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流言蜚语,云长表忠,家主威仪

作品:《三国:百岁老将,关羽拜我为义父

    关羽则是在刘雄的吩咐下,训练护卫,全心投入“健士营”的操练,三十名植入兵魂的护卫进步神速,出拳带风,列阵如墙,连刘雄长子刘仲看了都暗自侧目,这等战力,比盐池的护卫队强出数倍。


    这日午后,刘雄正在书房翻看兵书,刘仲匆匆进来,眉头紧锁:“父亲,外面有些风言风语,说咱们刘家窝藏钦犯,还说……还说您老糊涂了,被关羽蒙蔽。”


    “哦?”


    刘雄放下书卷,看着其,淡淡说道:“是吕家传出来的吧?”


    “除了他们还能有谁。”


    刘仲气道:“吕嵩没敢亲自上门,却让管家在茶楼酒肆里散布谣言,说要联名告到刺史府,让朝廷来拿人。”


    刘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吕嵩这是不敢明着来,想借舆论施压啊。他太清楚这世道的规矩,豪强之间的纷争,往往先论“理”,再论“势”。吕家占着“丧子之痛”的名头,若任由谣言发酵,难免有人会觉得刘家理亏。


    “去把云长叫来。”刘雄道。


    片刻后,关羽大步进来,一身短打,脸上带着几分风尘,拱手道:“义父唤孩儿何事?”


    “外面的谣言,你该听说了吧?”刘雄看着他。


    关羽脸色一沉,抱拳道:“义父,都是孩儿的错,连累了刘家!不如让孩儿去自首,免得污了义父的名声!”


    “糊涂!”刘雄斥道:“你以为自首,吕家就会善罢甘休?你若真去了,反倒遂了他们的意。”


    关羽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满脸通红不解道:“孩儿愚钝,请义父示下!”


    “吕家想论理,那咱们就跟他论理。”刘雄起身,从书架上取出一卷竹简,说道:“这是老夫刚派人搜寻的,前两年,吕家恶少强抢张家女子,上面有张家管家的供词,还有那女子的血书。你说,若把这东西送到刺史府,谁占理?”


    关羽眼中一亮:“义父英明!”


    “光有这个还不够。”


    刘雄道:“你去备些礼物,随我去拜访太守王邑。老夫要让整个河东郡都知道,我刘雄收的义子,是为民除害的好汉,而不是什么钦犯!”


    次日清晨,刘雄乘坐一辆黑漆马车,关羽骑马护在两侧,身后跟着十名“健士营”护卫,直奔太守府。马车行至街头,不少百姓驻足观望,见刘雄亲自出行,还带着关羽,窃窃私语声顿时小了许多。


    太守王邑听闻刘雄到访,亲自出府迎接,看着精神矍铄的刘雄,又看了看英武的关羽,心中已猜到几分来意。


    “刘公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见教?”王邑将刘雄请进正堂,分宾主落座。


    刘雄开门见山,将吕家恶少的卷宗递过去,说道:“王太守,老夫今日来,是想说说云长的事。这孩子杀了吕家恶少,实属无奈,还请太守明察。”


    王邑翻看卷宗,眉头渐渐皱起说道:“竟有此事?张家从未提过此事。”


    “他自然不会说。”


    刘雄淡淡道:“吕家在盐池盘剥工户,在乡里横行霸道,百姓敢怒不敢言。若不是云长杀了那恶少,还不知有多少人家要遭殃。老夫斗胆,请太守将此事公之于众,还云长一个清白。”


    王邑沉吟片刻,他知道刘雄的分量,更清楚吕家的底细,若能借此打压吕家,对他治理河东也是好事。


    “刘公所言极是。”王邑点头道:“此事我会彻查,定会给刘公和关壮士一个公道。”


    离开太守府,刘雄又带着关羽拜访了卫氏、裴氏等士族家主。这些人或与刘家交好,听闻事情原委,纷纷表示支持,还说要联名向刺史府上书,为关羽正名。


    消息传回吕家,吕嵩气得摔了茶杯。他没想到刘雄竟有这么大的能力,不仅太守出面,连士族都站在他那边,再闹下去,怕是会引火烧身。


    “家主,要不……就算了吧?”管家小心翼翼地劝道。


    吕嵩脸色铁青,最终咬牙道:“算?我儿的仇怎能算了!但……暂且先忍忍,等过了这阵子,再找机会收拾他们!”


    谣言很快平息,太守王邑果然发布告示,澄清了关羽杀人的缘由,虽未明说吕家恶行,却也暗示关羽是“为民除害”,不算“凶犯”。


    经此一事,关羽在刘家彻底踏实了,对刘雄更是死心塌地,每日操练“健士营”愈发用心,还将自己在江湖上学的刀法拆解开来,教给护卫们。


    这日,刘雄正在后院看关羽操练,见三十名护卫已能列阵冲锋,配合默契,不由点头:“不错,再练些时日,便可派上用扬了。”


    关羽收刀上前:“义父,这些兄弟进步虽快,但比起真正兵马,还差些火候。”


    “急不来。”


    刘雄道:“老夫已让刘峰从并州调些战马过来,等马到了,挑些机灵的,组建一支骑兵队,由你统领。”


    关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多谢义父!”


    正说着,一个曾孙辈的青年匆匆跑来:“老祖宗,长孙伯回来了!”


    刘雄一愣,随即笑道:“哦?刘峰回来了?快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朝服的中年男子走进来,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正是刘雄的长孙,并州刺史府别驾刘峰。


    “孙儿刘峰,拜见祖父!”刘峰恭敬行礼,声音洪亮。


    “起来吧,一路辛苦了。”刘雄扶起他,笑道:“在并州一切可好?”


    “托祖父洪福,一切安好。”


    刘峰道:“只是最近匈奴有些异动,常派人南下打探,刺史已加强了边境戒备。”


    刘峰顿了顿,目光落在关羽身上,带着几分审视道:“这位便是……父亲信中说的关壮士?”


    “正是你义叔关羽。”


    刘雄介绍道:“云长,这是我长孙刘峰。”


    关羽抱拳行礼:“见过贤侄。”


    刘峰连忙回礼,心中却有些无语和惊讶,这关羽果然如信中所说,气宇轩昂,一看便是勇将,只是,一来便成了他叔?


    “祖父,孙儿这次回来,一是述职,二是想请您给些主意。”


    刘峰道:“刺史大人有意整顿并州军备,却缺些良将,孙儿想是否……”


    “你是想让云长去并州?”刘雄看穿了他的心思。


    刘峰点点头:“关壮士武艺高强,若能去并州军中历练,定能有所作为。”


    关羽闻言,看向刘雄,眼中带着几分期待。


    刘雄沉吟片刻,道:“云长确实需要历练,但不是现在。等‘健士营’再成型些,我自有安排。”


    刘雄知道,黄巾之乱在即,关羽留在身边,比去并州更有用。


    刘峰虽有些不解,但还是应道:“孙儿遵命。”


    接下来的几日,刘峰向刘雄详细汇报了并州的军政事务,刘雄不时提点几句,往往一针见血,让刘峰受益匪浅。


    这日,刘峰准备返回并州,刘雄将他叫到书房,递给他一封信:“这是给你的,到了并州,交给刺史大人。”


    刘峰接过信,见信封上没有字,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小心收好:“孙儿明白。”


    “去吧,凡事多留个心眼,照顾好自己。”刘雄拍了拍他的肩膀。


    送走刘峰,刘雄站在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暗道:“匈奴异动,黄巾将起,这天下,怕是真的要乱了……”


    他转身对关羽道:“云长,传令下去,让‘健士营’加强训练,再从佃户中挑些精壮,扩充到百人,由你全权负责。”


    “孩儿遵命!”关羽抱拳应下,转身离去,脚步坚定。


    刘雄看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有此等义子,再加上刘家的根基,纵然大乱将至,他也有信心,让刘氏家族在这乱世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