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李卫红回城了

作品:《从69年开始的长白山狩猎生活

    马上就要秋收了,向阳屯这边来了两件事情。


    一件事和向阳屯有关系,就是又有一拨新来的知青要安排在向阳屯这里,需要村里去接人。


    另一件事情,是和李卫东他们有关系的。


    石市炼钢厂要招收新的工人,这里就有面向东北地区的招工的指标,李明亮就找人要到了一个名额。


    给李卫东他们打来了电话,看他们兄妹三个谁先回去。


    这个事情李卫东和李卫民两个早就达成了共识,肯定是让李卫红先回去啊,她一个姑娘家的而且现在岁数也不小了。


    这要是再晚两年回去的话,对象肯定就不好找了啊。


    而且,李卫民是非常喜欢在这边的生活的,他讲话了,在哪儿都是干活,工厂里边也不轻松。


    在村里还能想偷懒就偷懒,冬天了还能进山打打猎,这多好玩儿啊。


    回城上班什么时候不行啊,现在岁数还小,能晚几年就尽量晚几年,等他玩够了再说。


    李卫东则是,早就已经想清楚了,就是进城的话,也不回石市,顶多是到丹江或者西吉市,最好就是到西吉。


    所以这个回城工作的指标就落到了李卫红身上。


    为此,李卫红还哭了一鼻子,她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还是舍不得哥哥和弟弟。


    这几年兄妹弟三个在这里生活的挺开心的,现在马上要走了,下次见面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李卫东和李卫民安慰了好长时间,才让李卫红破涕为笑。


    既然要送李卫红走,那去接新来的知青的事情,自然就落到了李卫东他们的身上。


    这天早上起来,把李卫红的行李都装到马车上。


    等她上了车,李卫东、李卫民两个也跳到车辕那里坐下,挥动马鞭。


    ‘驾’


    马车‘哗啦啦’的往前走。


    李卫红看着给自己送行的杨桃,红着眼睛对她喊:“嫂子,等你生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啊!”


    杨桃轻抚着自己已经鼓起来的肚子:“行知道了,生了立马就让你哥给你打电话,小名就用你起的那个啊!”


    在不断的挥手中,马车渐渐远去,直到再也看不见杨桃他们的身影,李卫红才收回了胳膊。


    “哥,我是真的不想走!”


    “不走也不行,你都这么大了,要是再耽误几年怎么办,到时候你是想找个岁数大的还是找个二婚的啊?”


    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这个年代,男孩儿结婚的年龄是20岁,女孩儿是18岁。


    而李卫红今年已经21了,过完年就是22岁,换做别女孩儿,说不定孩子都生了两个了。


    她到现在还单着呢。


    要是再过上个两三年,超过了25,那妥妥的就是大龄女青年。


    到时候回城了找对象怎么找?


    找个30岁还没有结过婚的,或者是二婚带娃的。


    放在后世,别说30岁没有结过婚了,就是40岁没有结过婚,人们也觉得正常。


    可是现在不同,要是一个男的,30岁都没有能结过婚,这男的绝对是有什么问题。


    某部剧中,不就是因为被算计,同时也把自己名声弄臭了,30多岁都没有结成婚,最后只能娶了个寡妇,让寡妇一家子吃了绝户嘛!


    你说这里边没有他自身的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李卫东可不想让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最后找个这样的男人过一辈子。


    所以现在这个年纪回去是最好的,还能好好的挑选一下。


    马车直接赶到了棱县火车站,时间上也来的正好,兄弟俩把李卫红送到火车上,看着火车启动之后,这才放心的离开。


    “哥,那咱们现在干嘛去啊?”


    “先找地方住下来吧,知青们明天才能到呢!”


    “那去莽子哥那去吗?”


    李卫东摇了摇头:“还是别去了,他在家里忙活照顾孩子呢,咱们去了给人添麻烦,还是找个大车店住一晚上得了!”


    二莽子最近确实是忙。


    因为冯爱华给他生了一对双棒,冯爱华外婆家那边有这个生双胞胎的基因,所以一下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当知道冯爱华肚子里是两个的时候,二莽子开始还挺高兴。


    可是孩子生完了,他就知道受罪了。


    两个孩子白天晚上的‘哇唧哇唧’哭。


    即便是有家里老人帮着照顾,那他们两口子也是够受的了。


    这两口子眼上的黑眼圈,从生完孩子之后,就没有怎么下去过。


    所以李卫东也不想再去给他们添麻烦。


    正好大车店里还能有喂马的地方,于是两个人就找了个大车店住下。


    第二天早早的就来到了知青点儿这里等着。


    来送知青们的卡车,一直过完中午之后,才赶到。


    等做完动员,分配完,接到要去自己村里的知青,那时间都已经三四点钟了。


    “哥,看来今天晚上回去要熬黑了!”


    “没事儿,咱们带着枪呢,怕啥!”李卫东不在乎的笑着说。


    这次分给他们村里的知青人数并不多,只有三个人,一个男生,两个女生。


    那男生倒是挺懂事儿,上来就给两个人递烟:“师傅同志,你们好,我叫方元,是沈城来的知青,谢谢你们来接我们!”


    李卫东笑着接过烟点了点头。


    李卫民倒是开口了:“别师傅同志的了,叫我们名字就行,我叫李卫民,这是我哥李卫东,我们两个也是点上的知青!”


    “啊?!你们也是知青啊,我还以为是村里的人呢,那就更好了,你们可是前辈啊!幸会幸会,以后在点儿上还得你们多照顾啊!”


    一听同样是知青,这方元变的更加热情了起来。


    而那两个女生同样表情也放松下来一些,有同是知青的人来接,最起码是有共同语言,可以多了解一些情况。


    “你们两个呢,不自我介绍一下吗?”李卫民看向了那两个女生。


    两个女生相互看了一眼,一个胆子大点儿的先开口:“你们好,我叫杨春兰,从京城来的!”


    “你们好,我叫周琴,从石市来!”


    “不是,等下,哪儿来的?”李卫民惊讶的喊出声,李卫东的目光也集中到了这个姑娘的身上。


    “石市啊,怎么了?”


    “北河省石市?”


    “对啊!”


    “哈哈哈,你说这巧不巧,我们两个也是石市的,这还真是他乡遇故知啊,正正经经的老乡呢!”


    “是吗,那你们俩是石市哪里的?来了几年了?”周琴的眼睛也是一亮,她更想不到眼前这两个人是老乡啊。


    “我们家是棉纺厂的,我哥来的早,七八年了,我才来了两三年,你家是哪块儿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