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赵政委的深思
作品:《开局自曝,我带国家去亮剑抗战》 一室寂静,只剩下几块屏幕散发着幽幽的微光,映照在两个人的脸上。
赵刚拿起桌上一壶凉水,给凌天面前的搪瓷缸子倒满,也给自己倒了一杯。
水的温度,和舱内的空气一样,冰冷。
他没有坐下,端着水杯,在狭小的空间里踱了两步,似乎在组织语言。
最后,他停在凌天面前,目光锐利如刀,直刺人心。
“凌天同志。”
赵刚的声音很平,却带着一股钻研问题的学者气息。
“万家镇的胜利,我看到了。很震撼,但我看到的,不只是那些武器。”
他将搪瓷缸子放在桌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
“你们强大的不只是武器,而是一整套我们无法想象的体系,对吗?”
凌天抬起头,迎上赵刚的目光。
他心里涌起一股佩服。
李云龙看到的是力量,是战术,是“神仙手段”。
而赵刚,透过这一切,看到了背后支撑着力量的骨架——组织与制度。
不愧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不愧是这个年代最顶尖的知识分子。
凌天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赵政委,你说的对。”
他斟酌着用词,试图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去描述那个遥远的未来。
“打仗,打的不仅仅是枪炮,更是后勤,是组织,是人心。”
“你们的后勤……能做到什么地步?”赵刚立刻追问,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战士,在每次战斗前,都能吃上一口热饭。”凌天答道。
赵刚的身体僵了一下。
一句简单的话,对他造成的冲击,不亚于看到万家镇的无声潜入。
热饭。
对独立团,对八路军,对这片土地上所有正在抵抗的军队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奢侈的词。
他们还在为下一顿的黑豆、糠麸发愁,战士们常年饿着肚子打仗。
而对方,已经将“战前一口热饭”作为了基础标准。
“每一个……战士?”赵刚的声音有些干涩。
“每一个。”凌天肯定地回答,“从将军到士兵,标准统一。伤员会得到最优先的救治,我们有专门的医疗队,药品……比你们见过的盘尼西林效果更好,也更充足。”
“阵亡的烈士,我们会用尽一切办法,将他们的遗骸带回家乡。每一个名字,都会被铭刻下来,被后人记住。”
赵刚沉默了。
他靠在冰冷的舱壁上,感觉手里的搪瓷缸子有千斤重。
他这个政委,每天都在做什么?
做思想工作,告诉战士们为何而战,告诉他们牺牲的意义。
他一遍遍地讲,我们的牺牲是为了子孙后代不用再过我们这样的苦日子。
可他心里清楚,很多战士的名字,牺牲了,就随着尘土一起消失了。
连一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更别提送回家乡。
而凌天口中的那支军队,已经将他理想中、理论中、奋斗目标中最完美的状态,变成了日常的准则。
那是一种怎样的军队?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信仰坚定。
赵刚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他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政治工作,在对方那种强大的体系保障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你们的战士……为什么而战?”
他问出了一个政委最关心的问题。
“为了保卫他们的家乡,为了守护他们的亲人。”凌天回答,“也为了守护他们已经拥有的幸福生活。”
“已经拥有的……幸福生活?”赵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
“对。”
这个字,像一记重锤,砸在赵刚的心上。
他们还在为人民能“活下去”而奋斗,而对方的战士,已经在为“保卫幸福”而战了。
这中间的差距,隔着一个时代。
赵刚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不能再问军队了。
他要问根源。
“凌天同志,你们那里……是什么样的?”
他的问题开始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人民的生活,还好吗?”
“孩子们……都能上学吗?”
“还有人……会饿肚子吗?”
他一连串地发问,每一个问题,都承载着他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他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太久的旅人,终于看到了一丝光,他迫切地想知道,那光后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模样。
凌天看着赵刚眼中那团燃烧的火焰,那是对理想最纯粹的执着。
他被打动了。
他决定,选择性地为这位可敬的革命者,描绘一幅未来的画卷。
“赵政委,在我们那里,战争已经结束很久了。”
“我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再也没有任何外敌敢于踏上我们的土地。”
“饥饿,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我们的农业技术,可以让一片土地产出你们这里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粮食。我们有吃不完的米、面,还有肉、蛋、奶。”
赵刚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每一个孩子,从六岁开始,都必须接受至少九年的义务教育,全部免费。课本、午餐,都由国家提供。只要他们愿意学,可以一直读到大学、读到博士。”
赵刚的眼睛瞪大了,他想起了根据地里那些用树枝在沙地上学写字的娃娃们。
“我们修建了遍布全国的公路和铁路,从最南边到最北边,坐上一种叫‘高铁’的火车,一天就能到达。我们建造了比山还要高的楼房,成千上万的人住在里面,冬暖夏凉。”
“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晚上可以安心地走在任何一条大街上,不用担心安全。老人有养老金,生病了有医疗保险……”
凌天平静地叙述着。
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颗子弹,射入了赵刚的灵魂深处。
那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口号。
那是具体的、鲜活的、触手可及的画面。
是一个他奋斗一生,甚至准备献出生命去追求的理想国度。
赵刚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他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原来……是真的可以实现的。
原来他们描绘的那个美好未来,不是空想。
它真的存在!
他激动地走上前,一把抓住凌天的双臂,力气大得惊人。
“我明白了!”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信仰得到印证后的狂喜。
“我终于明白了!”
“你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让我们打赢一扬战斗的方法!”
“你们带来的,是我们奋斗的意义本身!是我们流血牺牲,最终要抵达的那个彼岸!”
在这一刻,赵刚成为了第一个真正理解凌天背后那股力量本质的人。
他看到的,不再是神秘的“神仙”,不是强大的“友军”。
他看到的,是理想实现后的样子。
是千千万万个同志用鲜血和生命去浇灌,最终开出的那朵胜利之花。
他所有的困惑、迷茫、动摇,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的信仰,得到了来自未来的、最坚实、最无可辩驳的巩固。
他松开手,挺直了腰板。
这一刻,他的身上散发出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那是一个找到了终极答案的理想主义者,所独有的光辉。
长谈结束了。
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赵刚推开指挥方舱的门帘,清晨的冷风吹在他发烫的脸上,让他感到一阵清醒。
李云龙正蹲在不远处,抱着一杆刚缴获的崭新三八大盖,用袖子擦了又擦,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
看到赵刚出来,他站起身,咧嘴一笑。
“老赵,跟那小白脸聊完了?神神叨叨一晚上,研究出啥了?是不是又能给咱变出几百条枪来?”
赵刚没有回答他的玩笑。
他快步走到李云龙面前,表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他盯着李云龙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
“老李,这不是几百条枪的事。”
李云龙被他这架势弄得一愣,收起了笑容。
“那是什么事?”
赵刚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很低,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分量。
“这件事,必须立刻上报旅部!不,甚至要上报总部!”
“我们得到的,不是援助。”
“而是一个……一个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甚至改变我们国家命运的巨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