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燕州军归顺

作品:《穿越废太子:开局召唤罗网

    苏云半晌没吱声。


    韩岳提出的三个条件,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这哪是归顺,倒像是谈平等结盟。


    韩岳看着苏云的表情,后脖颈直冒冷汗。


    他心里直打鼓:坏了坏了,是不是条件提得太狠了?


    早知道就先探探口风。


    可转念一想,燕州军要是没点底气,归顺了也是任人拿捏。


    苏云突然抬眼,沉声道:“燕候,你提出的这些条件,如果换成是你,你会答应吗?”


    话音落下,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


    韩岳喉结动了动,嘴唇张合几次,最终却化作一声叹息。


    若真换位思考,他比谁都清楚这条件有多苛刻——哪个主公愿意收下一支不听话的军队?又有谁会拱手让出赋税?


    更何况苏云身为秦军首领,一举一动都需权衡利弊,稍有不慎便会失了军心。


    “王爷说得是……”韩岳声音沙哑,“只是燕州军世代扎根北疆,麾下将士皆是燕州子弟。若没个保障,韩某实在无法向他们交代……”


    苏云盯着韩岳紧绷的面容,突然轻笑一声。


    “本王可以答应你,但也有三个条件。”


    “其一,燕州军虽可保留建制,但需每年向秦军输送五千精锐,编入秦军协同作战,燕州军战时必须听本王调遣;


    其二,燕州需每年提供十万石粮草,以作军需储备;


    其三,你需将长子送入秦军为质。”


    帐内瞬间死寂,韩岳脸色骤变。


    苏云继续道:“燕州自治权本王绝不插手,但质子是你表忠心的诚意。你若答应,燕州百姓的安宁,本王护了。”


    韩岳听完条件,眉头拧成了疙瘩,心里像揣着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每年送两千精锐到秦军,虽说心疼,但仔细想想,这些年轻人跟着秦军能学更好的战法,以后回燕州说不定还能当个骨干。


    粮草十万石确实是笔不小的数目,不过燕州这些年开垦了不少荒地,咬咬牙也能凑出来,就当是交保护费了。


    只是听到要送长子去秦军当人质,韩岳的心猛地揪了一下。


    那可是他最疼爱的大儿子,从小跟着自己在军营摸爬滚打。


    可转念又想,苏云要是真把燕州当自己地盘,肯定不会亏待质子;况且自古以来,结盟送质子也是常事。


    再往长远看,跟着秦王更加有利,燕州军不用再为朝廷的破事儿卖命。


    要是苏云真能打下天下,韩家说不定还能跟着沾光。


    想到这儿,韩岳深吸一口气,抬头时眼神已经坚定了许多。


    “王爷,韩某答应了!”


    “哈哈哈,好,本王喜欢识时务者!要不是看在你韩家对待百姓宽厚,治军严明,本王才不会给你这个条件!”


    “希望你以后能够恪守承诺,莫要辜负本王一片苦心!”


    韩岳单膝重重跪地。


    “王爷放心!韩某既已归顺,自当效犬马之劳!燕州军民的命,往后便系在王爷身上了!”


    “燕候,如今大庆北方四州尽入本王囊中,可这天下棋盘才刚开始。”


    苏云猛地转身,眸中燃起熊熊战意。


    “燕州毗邻大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你麾下燕州军久守北疆,对大梁虚实最是清楚——往后,这盯防大梁的重任,还得仰仗你。”


    “你要抓紧时间练兵,招募新兵,缺少的军饷,本王会补上。”


    “北方蛮族威胁更大,本王要先解决后顾之忧。但你切记——”说到此处,苏云眼中闪过一抹狠厉,“大梁狼子野心,随时可能再次大举南下。你既要防备他们突袭,更要暗中探查军情,为秦军北伐铺路!”


    “等本王荡平蛮族,便会挥师北方。届时,燕州军当为先锋,一举征服大梁!”


    韩岳心里“咯噔”一下,苏云这话听着就像在说天方夜谭。


    征服蛮族和大梁?


    大庆朝廷折腾了几十年,连蛮族的边都没摸着,和大梁打仗也是输多赢少,这可是连皇帝老儿都不敢想的事儿!


    可他偷眼一瞧苏云的神色,再想想前几日亲眼所见秦军的阵仗。


    他掰着指头算了算,苏云起兵才多久?


    就拿下了北方四州。


    要是再给他些时间招兵买马,指不定真能成功!


    想到这,韩岳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


    他又想起秦军士兵手里明光锃亮的铠甲与兵器,眼馋得直咽口水。


    人家那兵器一看就知道是好铁打的,自己燕州军的家伙什跟人家一比,简直就是破铜烂铁。


    苏云背后肯定有大财主帮衬,不然哪来这么多好装备?


    看来这次归顺,说不定真押对了宝!


    韩岳胸脯一挺,“王爷,您放心!臣一定把燕州防线盯得死死的,新兵也抓紧招、抓紧练!有任何风吹草动,臣立马派人给您报信!”


    “大梁敢南下,臣就让他们有来无回!等您收拾完蛮族,燕州军保证第一个冲出去给您打头阵!”


    苏云点了点头,又跟韩岳叮嘱了一些事项。


    韩岳一一应下,便躬身告辞,去忙活归顺的各项事宜了。


    韩岳刚走,帐帘就被掀开,贾诩捧着一卷文书走了进来。


    苏云抬眼看向他,笑着说:“文和来得正好,韩岳已经答应归顺了。”


    接着便把双方约定的条件,还有送长子入秦军为质的事,都跟贾诩说了一遍。


    贾诩听完,轻轻颔首,捋了捋胡须道。


    “韩岳此人,倒是能屈能伸,知道审时度势,恭喜主公。这么一来,大庆北方四州就彻底连成了一片,再无内患。往后主公不管是应对蛮族,还是打大梁,后方都稳了,对争霸天下可是天大的助力。”


    苏云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在图上扫过。


    “正是这个理。所以接下来,本王打算大力征兵,把秦军的规模扩充到五十万人,好应对接下来的大战。这个任务不轻松,后面征兵的事,就要辛苦你多费心了。”


    贾诩立刻拱手应道:“主公放心,属下定当尽力。”


    秦军招兵很严格,不是随便拉个人就行的。


    得看身子骨,要力气大、跑得动的;还得查家世,不能有作奸犯科的底子;最后还得经过操练筛选。


    不合格的只能去后勤,进不了主力部队。


    想凑够符合要求的人,确实得下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