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分纺纱车
作品:《穿越古代,娃娃亲找上门!》 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下午陈锋和汤师爷带着五位文书来到衙门口。
百姓们早早在此等候,生怕来晚了错过机会。
六张桌子重新搬出来,汤师爷和五位文书重新坐下。
陈锋站在台阶上,背着手朗声道:“乡亲们,在场的有谁会盖房子?”
“不是做纺织工吗?怎么又要盖房子的?”
“这不是折腾人玩儿?”
“我会!”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里有一个汉子举起了手。
陈锋点了点头:“你过来登记一下!”
汉子挤开人群,来到汤师爷面前报出名字以及家庭住址。
汤师爷翻看了一下之前的册子,将他的名字划掉,重新登记造册。
“诸位,会盖房子的都来踊跃报名,我们只要三百零七人,人齐了可就不要了!”
为了让大家抓紧报名,陈锋又继续道:“会盖房子的,每天工钱十五文!也可以兑换五斤粟米!”
一天十五文,比正常价格低了很多,可是比做纺纱工高了太多。
一天工钱能兑换五斤粟米,可以让一家六口饱饱的吃上一天。
“我会!我会!”
陈锋话音还没落下,人群里顿时举起一条条手臂,随即挤开人群冲到前面登记,有的甚至不会盖房子,可是服过徭役,也会砌墙,滥竽充数在里面。
陈锋对此并没有要求太过严格,这三百人不可能都是大师傅,还得有将近一半的小工,只要有把子力气就行。
三百零七人很快凑齐,汤师爷和五位文书统计完,将簿子合上,后面再来人就不再登记了。
遣散这三百多人,让他们明日清早来衙门报到。
“好了,剩下的八百人跟我走!”
陈锋走下台阶,身后四名捕快扶着刀柄紧随其后。
县太爷交代了,大灾过后城里乱的很,一定要保证陈锋的生命安全,万万不能出了差错。
跟着陈锋,一众人浩浩荡荡前往租下的宅院。
“老爷!不好了老爷!”
梁宅,一名家丁慌慌张张跑进了梁开运的书房。
梁开运正伏案书写着什么,见家丁如此慌张,不由皱眉呵斥。
“成何体统!”
家丁吓得连忙收声,垂手弯着腰站在原地战战兢兢。
梁开运冷哼一声,近日他心情不错,并没有过多计较。
梁家也做粮食生意,一场洪涝,粮价暴涨,再加上他让粮铺推波助澜,营造缺粮的假象导致百姓疯抢,这几日他赚的都赶上往日一个月的营收了。
“什么事儿?”
梁开运放下手中毛笔,端起邓仙灵亲自给他熬煮的参茶喝了口,淡淡的问道。
家庭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小心翼翼回道:“老爷,外面来了好多人,起码得上千,正往咱这边来呢,怕不是那帮刁民来抢粮的吧?”
“抢粮?”
梁开运眉头皱起,没听说过县里有人组织闹事儿啊。
梁家在沧澜县深耕多年,有自己的情报网,县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会第一时间禀报给他。
“走,出去看看!”
梁开运放下茶杯起身出门,家丁赶紧去找护院,以免老爷发生什么意外。
来到家门口,梁开运循着街道看去,果然有一伙人浩浩荡荡向这边走来。
“老爷,赶紧回院!”
护院们手持棍棒冲了出来,将梁开运围住。
“闪开!”
梁开运伸手将面前的一名护院扒拉开,背着手气定神闲。
不是他托大,而是他在这群人脸上,并没有看到戾气。
灾民抢粮时的神情,和此刻这些人完全不一样。
很快,这群人来到了梁宅门口。
打头的一个青年梁开运还认识,正是衙门的一个小捕快,旁边跟着的是县太爷身边的师爷。
小捕快看了眼梁开运,脚下不停直接走了过去,后面的一众百姓也只是看了他一眼,跟在后面匆匆匆而去。
护院们见不是冲梁家来的,纷纷松了口气。
梁开运不禁好奇,这些人是做什么去?
“跟过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是,老爷!”
家丁应了一声,小跑着跟着队伍而去。
陈锋来到租借的宅院,门口站着四名捕快,手扶着刀柄,有人路过就会受到他们四人的注目。
被捕快盯上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凡是路过的全都加快脚步离去。
“峰哥儿!”
四名捕快见陈锋带着一大群人走来,带头的一人上前打了声招呼。
“辛苦了!”
陈锋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来到门前,掏出钥匙打开铜锁。
“咣当!”
院门推开,里面的一幕让身后的汤师爷惊呆了。
就见院子里堆满了自己见都没见过的木质架子,还有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麻袋,里面不知装了什么。
陈锋迈步走了进去,汤师爷愣了片刻,也跟着走进去。
“陈锋,这是……纺纱车!”
汤师爷走到一架纺纱车前,看到上面一排排的锭子,心中明白过来。
“这么多,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陈锋拍了拍纺纱车道:“我可没这么大本事弄来,而是一个商人朋友恰巧路过,被我拦下的!”
“被你拦下的?”
汤师爷有些不解。
陈锋笑道:“这些纺纱车本来是要弄到南方售卖,我和这位商人朋友说既然都是卖,不如卖给我,省的路途遥远拉到南方!”
汤师爷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这纺纱车如此多的纱锭,造型奇特,肯定不便宜吧?”
“当然,这一台就要三十两银子呢!”
陈峰虚报价格,这些钱以后可要算在投资成本里的。
“三……三十两!”
自用的单锭纺纱车也不过百八十个铜板,汤师爷听说南方有数个纱锭的纺纱车,是纺纱厂专用,也不过数两银子。
三十两,足够在沧澜县买下一座小院落了!
看着院子里码放的纺纱车,汤师爷感觉自己看到了一座座宅院码放在面前。
陈锋弹了弹纺纱车上的锭子,笑道:“师爷,你嫌贵,我还嫌贵呢!不过这东西能赚钱,只要纱锭转起来就有钱,你买了房子能给你赚钱?”
汤师爷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县城的房子不值钱。
这纺纱车如此多的纱锭,估计一年就能回本,往后都是赚的。
“师爷,别看了,开始干活吧!”
院内的大门一侧摆上桌子,师爷和几位文书坐好,砚台毛笔码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