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双料特工(九)
作品:《猎鹰倒计时》 乔翼将李志安粗暴地反手按在冰冷的瓷砖墙上,快速而专业地搜遍他全身,确认除了那处枪伤和掉落的刀之外,再无其他武器。他拿出腰间冰冷的手铐,“咔嚓”一声,将李志安的双手死死铐在背后,动作没有丝毫怜悯。
“李志安,你涉嫌间谍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危害国家安全罪,现在依法对你进行逮捕!”乔翼厉声宣布,声音在狭小的厨房里回荡。
李志安因手臂的剧痛而抽搐了一下,额头上渗出冷汗,但脸上那抹古怪的、带着嘲弄和算计的笑容却没有褪去。他甚至侧过头,用一种近乎闲聊的语气,低声问乔翼:“你说……我这样的……能换几个你们的人回来?”
他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冰冷的、基于价值交换的盘算,仿佛在他眼里,包括他自己在内,一切都只是可以估价的筹码。
乔翼懒得理会这种毫无意义的试探,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对队员挥挥手:“带走,严加看管!给他简单包扎,别让他死了。”他心里清楚,李志安这种级别的间谍,心理防线极硬,普通的审讯很难突破,必须等老枪(华红缨)回来亲自处理。
李志安被押走后,乔翼并没有离开。他站在这个狭小却充满了刚才那惊心动魄一幕的房间里,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角落。
“彻底搜查这里!一寸都不要放过!”乔翼对后续赶来的技术侦查队员下令。
队员们戴上手套,开始进行地毯式搜查。房间简陋,家具不多,搜查的重点放在了卧室和那个李志安试图负隅顽抗的厨房。
很快,在厨房一个不起眼的、垫桌脚的旧杂志里,技术队员发现了几张被压得平整的、裁剪下来的奇特纸张边缘。经过比对,其材质、厚度和印刷油墨特性,与之前查获的“毒绘本”样本高度吻合!
“组长!有发现!这里可能切割过那种特殊纸张!”
紧接着,在卧室床板底下一個极其隐蔽的夹层里,他们找到了一个防水袋。里面不是武器,而是几张皱巴巴的送货单据和一份打印出来的、看似普通的印刷厂报价单。
单据上的收货人姓名和电话都是假的,但送货地址却指向了市郊一个名为“彩虹印刷有限公司”的地方。而那份报价单上,用一种看似随意的笔迹,在几种标准印刷规格旁边,标注了几个微小的、看似是校对符号的标记。技术员立刻认出,那是一种极其隐蔽的行业暗语,指向的正是那种需要特殊显影技术才能阅读的“双层印刷”工艺!
“彩虹印刷……查这家公司!”乔翼立刻下令。
通过工商注册信息和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彩虹印刷有限公司”根本不存在于官方登记中,它藏身于一个正规大型印刷厂废弃的老厂房角落里,是一个不挂牌的“黑厂”!
事不宜迟,乔翼立刻协调当地执法力量,突袭了这家“黑印刷厂”。
当执法人员冲进车间时,里面的人还在忙碌着。机器上正在印刷的,赫然正是那种色彩鲜艳的儿童绘本!而在车间角落的废料堆里,侦查员发现了大量裁剪下来的、印有扭曲意识形态内容的“特殊内页”!人赃并获!这个为李志安及其同伙印制“毒绘本”的窝点被彻底捣毁!
在对黑印刷厂老板的突击审讯中,他交代是一个自称“德克”的中间人通过网络联系他,提供高额报酬,要求他使用特殊油墨和纸张进行秘密印刷。但他从未见过“德克”本人。
“德克”这个名字再次出现!
回到对李志安住处的深入搜查,技术队员有了更惊人的发现。他们撬开了厨房洗菜盆下方一块松动的瓷砖,后面是一个小小的空洞。
里面放着的,不是现金或珠宝,而是两本护照!
一本是日本护照,照片是李志安,但名字是“田中一郎”。
另一本,则是美国护照,照片同样是他,但名字赫然写着——“Dirk· Smith”(德克·史密斯)!
“德克”!李志安就是“德克”!“德克”就是李志安!
他不仅拥有双重身份,甚至可能利用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领域活动,其危害性和隐蔽性远超之前预估!
所有的线索终于串联了起来:李志安,化名德克,利用编辑身份和秘密据点创作、收集敏感内容,通过黑印刷厂制作“毒绘本”,并可能策划利用游戏进行更大规模的数字渗透!他心思缜密,手段多样,且拥有多个身份以便逃脱。
如今,虽然主犯落网,窝点被端,但关于他如何获取情报、上下线联系、以及是否还有其他隐藏身份或计划的调查,才刚刚进入深水区。乔翼看着那两本护照,知道这场斗争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李志安(德克)落网后,针对其背景的深入调查迅速展开。华红缨从香港返回后,亲自调阅了所有汇总而来的情报,并协调了国际渠道,一幅关于这个危险间谍的破碎人生图景逐渐被拼凑起来。
德克,本名已不可考,约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台湾省某县。他的童年开端充斥的不是温暖,而是被遗弃的阴影。他在一家设施简陋的孤儿院里长大,关于亲生父母的记忆是一片空白。这种自幼缺乏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状态,为他后来复杂的人格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九十年代中期,一对看似友善的美国夫妇——丈夫是白人,妻子是华裔——来到孤儿院,选中了他。他们手续齐全,表现出的善意和提供的物质条件让孤儿院认为这孩子找到了好的归宿。
然而,后续调查显示,这对夫妇的真实身份是某国情报机构的外围人员。他们收养一个亚裔孩子,并非出于爱心,而是为了更好地伪装成普通家庭,便于在东亚地区进行情报活动而不会引起过多怀疑。对他们而言,德克更像是一件必要的道具。
在新的家庭里,德克没有遭受肉体上的虐待,甚至物质生活不算差。但他从未体验过正常的家庭温暖和情感交流。
他的“养父母”专注于训练他——语言、观察力、记忆力、以及如何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获取信息。他们培养他,就像打磨一件工具,高效、冷酷,且目的明确。
这种环境造就了他早熟、寡言、善于观察却内心封闭的性格。他对这个“家”没有归属感,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对血脉根源的迷茫和寻找亲生父母的渴望。
成年后,或许是养父母的安排,或许是他自己选择了一条能证明价值的路,他加入了漂亮国的海军陆战队,并参加了伊拉克战争。
战场上的血腥、混乱和生存压力进一步磨砺了他冷酷沉着的性格,也让他掌握了更实际的战斗、生存和渗透技能。
他身上的几处疤痕,正是在那次军事行动中留下的残酷印记。战争经历也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力量的本质和生命的廉价,可能也加深了他对所谓“国家”的虚无感。
从军队退役后,他顺理成章地被养父母背后的组织吸纳,接受了更专业、更系统的间谍训练,并开始使用“德克”这个化名执行任务。
他能力出众,冷静无情,非常适合这一行。然而,他对美国并无真正的归属感,为其效力更多是出于习惯、训练和报酬。他像一个高级雇佣兵,为出价高者服务。
在一次针对东亚地区的任务中,他的能力和背景引起了另一个情报实体——外务省的注意。
对方开出了更高的价码。对于德克而言,这无关乎忠诚,只是一笔更划算的交易。他几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招募,成为了一个为双重甚至多重雇主服务的“多重间谍”。
外务省看中的是他能提供的关于漂亮国情报运作方式的部分信息以及他在两岸三地的活动能力,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获取更多针对大陆的情报。
内心深处,寻找自己真实身世的执念从未消失,甚至可能成为他长期潜伏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或借口。
然而,这种寻根之旅,早已被他所从事的破坏活动扭曲。他利用职务之便,可能在两岸甚至海外华人社区暗中调查过自己的身世,但最终,他选择的“报复”或“证明”方式,却是将尖刀对准了广义上的“故土”。
他的故事是一个悲剧,生于孤寂,长于阴谋,成于战争,最终迷失在多重身份和利益的漩涡中,变成了一个没有祖国、没有信仰、只为金钱和或许一丝扭曲的自我证明而活的危险工具。
理解他的过去,并不能洗刷他的罪孽,但却能让华红缨和乔翼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所面对的,是一个何等复杂和顽固的对手。这也预示着后续的审讯和深挖工作,将异常艰难。
华红缨最后对乔翼等人强调:“李志安是一条大鱼,但抓住他不是终点。我们要通过他,看清整个鱼塘的生态,挖出所有的水草和淤泥。
审讯要耐心,取证要扎实,行动要果断。这个人的人生是悲剧,但他的罪行是铁案。我们要用法律的武器和专业的智慧,让他为他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并彻底斩断他背后伸进来的黑手。”
新的部署意味着工作重心从激烈的追捕转向更复杂、更考验耐心的深度挖掘和心理博弈。华红缨坐镇中枢,协调各方,如同一张无形大网的核心,要将“德克”案的价值榨取到极致,彻底清除这一重大国家安全隐患。
晚上,在酒店套房内,两人对着铺满桌面的资料和打开的笔记本电脑进行汇总。
经过连日的紧张比对和分析,华红缨这边似乎有了一丝突破。她发现,蒯师傅锁定的那几个贸易公司中,有一家的股东结构里,隐藏着一个极其微弱的链接——该股东的一名隐名合伙人,曾经在数年前参与过另一个被怀疑与N基金有关联的海外矿产投资项目。同时,“深瞳”最近一次例行情报交换中,提到了N基金亚太区某个高管正在“特别关注”几笔来自“传统工业领域”的资产变现效率,时间点与兵工厂资金流入香港的高峰期有重合。
蒯师傅吐出一口烟,眉头紧锁:“资金流向很清楚,就是这几家公司在接盘,洗得很专业。但到了这里,就像泥牛入海,很难再往上挖了。动这些人,需要香港法院的命令,而且我估计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甚至随时可以弃车保帅。”
华红缨指着屏幕上一条复杂的股权结构图和一个闪烁的红点:“老蒯,你找到的这几个点,不是终点。它们最终都若隐若现地指向同一个方向——N基金在亚太区的某个投资管理平台。虽然中间隔了无数层防火墙,但这种资金大规模异动背后的偏好和手法,有N基金的影子。尤其是这一家,‘鑫茂国际’,它的资金最终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与N基金关系密切的离岸私募基金。”
她顿了顿,眼神锐利:“更重要的是,我们基本可以确定,N基金通过这个复杂的网络,不仅是在洗钱,更是在高效地吸纳、整合这些来自非法领域的巨额资本,用于支撑其更庞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操作。这个兵工厂,只是他们众多黑金来源之一。”
蒯师傅重重地点了点头:“也就是说,我们端掉一个兵工厂,只是掐断了它一根毛细血管,而它整个造血系统和主动脉,还深藏在N基金这头巨兽体内。”
“没错。”华红缨关上电脑,“我们在香港的调查,意义就在于此。它证实了N基金与内地重大非法军工生产的直接经济关联,这为我们后续从经济层面打击N基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同时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这条黑金流动的路径,虽然隐秘,但并非无迹可寻。”
她看向窗外璀璨的香港夜景,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下一步,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线索,既要稳住N基金,确保‘深瞳’的安全和位置,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沿着这条金钱的藤蔓,摸到N基金的要害之处。这需要更精准的策略和更漫长的部署。”
他们的香港之行,虽然没有抓到具体的大鱼,却成功地绘制出了一张通往敌人心脏的、部分模糊却至关重要的金融路径图。这为未来的斗争,指明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