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朝野震动

作品:《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一觉好眠。


    或许是连日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许元这一觉,睡得格外沉。


    待到日上三竿,他才悠悠转醒。


    洗漱完毕,换上一身崭新的大理寺官袍,许元踱步走出宅邸,前往官署。


    长安的清晨,喧嚣而富有生气。


    许元走在人群中,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却并未听到有任何关于会昌寺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那些流言蜚语。


    连一丝一毫关于皇室丑闻的风声都没有。


    待他踏入大理寺官署,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同僚们见了面,照常拱手行礼,谈论的也是昨日积压的卷宗,某个案子的疑点。


    气氛一如往常,平静得宛如一潭死水。


    这太不正常了。


    许元很清楚,在自己那个时代,史书是如何记载这件事的。


    《新唐书》有云:


    “主(高阳公主)与浮屠辩机乱,帝怒,斩浮屠,赐主死”,虽然后半句“赐主死”存疑,但“斩浮屠”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而这桩丑闻更是闹得满城风雨,让李唐皇室颜面尽失。


    可现在呢?


    表面上似乎啥也没发生。


    许元坐在自己的公房里,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明白了。


    是李世民。


    这位千古一帝,用他那雷霆般的手段和无上的皇权,在短短一夜之间,将这即将燎原的滔天大火,硬生生地掐灭在了萌芽状态。


    他封锁了所有消息的源头。


    所有涉案的僧侣、公主府的侍从,此刻恐怕都在天牢的最深处,永远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对于这件事,许元也没什么好说的,他固然有借助此案特意得罪李世民的意思,但提前揭露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奸情,也是为了报答李世民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毕竟,这件事要是闷得越久,到时候爆发出来,影响力就越大。


    现在揭开,李世民不仅封锁了消息,还保住了皇室的颜面,也算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正在他思绪万千之际,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尖细的通传。


    “圣旨到——”


    这三个字,让整个大理寺瞬间安静下来。


    许元抬起头,只见一名身着绯色宦官服,面白无须,眼神却格外锐利的中年太监,手捧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在一众小黄门的簇拥下,昂首阔步地走了进来。


    来人正是李世民身边最得宠的内侍,王德。


    大理寺卿孙伏伽,少卿张亮,连同所有官吏,无不面色一凛,慌忙起身相迎。


    “臣等,恭迎公公。”


    王德的目光在人群中扫了一圈,最终,精准地落在了许元的身上。


    他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许元,许大人何在啊?”


    许元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一声不好。


    但面上,他却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走出队列,躬身行礼。


    “下官大理寺丞许元,在此。”


    王德点了点头,展开圣旨,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独特的,带着几分阴柔却又充满威严的嗓音,朗声宣读起来。


    “门下:大理寺丞许元,性刚才敏,明察秋毫,屡破奇案,于国有功。今会昌寺一案,不畏权贵,匡扶正义,朕心甚慰。特晋封为大理寺正,钦此。”


    大理寺……正?


    圣旨的内容不长,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许元的心上。


    整个公堂,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叹和议论。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许元身上,充满了震惊、羡慕,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嫉妒。


    大理寺正,正五品上。


    虽然品级只比从六品的大理寺丞高了一阶,但权责却天差地别。


    大理寺丞,说白了,就是个高级办事员,听从少卿和寺卿的指令。


    而大理寺正,却是评议刑狱的专职官员,有独立的审判建议权,直接对寺卿负责。


    在大理寺这个衙门里,他许元,现在是一人之下,百人之上了。


    这升官的速度,简直比坐火箭还快。


    他才来长安多久?


    才入大理寺多久?


    许元脑子里一片混乱,但也只能先接旨。


    “臣……许元,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声音,干涩无比。


    这哪里是恩典?


    这分明是又一道枷锁。


    李世民这是在告诉他,也是在告诉满朝文武,他许元,是天子看重的人。


    这下好了,别说找死了,以后恐怕连个敢给他穿小鞋的人都没了。


    王德笑眯眯地将圣旨交到他手中,还亲热地将他扶了起来。


    “许寺丞,恭喜了,哦不,现在该叫许寺正了。”


    “陛下对您,可是赞不绝口啊。”


    许元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不敢当,全赖陛下洪恩,王总管谬赞了。”


    宣旨的流程走完,孙伏伽等人纷纷上前道贺。


    王德却并未急着离开,反而屏退了左右,凑到许元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道。


    “许大人,少年得志,前途无量啊。”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不过,杂家还是要多句嘴。”


    “陛下说,您是把好刀,锋利得很。但刀,有时候太快了,容易伤到自己。”


    许元瞳孔微微一缩。


    王德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动作看似亲昵,却让许元感到一阵寒意。


    “以后再有类似的事,牵扯到宫里,牵扯到天家颜面,不妨……先递个折子,跟陛下通个气。”


    “有些事,不必查得那么清,不必做得那么绝。陛下心里,自有一杆秤。”


    “莽撞行事,可不是为臣之道啊,许大人。”


    这番话,名为提点,实为警告。


    许元瞬间明白了。


    李世民赏赐自己,晋升自己,是在安抚,也是在补偿。


    但他同时,也对自己这种不顾皇家脸面,直接将事情捅破天的做法,感到了极度的不满。


    杀,是舍不得杀。


    毕竟自己还有用。


    但敲打,是必须的。


    许元心中郁闷不已,面上却只能装出受教的模样,深深一揖。


    “多谢王总管提点,下官……谨记在心。”


    “嗯,孺子可教。”


    王德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带着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他一走,大理寺的同僚们立刻围了上来。


    刘畅更是激动地一拍许元的肩膀。


    “大人,您这么快就升官了!”


    “大理寺正啊!这下咱们可算是有个能主事儿的自己人了!”


    “恭喜许大人,贺喜许打人!”


    “许寺正,今晚可得请客啊!”


    恭维声,道贺声,不绝于耳。


    许元强颜欢笑,一一应付着。


    可他的心里,却只剩下一声接一声的叹息。


    完了。


    这下彻底完了。


    自己不仅没能让李世民厌恶自己,反而还被他套上了一个“爱之深,责之切”的标签。


    这皇帝,怎么就不按套路出牌呢?


    捅了他女儿这么大的篓子,不杀自己就算了,还给升官?


    这可怎么办?


    许元只觉得一阵头痛欲裂,前路一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