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诸葛亮的口舌之力
作品:《三国:截胡曹操,开局抢了邹夫人》 书房中,刘璋沉吟了半晌,苦笑道:“这有什么区别?”
诸葛亮正色道:“想为乱世枭雄,想争霸天下,就得随时做好兵败身亡的准备。”
“可如果站在大汉皇室之后的立场上,你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自己的生死存亡。”
“立场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因此我得先明白州牧大人的目标,立场,非如此不能出谋。”
刘璋沉吟半晌,苦笑道:“我有心匡扶汉室,可自知没有这个能力。”
“本想随波逐流,在益州偏霸一方,可如今.......局势恶化,为之奈何?”
“我又一问,先生能否为我解答?”
“但说无妨!”
“大汉有匡扶的可能吗?”
诸葛亮果断摇头:“并无可能。”
“为什么?”
“日升日落,花开花谢,一切皆有定论,大汉天下四百年已经到了尽头。”
“我只问州牧大人一句话,如果真有人能击败林玄,他的力量足以称霸天下,还会将权利还给皇帝?”
“没有人会将到手的权利放弃。”
“因此改朝换代不可阻拦。”
刘璋缓缓点头:“是啊!”
“不管是之前的洞主,袁绍,袁术,还是如今的曹操,孙策,哪一个没有为自己打算?”
“明知道林玄势不可挡,偏偏要自相残杀。”
“唉!”
“先生所言甚善。”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想苟全性命,如何得以保全?”
诸葛亮端起清茶,喝了一口:“谁力量强,谁有希望得到天下,归降谁。”
刘璋眉头凝成一条川:“你希望我归降林玄?”
诸葛亮笑着摇头:“州牧大人,我可从未说过这话。”
“我只是为大人分析如今的局势。”
“如果你归降任何诸侯,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能力穿过荆州来接受益州,就算他们真过来了,败在林玄之手,到时候主公如何处之?”
“再投降一次,您可就没有一点的筹码,别说荣华富贵,就是小命能否保住,也在他人一念之间。”
“反之如果你投奔林玄,就算是给天下诸侯一个标榜,他也会善待于你。”
“此其一也!”
“其二天下皆知林玄的目标是益州,可偏偏各自为政,忙着扩充实力,坐看益州成败。”
“如今内忧外患,想要阻拦战无不胜的林玄,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
“最重要的一点,州牧大人考虑过人心吗?”
刘璋一愣,眼神疑惑。
诸葛亮解释道:“实话实说州牧大人在益州的威望远远比不上你的父亲,麾下这些文臣武将效忠的更是你父亲。”
“州牧大人不愿意投降,能保证其他人没有投降之心?”
“当林玄大兵压境的时候,为了荣华富贵,不少人可都敢铤而走险。”
“到时候州牧大人能苟全性命于益州吗?”
“叮咚,诸葛亮技能舌战群儒发动,降低刘璋20点智力,提升30%说服率,可叠加!”
刘璋脸如土色,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处境竟然如此的糟糕。
本来对于诸葛亮的立场他心中还存在着疑惑,甚至觉得诸葛亮从荆襄来,可能是林玄的人,可现在他除了心中冰冷,更多的是忐忑。
“孔明先生,此事太大,我不能匆忙之间做出决定。”
“不过我想知道孔明先生的立场。”
“你是不是已经归降林玄?否则怎会.......”
诸葛亮摇了摇头:“州牧大人应该清楚我的话没有一点假的。”
“至于说我的身份,我只能告诉州牧大人,我从未与林玄谋面。”
“州牧大人若不相信,尽管动手。”
诸葛亮一副风轻云淡,波澜不惊,那模样刘璋根本看不出来真假。
苦笑摇头,刘璋道:“先生说笑了,你为我出谋划策,我岂能过河拆桥?”
“时间不早,今个先生无论如何也得赏光,咱们好好喝一杯。”
诸葛亮摇了摇头:“多谢州牧大人好意,不过此刻大人需要冷静考虑未来,我在这里未免有影响您思考的嫌疑。”
“因此今夜不能留。”
“等我离开成都之日,定会来叨扰大人。”
“告辞。”
刘璋将诸葛亮送到门口,这才返回。
等诸葛亮走远之后,刘璋朝着另一侧的耳房喊道:“李严,出来吧!”
另一侧的耳房中,一个中年男子缓步而出,他朝着刘璋躬身一礼:“你怎么看?”
李严沉默了半晌:“分析的丝丝入扣,乍一看极有道理,可实际上包藏祸心。”
“哦?”
“怎么说?”
李严冷静道:“益州易守难攻,只要守住关卡,不主动出击,林玄骑兵战斗力再强大,总不能飞过险关吧?”
“况且咱们并非没有援兵。”
“嗯?”
“援兵在哪?”
“你总不会在说汉中的张鲁吧?”
“此贼胆小如鼠,怎敢与林玄对抗?”
“就算他真来支援,我们双方的力量也难与林玄对抗,最重要的是如今流民无数,内部的危险太大。”
“一不小心可能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严自信一笑:“州牧大人,如果只有张鲁一路援兵,他绝对不敢乱动。”
“可如果还有一路强有力的援军呢?”
刘璋一愣:“哪里来的援军?”
李严指了指南面的天空:“南蛮之王孟获颇有才干,只要晓以利害,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岂能不明白?”
“只要蛮族愿意出兵,咱们就能挡住林玄的脚步,等孙策,曹操,刘备三人整合力量,进攻荆州,大汉天下还有救。”
“因而现在远没到绝望的时候。”
刘璋目瞪口呆,其沉默了好一会儿:“蛮族怎会帮咱们?”
“他们不趁火打劫就算好的了。”
李严正色道:“自然要给他们好处。”
“长江以南可割让一部分土地,与他们结成利益联盟。”
“属下愿亲自前往,说服蛮王孟获。”
刘璋脸露犹豫之色:“这.........就怕青史之上会留下无数骂名。”
李严摇头一笑:“成王败寇,史书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因此只要胜利,无人会骂大人!”
“青史之上只会称赞大人忍辱负重,挽大厦于将倾.......”
“大人也将成为大汉最大的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