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寄信
作品:《八零:开局捡到野山参宠妻女》 江河看着妻子关切的眼神,脑子里那片由“港岛大学博士”带来的惊涛骇浪,总算平复了一些。
他拉着林晚秋坐到桌边,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缓缓开口:“晚秋,咱家大丫,可能是个天才。”
他把刚才在隔壁院子发生的事情,从钱月发现大丫能准确模仿琴音,到那个叫“绝对音感”的天赋,再到钱月那吓死人的博士身份,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林晚秋听得一愣一愣的,起初是满脸的惊喜和骄傲:“真的?俺家大丫这么厉害?”
可听到后面,她的眉头却又紧紧地锁了起来,脸上的喜色变成了浓浓的担忧:“当家的,这……这是好事,可我这心里怎么七上八下的。你看,二丫天天在家画那些画,现在大丫又要学那个什么……钢琴。”
“这些东西,听着是好听,可都不是正经营生啊。将来……能当饭吃吗?”
这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在这个靠天吃饭,靠力气糊口的年代,画画、弹琴,在普通村民看来,跟游手好闲没什么两样。
“谁说不能当饭吃?”
江河的态度却异常坚决,他看着妻子,眼神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光,“晚秋,时代不一样了。以后,靠脑子,靠本事,比靠力气能挣得更多,活得也更体面。”
他握住妻子的手,语气变得温和却有力:“只要是孩子们真心喜欢的东西,只要是正道,咱们就得支持。别说大丫二丫了,就是三丫将来想上天,我也想办法给她搭个梯子上去!”
“咱们做爹娘的,不就是盼着她们能活出个人样,能去看看咱们这辈子都没见过的风景吗?”
一番话,说得林晚秋眼眶一热。
她看着丈夫,心里的那点担忧和顾虑,瞬间就被一种巨大的踏实和信赖所取代。
是啊,有这个男人在,还有什么好怕的。
晚上的接风宴,一家人吃得热热闹闹。
林晚秋拿出了看家本领,红烧兔肉,清蒸海鱼,摆了满满一桌。
几个小姑娘叽叽喳喳,很快就亲如姐妹,钱月也被这淳朴又温馨的家庭氛围所感染,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断过。
饭后,钱月帮着收拾了碗筷,才走到江河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江河叔叔,你明天……去镇上吗?我想去一趟邮局,寄封信回家。”
江河正在院子里检查渔网,闻言点头道:“去。明天正好是周日,我得去给船买点柴油。到时候一起吧。”
第二天一大早,江河就推出了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
因为要去镇上的油站买柴油,他特意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牢牢地绑上了一个空油桶,这样一来,后座就没法坐人了。
钱月穿着一身干净的衬衫和长裤,看着那辆自行车,有些犯难。
江河拍了拍自行车前面的横梁,理所当然地说道:“你坐前面。”
“啊?”钱月愣住了,小脸“唰”地一下就红了。
坐在前面,意味着她的整个后背都要紧紧地贴在江河的胸膛上。
那姿势,光是想一想就让人心跳加速。
“不上来?那我就自己走了。”江河作势要跨上车。
“上!我上!”
钱月连忙小跑过去,咬着嘴唇,侧身小心翼翼地坐上了那根冰冷坚硬的横梁。
江河一米八几的大个子,长腿一跨,稳稳地骑上了车。
瞬间,一个宽阔而温热的胸膛就贴上了钱月的后背。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沉稳有力的心跳,闻到他身上那股淡淡的、混合着阳光和肥皂的干净气息。
钱月整个人都僵住了,双手紧紧地抓着车把,脸颊烫得能煎鸡蛋。
自行车“吱呀吱呀”地在乡间小路上前进,钱月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
她既觉得这姿势太过亲密,让人羞窘,又忍不住贪恋这份近在咫尺的安全感和男性气息。
她知道这个男人有妻子有女儿,对自己也只是长辈对晚辈的照顾,可那颗年轻的心,还是不听使唤地,为他泛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一路无话,到了镇上,江河把车停在邮局门口。
“你进去吧,我在这等你。”
“嗯。”钱月低着头,逃也似的跑进了邮局。
江河在外面等了大概十几分钟,钱月才从里面出来。
只是她的情绪明显不对劲,眼圈有些发红,脸上那份属于年轻女孩的活泼灵动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的失落。
“怎么了?家里出事了?”江河皱眉问道。
“没……没事。”
钱月摇了摇头,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却不肯多说一个字。
江河见她不想说,也没有追问,只是默默地骑上车,带着她去了油站。
买好了柴油,回程的路,依旧是那个暧昧又尴尬的姿势。
但这一次,钱月的心情显然已经沉到了谷底,她安静地靠在江河怀里,一言不发,像一只淋了雨的、无精打采的小猫。
就在自行车快要颠簸到村口的时候,钱月突然开了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鼻音:“江河叔叔,你放我下来吧,我想自己走走。”
不等江河把车停稳,她就利索地从车梁上跳了下来,头也不回地朝着村里的小路跑了。
“哎……”
江河伸出手,却只抓到了一片空气。
他看着钱月飞快消失在拐角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城里来的姑娘,心思就是多。
他没再多想,调转车头,径直朝着码头的方向骑去。
金色的夕阳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
老叔正坐在船头,吧嗒吧嗒地抽着他的旱烟。
“老叔!”江河大声喊道。
“哎!来了!”老叔看到他,连忙站起身。
江河将自行车停好,拎着那桶沉甸甸的柴油上了船。
“老叔,把船准备一下,油加满。”江河的眼神望向一望无际的大海,语气沉稳而坚定,“明天一早,咱们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