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女人照杀不误!
作品:《都要被流放了,你说我是真千金?》 他说着就要上手,被姜玉书拦住,“住手,这是我爹的食物。”
“玉书,你祖母还在挨饿,你也想不孝?”
姜大伯已经在吞口水,从流放到现在,大家就没怎么吃过正常的食物。
“需要我拿断亲文书给你们看看吗?”
姜絮幽幽提醒,“大家都是识文断字的人,应该知道什么叫断亲吧?”
姜大伯:……
姜大伯也没想到二房的人软硬不吃,气的他甩袖离开,嘴里还骂着人。
“二弟,你就不怕半夜爹来你梦中谴责你不孝?”
“我不怕。”
姜父苦笑一声,他过往的付出不是作假,他有什么怕的?
姜絮知道姜父难过的很,不过她没时间去安慰他,天灾即将来临,她必须快些带大家存下食物。
他们这边吃的很快乐,姜碧彤她们泄愤似的咬着嘴里的馒头,想象她们吃的也是烤鱼。
吃过晚饭以后,姜玉书带着姜玉堂去洗碗筷和锅子,姜絮支起火堆开始熏鱼。
鱼已经腌制了许久,她将鱼都串了起来,随后用半干的松树叶熏制。
“爹娘,你们先休息,我今夜守着熏制。”
“不行,絮儿,你去睡,我来守着就行。”
姜玉书瞧着妹妹瘦削的身形,顿时有些心疼,她回来以后一直为了这个家好。
不像姜碧彤,一直自私的只为自己着想。
“轮流来吧。”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明宴冷不丁的开口,这鱼,到时候大家都要吃,自然不能逮着姜絮一个人出力。
沉默的姜玉堂也弱弱的开口,“算……算我一份!”
“也好。”
姜絮也不是傻愣愣只自己付出的人,既然大家都愿意出一份力,她自然乐见其成。
几人商量好,姜絮守最前面,然后是姜玉堂,最后是姜玉书和明宴。
下半夜会辛苦一些,大家还算关照姜絮,姜絮也没拒绝。
没一会儿,官差们都回来了,这里距离村子有些距离,想来都没什么收获。
等大家睡了过去,她便闭上双眸,意识进入空间开始整理财物。
此次流放前她收的财产不少,姜絮首先将粮食和吃食都整理出来。
洒在空间里的种子已经冒出嫩芽,估摸着很快就能吃。
姜絮喝了点灵泉水,体力又恢复不少,很快姜玉堂就醒过来。
“你……你去休息吧,我来守。”
他在姜絮面前还有些别扭,姜絮没力气和他计较,随意找了个地方就睡了过去。
“滚!”
姜絮是被一阵怒呵声吵醒的,姜絮揉了揉惺忪的眸子,就看见明宴冷着脸走了回来。
而他身后,是有些许狼狈的姜碧彤,姜碧彤衣裳微微敞开坐在地上,可怜兮兮的垂泪。
“碧彤,你怎么了?”
姜玉棋也被吵醒,他瞧着姜碧彤这般模样,怨恨的看向明宴。
“你对她做了什么?”
“你怎么不问问她做了什么!”
明宴表情厌恶,那表情刺痛了姜碧彤,可她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只柔声说:
“明公子误会了,我只是想起来……方便。”
“呵呵……”
明宴冷笑,嫌弃的拍了拍自己的衣袖,警告姜玉棋。
“管好她,我瞧不上她这小豆芽,脾气也不好,女人照杀不误!”
短短一句话,里面带着的寒意让姜碧彤遍体生凉,更是羞愤欲死。
这会儿大家自然猜出明宴的意思,也明白了姜碧彤的小心思,看她的眼神充满了鄙夷。
姜玉棋不敢置信的问她,“碧彤,你真的想……”
“玉棋哥,我没有。”
姜碧彤抓住姜玉棋的袖子,“他肯定误会了,其他人误会我没关系,你不能误会我啊,呜呜呜……”
她一哭,姜玉棋就忍不住心软,谢氏没忍住上前拧了姜碧彤几把。
“哭什么哭,晦气!”
她要是真能得到明宴的庇护还好,偏偏是个没用的。
“吵什么吵?!!”
曲统领也听见他们的声音,不耐的拿着鞭子起身,众人皮子一痒,都乖乖躺下休息。
姜玉堂还紧紧盯着姜碧彤,几次欲言又止,心里难受。
姜絮才不管这些,她眯着眼睛休息了一会儿,保存体力比什么都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天灾无情。
而姜碧彤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不仅眼睛肿了起来,走路也是一瘸一瘸的。
姜玉棋哪里还忍心指责她,即便走不动,甚至还背她走了一段路。
而姜絮护着她的腊鱼,一晚上的熏制,鱼表面的水分基本已经熏干,她将鱼平铺在板车上。
天气热,白日里这些鱼还能晒晒太阳,只有姜父一直被鱼熏着,也快熏成了鱼干。
中午姜絮带着姜母和姜玉书采摘了野菜,姜絮手艺不错,野菜粥也别有一番滋味。
只有姜老婆子看她的眼神愈发阴狠,都是因为姜絮,老二家所有人才敢违逆她!
她从来没有这么憋屈过!
傍晚时,他们终于走到一个小镇,让他们意外的是,镇上卖东西的人寥寥无几。
偶尔遇见的百姓,也各个面如菜色,甚至有人还背着包袱,挑着全部家当逃难。
姜絮心里涌现出不好的预感,大房的人倒是喜气洋洋。
无他,因为他们的存粮已经不多,正是补充粮食的时候,谢氏撇了撇嘴。
“幸好先前没听他们的买很多,不然我得累死,这不是可以补充物资了么。”
姜絮眼神复杂的瞥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买粮食的百姓怀中捂着的那一点点粮食。
“娘,姜絮一个乡下丫头懂什么啊,关键时刻还得听我的。”
姜玉棋语气隐隐有些得意,他对谢氏伸手,“给我点银子,我去买粮食。”
“好,还是我儿聪明。”
谢氏也觉得姜玉棋说的对,避着官差拿出一些银子,很快她们就到了粮铺。
不等她们露出笑容,紧接着就得到一个天塌了的消息!
“什么?每个人只能买一升米,且一升米要三百文,抢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