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东临碣石有遗篇
作品:《三国:截胡曹操,开局抢了邹夫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月光皎洁,心情不错的曹操站在巨石上举目远望,大声朗诵。
“啪啪啪....”
掌声响起来,戏志才不知何时出现在曹操身后,笑吟吟道:“主公胸怀广阔,目标远大,有吞吐宇宙之心,包揽天下之气。”
“早晚一日,定会扫平天下各路诸侯,还天地朗朗乾坤。”
曹操回过头,笑道:“志才,若是别人说这话,我心中或许会有些得意。”
“可这话从你口中说出来,我觉得脸上发烧啊!”
“说起来这次如果不是你孤身犯险,想要瓦解袁家残余的力量,难如登天。”
“此战你一人能顶得住十万雄兵,当居首功。”
戏志才摆了摆手:“明公,谬赞了。”
“若不是局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袁尚袁熙袁谭怎会乖乖就范?”
曹操笑道:“驱虎吞狼之策能想到的人不少,可能将事情预料的如此准确,天下也只有寥寥几人。”
“不过也正因为你们的鼎力相助,我才有与林玄继续周旋的勇气,否则几次的战败,早就将我的心气儿给打没了。”
戏志才摇了摇头:“就算没有我们,主公仍然不会放弃。”
“否则也不会来青州。”
曹操一愣,笑吟吟道:“什么意思?”
戏志才道:“青州徐州物阜民丰,虽说最终的大战并未爆发,可长时间的战火让河北三州的收成减半。”
“接下来马上要与林玄决战。”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足够的粮草,怎能打下来的大战?”
“所以青州是主公的第一战,紧接着您怕是还要去徐州要点米粮。”
曹操哈哈大笑,捋着胡须:“知我者志才也!”
“那日听完你与文若的分析,我知道这场大战无可避免,已经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
“青州遭受战火的波及最小,今年又风调雨顺,已经丰收,只可恨那些世纪大族,竟然垄断粮草,说前方战事紧缺,偏偏要涨价。”
“如今民怨沸腾,议论不断。”
“既然他们往枪口上撞,咱们自然不必客气。”
戏志才笑道:“主公要对这些世家动手?”
曹操眸中闪烁:“钱有了,名气有了,还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一举三得。”
“现在我开始有点佩服林玄,明白他为何要对世家动手,好处太多了啊!”
戏志才摇头一笑:“好处多,可是麻烦也多。”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存在这么长时间,有其一定的道理。”
“他们在当地的威望高,百姓们相信,因此才能兴风作浪。”
“林玄面对这些世家的手段太果断,太狠辣,从将来说,消灭世家的影响力,对于帝国的稳定有好处。”
“可当下的麻烦确是足够大,天下的世家大族再也不敢靠近林玄,更不敢献城归降。”
“这也是主公这段时间在河北三州纵横无敌,所到之处箪食壶浆,世家纷纷相迎。”
“不是他们心悦诚服,而是袁绍一死,袁绍的三个儿子明显扶不起来。”
“林玄对于世家的威胁太大,他们不得已只能支持主公。”
“如果青州开了这个口子,主公不怕遭到反噬?”
曹操眉头凝成了一条川,来回踱步。
“我倒是没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
“志才,你的意思是青州的世家还不能动?”
戏志才笑道:“不是不能动,而是现在不能动。”
“想要战胜林玄,就应该团结一切力量。”
“虽然世家有诸多的弊端,可现在还有用,主公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他们,不可能。”
“留着他们,给天下世家看清楚,到底谁才是他们的朋友,谁是他们的敌人。”
“我相信只要摆出态度,不少人会云集景从。”
“到时候大战起来,林玄内部失火,就算对其影响不大,也能降低士气,让其不能稳扎稳打,为我们争取时间。”
曹操一愣,略一寻思,眼前一亮:“不错,是这个道理。”
“林玄擅长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秋风扫落叶之势答应战争。”
“如果拖长时间,那就是比拼后勤。”
“到时候变数就多了。”
“妙啊!”
“只是.........”
“既然志才你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为何不早点阻止我?”
“既然注定无功而返,就得早点想对策啊!”
“还是说,你已经有了注意?”
戏志才笑道:“主公真英明也!”
“青州没有遭遇战火,这里的粮草最多,不从这里取,咱们如何跟林玄掰手腕。”
“只是对付这些世纪大族不一定非要硬碰硬,杀鸡儆猴也是可以的。”
“只要说明厉害,让他们知道林玄得到天下的害处,他们就不敢不鼎力支持。”
“真有顽固之人,咱们虽然不能明面动手,可兵荒马乱的时候,盗贼横行,指不定他们什么时候得罪的豪强,遭到报复也是人之常情啊!”
曹操一愣,哈哈大笑:“妙!”
“志才,还是你有办法啊!”
“不过那些人有那么容易说服?可没那么容易啊!”
戏志才笑道:“若无把握,我怎敢跟主公说这样的话。”
“实不相瞒,我刚得到一个消息,只要添油加醋,那些世家必定会全力支持我们,别无任何的选择。”
曹操眼露疑惑:“志才,这话什么意思?”
“什么消息有这么大的威力?”
戏志才感慨道:“不得不说林玄是一个千年未有的奇才,一些想法让人钦佩无比。”
“他提出了一种选拔制度。”
“名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什么意思?”
戏志才道:“完全摒弃之前的举孝廉制度,不再由个人的喜好来决定是否当官,而是转变为,在划定的范围之内,让天下世子不论出身,都能学习,在固定的时间之内,汇聚一堂,开科取士,不管是谁,优胜劣汰,一视同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