二,你拿什么来和本王争斗呢?


    你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完全不是本王的对手,朱棣在心里默默想着,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带着几分得意,就像偷到油的老鼠。


    有本事的话,你就当着父皇和满朝文武官员的面,对本王出手,来打本王啊!


    我倒要看看你敢不敢这样做,有没有这个胆子,朱棣甚至在心里挑衅着,希望朱樉真的动手,就像用棍子捅马蜂窝一样期待。


    朱棣现在心里面巴不得朱樉出手直接打自己,这样一来,他就能处于受害者的角度,稳稳地赢下这一局,不会输掉!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打击朱樉,让他吃瘪,难堪,想到这里,朱棣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期待,等着看好戏,就像等着看烟花绽放一样期待。


    “哼!”


    朱樉看了一眼身边的朱棣,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那声音之中带着明显的嘲讽意味,听起来格外刺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就像敲锣一样响亮。


    “怎么?老二,你想当着父皇的面对本王动手不成?”


    朱棣默默地往后退了一小步,做出了防备的姿态,准备随时应对朱樉可能发起的攻击,以免自己措手不及,脸上却依然保持着镇定,不想让人看出他内心的紧张,就像面对猛兽时慢慢后退的猎人。


    一旦朱樉真的出手,他也会立刻出手进行抵挡,这样一来,既能够坐实对方先动手的事实,让自己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同时自己又不会丢脸面,能够保全自己的颜面,不至于显得狼狈,朱棣心里早已盘算好了,计划得很周全,就像织好的蜘蛛网一样严密。


    毕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要是真的被打上一拳的话,倒也不是很好看,会显得很狼狈,有失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朱棣可不想出现这种情况,让自己难堪,就像不想在众人面前摔跤一样。


    ......


    在一旁,朱煐也在静静地看着场中发生的情况,观察着局势的变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就像一尊石像一样沉默。


    他心里头默默地注视着朱樉和朱棣,仔细地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细节,眼神中透着深思,好像在谋划着什么,就像猫盯着老鼠一样专注。


    打起来!打起来!


    朱煐的心里头默默地念着,希望他们两个人能够动手,爆发激烈的冲突,把事情闹大,这样他就能从中获利,得到好处,就像等着收网的渔夫。


    依照朱樉的那个脾气,这在朝堂上一怒之下直接对朱老四出手还真的不是没有可能,这位爷可是个暴脾气!经常冲动行事,不顾后果,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朱煐对此十分了解,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像了解自己的手指头一样清楚。


    朱煐正等着看好戏呢,心里面期待着事情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变得更有趣,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衣袖,显露出内心的期待,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就像等着开饭的孩子。


    他十分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什么,心里面清清楚楚,没有丝毫迷茫,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像船夫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划船。


    身为一个穿越者的他,在这大明王朝可不是为了什么好好过日子,安稳生活。


    他的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能够完成那个天命任务,然后获得返回现代并且长生不死的奖励吗?


    这是他的核心目标,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都可以放在一边,就像猎人眼里只有猎物一样专注。


    想要完成那个‘为家国天下被君主所杀’的天命任务,那重点就需要放在了大明的这三位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君主的身上了,他们是关键人物,一个都不能忽视,必须谨慎对待,好好谋划,就像下棋要盯住对方的将帅一样。


    老朱、朱允炆、朱棣这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尤为重要,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和放松,朱煐在心里反复盘算着,思考着对策,就像商人在算账一样仔细。


    如今已经是洪武二十五年,是老朱统治的末期阶段,想要在老朱手下坦然赴死,难度是越来越高了,机会也越来越少,这让朱煐感到有些紧迫,觉得时间不多了,就像沙子从指缝中流走一样快。


    虽然说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但却也到了需要未雨绸缪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临时抱佛脚,朱煐深知这一点,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像农民知道要提前播种一样。


    而众所周知,老朱之后大明的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建文之后则是靖难成功,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朱棣,这是历史的基本走向,是已经确定的事情,朱煐对此了然于胸,心里很清楚,就像知道河水会往低处流一样确定。


    眼下自己要是能够真正给朱棣和朱允炆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那么等到日后他们登基之后,自己完成任务的难度可就骤然降低了,会变得容易很多,朱煐在心里谋划着,想着该如何操作,就像园丁在修剪树枝一样仔细。


    所以自己这才多次故意去挑衅和羞辱他们两个人,更是将稷下学宫的重开各项事宜全都交给了朱樉,让他去处理和负责,朱煐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就像狐狸看到了鸡窝一样。


    毕竟朱樉和朱棣是出了名的不对付,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很深的,积怨已久,这一点朝野上下无人不知,大家都知道他们关系不好,就像知道猫和狗处不来一样。


    朱棣和朱允炆联手开办燕王府学宫,为的就是能够给稷下学宫造成一些麻烦和阻碍,而将稷下学宫交给朱樉,让朱樉去面对他们两个人,以朱樉的那个脾气,不把这俩人得罪死了才怪呢,一定会结下很深的梁子,让矛盾更加激化,朱煐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就像预料到下雨会湿衣服一样自然。


    而一切事情的发展也正如朱煐所预料的那一般,眼下奉天殿内的气氛就已经变得极为紧张,仿佛一触即发,随时可能爆发冲突,这正是朱煐想要看到的局面,符合他的计划,就像剧本按照写好的情节发展一样。


    朱棣和朱樉两个人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让半步,就那样僵持在那里,互不相让,目光在空中交锋,充满了火药味,就像两头公牛在对峙一样。


    ......


    奉天殿的外面。


    太阳已经逐渐地升了起来,阳光开始普照大地,照亮了整个世界,给宫殿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得格外辉煌,就像给世界涂上了金漆一样。


    夏日的太阳出来的时间本来就更早一些,天亮的速度也更快,天色很快就变得明亮起来,不再黑暗,万物复苏,新的一天开始了,就像掀开了新的书页一样。


    刚上朝的时候,天空还有些雾气蒙蒙的感觉,还看不见太阳的踪迹,亮光还得依靠宫道上点燃的灯火来提供照明,光线有些昏暗,人影模糊,看不真切,就像蒙着一层薄纱一样。


    而不过是过了这么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原本漆黑一片的夜色已经消散无踪,太阳升了起来,阳光洒落在紫禁城,照亮了宫殿的每一个角落,显得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一样美丽。


    皇宫内的宫道上,阳光洒落下来,落在铺设在宫道上的那些金砖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很是明亮,看起来金灿灿的,耀眼夺目,让人睁不开眼睛,就像铺满了金子一样。


    夏日的晨风带着和煦的阳光从奉天殿的大门吹入大殿内部,吹得百官身上的衣服微微摇摆,让殿内那种紧张的气氛稍稍得到了一些缓和,不再那么紧绷,让人喘不过气来,大家都悄悄松了口气,感觉舒服了一些,就像闷热的房间里吹进了凉风一样。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齐刷刷地落在了朱樉的身上,聚焦于他,紧紧地盯着他,等待着他的下一步动作,想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就像看戏时等着主角开口一样。


    大家全都盯着朱樉,生怕朱樉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引发乱子,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一个个神情紧张,手心都在冒汗,就像看着走钢丝的人一样担心。


    毕竟这位秦王殿下之前都是有前科的,这在大殿上动手又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曾经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让人记忆犹新,不敢忘记,大家心里都捏着一把汗,担心历史重演,就像担心伤口再次裂开一样。


    龙椅上,老朱微微皱起了眉头,露出了思索的表情,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目光深邃,让人猜不透他的想法,就像深不见底的井水一样。


    不过他没有出声叫停,没有出声制止他们,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仿佛在等待什么,想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就像看棋局如何变化一样。


    甚至他还心里面想着朱棣和朱樉能够真正地干上一架,动起手来,把事情闹得更大一些,这样他就能更好地观察每个人的反应,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就像用棍子捅蚂蚁窝一样期待。


    他的眼神不自觉地撇向了朱煐所在的方向,当看到朱煐依旧面无表情的时候,不由撇了撇嘴,心里面有些失望,觉得不够精彩,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没能看到想看的场面,就像期待烟花却只看到火星一样失望。


    咱大孙倒是挺沉得住气的啊,怎么感觉压力不是很大的样子?一点也不紧张,平静得很,老朱在心里嘀咕着,觉得有些意外,就像看到水往高处流一样奇怪。


    难不成是真的有什么倚仗?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底牌吗?老朱不禁产生了疑问,开始琢磨起来,就像猜谜语一样费心思。


    老朱微微蹙起眉头,有些想不通,心里面琢磨着,思考着各种可能性,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龙椅扶手,显得心事重重,就像有什么难题解不开一样。


    如今全天下知道朱煐真实身份的也就只有老朱和蒋瓛两个人,就连朱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居然会是大明的皇长孙,他会是老朱的嫡长孙,这个秘密很少人知晓,被严格保守着,不容外泄,绝对不能泄露出去,就像藏在盒子里的珠宝一样隐秘。


    谁能想得到,已经去世了十年的皇长孙朱雄英就是如今的朱煐呢?这实在是出人意料,让人难以置信,仿佛天方夜谭,说出去都不会有人相信,就像说石头会开花一样不可思议。


    十年前朱雄英因病去世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的尸身早已下葬入土,众人都以为他已经不在人世了,彻底消失了,被时间遗忘,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逝去的流水一样。


    可没有人知道,在下葬的当天,朱雄英的尸体不翼而飞,消失不见了,不知所踪,成了一个谜团,至今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像消失在雾中一样神秘。


    涉及那件事情的所有人都死了,老朱只留下了蒋瓛,让蒋瓛去调查朱雄英的下落,寻找线索,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查就是十年,漫长而艰辛,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捞针一样困难。


    这一找,就是整整十年的时间,漫长而艰辛,充满了困难,老朱从未放弃过希望,一直坚持着寻找,就像相信春天会来一样执着。


    在朱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殿试,舌战百官被盛怒的老朱打入天牢之后,为了诛朱煐的九族,蒋瓛去调查了朱煐的身世,这才从朱煐的包裹里发现了和朱雄英尸身一同失踪,佩戴在其身上的那半片证明身份的金锁,从而揭开了真相,弄明白了朱煐的真实身份,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天意如此,就像拼图找到了最后一块一样完整。


    谁能想得到,朱煐就是老朱流落在民间十年得了失魂症丢了记忆的嫡长孙呢?这真是天意弄人,让人感慨万分,老朱每每想起,都忍不住叹息,觉得世事难料,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变幻莫测。


    朱煐展露出的天赋才情让老朱早已将大明未来皇帝的位置暗许,认定他是继承人,是最合适的人选,无人能及,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就像选中最强壮的马匹一样肯定。


    他默默培养朱煐,一边想着找一个好机会摊牌,他要找一个朱煐无法拒绝的机会坦白两人之间的关系,让他认祖归宗,回到皇室中来,继承大统,肩负起江山社稷的重任,就像园丁培育珍稀的花朵一样用心。


    而眼下,老朱想做的就是给朱煐一些压力,在朝中给其营造出一些对手,让这些人成为他的磨刀石,锻炼他的能力,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能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就像用火炼铁一样必要。


    朱煐的能力太过于惊艳,出众非凡,让人惊叹,老朱对此十分满意,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就像得到了一块美玉一样欢喜。


    不说别的,光就是几日前的那一通操作,以重开稷下学宫的名义,在短短几日内通过售卖稷下学宫入学名额的方式直接从商贾手里赚到了整整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这简直不可思议,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让人难以置信,不得不佩服,就像看到蚂蚁搬动大象一样惊奇。


    这是何等手段?何等厉害?让人不得不佩服,老朱在心里暗暗称赞,觉得朱煐真是个天才,就像看到神迹一样震撼。


    能够当朱煐对手的人,放眼朝中其实已经没有了,很少有人能匹敌他的能力和智慧,这让老朱既骄傲又担忧,觉得需要给他一些挑战,就像好马需要好鞍一样。


    敢于与他抗衡的人都不多了,大家都不敢与他为敌,害怕他的手段,这反而让老朱觉得需要给朱煐制造一些挑战,让他经历一些磨练,就像给好刀配上磨刀石一样。


    现在朱棣不怕朱煐,拉着朱允炆想要狙击朱煐的稷下学宫,老朱自然是求之不得,直接来了个顺水推舟,顺势而为,支持他们的行动,就像顺风扬帆一样自然。


    一来通过燕王府学宫还能给国库增加一些收入,充实国库,二来朱棣和朱允炆联手也能给到朱煐压力,起到一个磨炼的作用,锻炼他的心性和能力,让他变得更加坚强,老朱的算盘打得很精,考虑得很周全,就像下棋看三步一样深远。


    不过眼下的局面好像还不够激烈,这要是朱棣和朱樉能够当朝干起来,那作为和朱樉关系好,走得近的朱煐自然也就得站出来,卷入其中,不得不参与进来,这样就能更好地观察朱煐的应对能力,看看他如何处理这种复杂的局面,就像往火堆里添柴一样期待。


    到时候,嘿嘿....就有好戏看了,事情会变得有趣得多,老朱不禁期待起来,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就像孩子期待过节一样开心。


    老朱心里头推演着后续可能出现的局面....盘算着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目光变得越发深邃,让人看不透,就像深秋的潭水一样幽深。


    他的目光不断在朱煐和朱樉之间来回飘动....观察着他们的反应,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变化,试图从中读出一些信息,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就像读书人仔细研读文章一样认真。


    .....


    奉天殿内的气氛变得逐渐凝重起来,压抑感越来越强,让人感觉有些呼吸困难,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大声喘气,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一样令人不安。


    那些雕龙画凤的大红柱子支撑着偌大的奉天殿,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显得庄严而肃穆,不容侵犯,让人心生敬畏,不敢有丝毫怠慢,就像面对高山一样感到渺小。


    老朱坐在龙椅上也是默不作声,保持沉默,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仿佛一尊雕像,一动不动,就像山巅的巨石一样稳固。


    殿中的百官也都不说话,安静地等待着,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生怕打破这紧张的寂静,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就像夜里不敢惊动睡着的狮子一样小心。


    “父皇。”


    而此时,走到了殿中的朱樉却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朱棣,然后直接对着老朱躬身,行礼问候,态度显得很恭敬,与往常判若两人,让人感到意外,就像看到老虎吃草一样惊讶。


    “老二,你可不许撒野,这里是朝会!”


    老朱沉声冷哼道,语气严厉,带着警告的意味,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朱樉,就像老鹰盯着小鸡一样锐利。


    他阴沉着脸,但同时心里头却并非是和嘴上说的这般想法,实际另有打算,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希望事情能按照他预想的方向发展,就像表面上劝架实则希望打得更凶的看客一样。


    他脸上冷着,嘴上说的是让朱樉不要动手,可心里头想的却是,你丫的老二,你快动手啊!别光站着不动,赶紧行动起来,把事情闹大,就像看戏时希望剧情更精彩一样急切。


    还在等什么?赶紧行动啊,别犹豫,老朱在心里暗暗催促,希望朱樉能够冲动一点,就像希望水快点烧开一样着急。


    “父皇放心,如今的儿臣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儿臣了,儿臣未来将会是我大明贤王,焉能再像之前那般鲁莽?不会那样冲动了。”


    “父皇却是小看儿臣了,低估了儿臣的改变和进步。”


    朱樉冲着老朱微微一笑然后躬身,表现得很是恭敬,仿佛真的变了一个人似的,言语间透着自信,显得很有底气,就像蜕变的蝴蝶一样崭新。


    仿佛他当真是脱胎换骨了一般,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是以前那个冲动的朱樉了,这让众人都感到惊讶,觉得不可思议,就像看到冬天开花一样稀奇。


    站在朱樉身边的朱棣惊疑不定,心里犯嘀咕,觉得有些不对劲,这完全不像他认识的朱樉,让他感到陌生,就像看到熟悉的路上突然多了一堵墙一样困惑。


    这老二,难不成当真不会恼羞成怒了?真的忍住了?这不太像他的风格啊,朱棣在心里嘀咕着,警惕起来,觉得事情可能不简单,就像闻到不寻常的气味一样警觉。


    百官也是松了口气,放下心来,觉得事情可能不会闹大了,气氛稍稍缓和,不再那么紧张,就像紧绷的弦稍稍放松了一样。


    像朱樉这样有前科的人员,大家还真怕矛盾进一步升级,到时候把老朱给惹怒了,大家都得遭殃,受到牵连,那可就不好了,现在见朱樉如此克制,大家都安心了不少,觉得今天可能不会出什么大事了,就像看到雷声大雨点小一样庆幸。


    而此时坐在龙椅上的老朱看着笑呵呵好像确实是没有动手的想法的朱樉心里头却不由有些遗憾,觉得可惜,错过了好机会,没能看到预期的冲突,感到有些失望,就像期待已久的演出取消了一样失落。


    “那你站出来做什么?”


    老朱瞥了朱樉一眼没好气地说道,语气不耐烦,显得有些不高兴,他对朱樉的转变并不完全相信,觉得他可能是在装模作样,就像看到狼装成羊一样怀疑。


    他现在可不想听朱樉在这儿说这些没有用的,他的目标主要是朱煐,想针对他,考验他,看看他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就像猎人专注于最大的猎物一样。


    他费劲暗中支持朱棣和朱允炆开办这燕王府学宫,主要目的不就是用来磨炼朱煐么,锻炼他的能力和心性,让他变得更强大,能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就像用砂纸打磨玉石一样精心。


    老朱此言一出,朱樉脸上的笑意却并未消散,而是笑呵呵地冲老朱咧了咧嘴:“父皇,刚刚儿臣都说了,儿臣有一言啊!有话要说。”


    老朱:“.....”


    看着脾气好得吓人的朱樉,老朱一时之间还真有些不习惯,觉得怪异,仿佛看到了一个陌生人,这完全不是他熟悉的那个儿子,就像看到狗在说话一样惊奇。


    这鲁莽了一辈子,这段时间忽然变得有礼不说,现在这说话也变得文绉绉的了?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让人难以置信,老朱在心里暗暗称奇,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就像看到河水倒流一样不可思议。


    这话要是从其他人的嘴里说出来,老朱心里面是一点也不奇怪,可这话从朱樉的嘴里说出来,这可就太古怪了,怎么听怎么古怪....让人不适应,觉得别扭,老朱不禁皱起了眉头,感到困惑,就像吃到味道奇怪的菜一样疑惑。


    “行吧,既然你有一言,那咱就听你说说。你要说什么就直接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