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劝诫

作品:《红楼:林如海重生为女复仇

    与上次来林家的人截然不同。


    贾敏已经无所谓了,毕竟贾府当家的是王夫人,她能做出什么事儿都不奇怪。


    这次除了节礼,最重要的是两封信,一封是贾政写给林如海的,一封则是贾母写给贾敏的。


    贾敏先看了写给自己地那一封。


    上面不是贾母的笔迹,贾敏不由心中一酸:母亲到底年纪大了,怕是眼睛看不清楚了。


    信的开头是贾母告诉贾敏,她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家里一切都好,叫贾敏不必担心,照顾好自己。


    然后写了贾母对贾敏的惦念挂怀,近来总是回忆起起贾敏小时候的事儿。


    看得贾敏感动不已,不禁潸然泪下。


    这么多年未曾回京,便是书信往来也渐渐少了,哪像刚离京那两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遇见个什么事儿都要写信给贾母知道。


    贾敏反思了一下,决定以后多给贾母写信。


    这时贾敏看到信的结尾,她越看心里越冷,眼里的泪也彻底干了。


    贾母的用词很委婉含蓄,意思却非常明确:贾家和甄家是老亲,多年来一直互帮互助,贾敏嫁到了林家,林家和甄家也算是亲戚了,大家又是同朝为官,有什么事儿互相抬抬手就过去了,没必要闹得太难看,伤了亲戚情分。


    贾敏气得拍了下桌子,贾母这是派人来兴师问罪了。


    最重要的是,贾母根本不在乎事实真相,就直接让贾敏别得罪甄家。


    想来贾政的那封信里也是同样的意思。


    贾敏所料不错,原先贾政很佩服林如海,出身清贵、高中探花,是贾政幻想中的另一个自己。


    但是贾政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因为林如海而觉得丢脸。


    事情还要从甄家派人去贾府送节礼说起。


    贾母和王夫人本以为甄家收下了她们送去的厚礼,贾元春应该很快就会离开慈宁宫,去到甄贵太妃的永寿宫当差。


    可是左等右等,等了一个月又一个月,贾元春还是一点儿消息也没。


    王夫人的美梦做不下去了,就跑去贾母跟前哭诉,说贾元春是为了整个贾家的前途进宫伺候人的,不该让她就这么蹉跎下去。


    贾元春是在贾母跟前长大的,贾母怎么可能不心疼她?


    只好舍了老脸给甄贵太妃递牌子求见。


    甄贵太妃是甄家老封君奉圣夫人的小女儿,年纪和贾敏差不多,从十四岁参选入宫,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也许是因为没有生养过,又保养得宜的缘故,甄贵太妃看起来只有二十来岁,打扮得彩绣辉煌,貌美得令人不敢直视。


    贾母和她并不熟悉,从前也没见过几回。如同贾敏不大像贾母,甄贵太妃和奉圣夫人也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她的脸上一直挂着笑,眼神却极冷。


    贾母稳住心神,先说了家常趣事,试图拉近关系。甄贵太妃一言不发地听了一会子,不知是困了还是觉得贾母的话没意思,掩唇打了个哈欠。


    贾母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尴尬无措起来,说了一半的话张了几次嘴都没能续下去。


    贾母养尊处优了许多年,乍然碰上个一点儿不给她面子的人,倒有些不适应了。


    甄贵太妃仿佛没看到她的表情,开门见山地道:“本宫帮不了贾元春。”


    贾母一怔,“娘娘此言何意?元丫头只是个宫女……”


    甄贵太妃有些不耐烦了,“你想让她出宫,本宫说句话就行,其他的,本宫无能为力。”


    她原以为贾母是个聪明的,毕竟当了几十年国公夫人。


    否则也不会听贾母说那么多话。


    贾母从宫里无功而返,回家后少不得又听着王夫人哭了一扬。


    一家人都愁眉不展,贾府里每天都笼罩着一层阴影。


    王夫人甚至吵着要派人去甄家要个说法,她们送的礼可都是无价之宝!


    对此,贾母只说了句“别丢人现眼的”。


    贾政虽不理俗物,贾母送往甄家的那方端石洛书砚却是他极喜欢的,若不是为了贾元春的前途,他还真舍不得送人。


    现在好了,礼送出去了,却一点儿用都没有。


    很快,甄家来人了,两家虽然总说是老亲,其实寻常并不走动,只有过年送一回节礼罢了。


    所以这还是贾府第一次收到甄家的中秋节礼。


    节礼的礼单不简薄也不厚重,都是些普通的金银器物、布匹绸缎。


    王夫人拿到礼单后不免又生了一扬气。


    贾政却更气,甄家的管事是由他接见的,那管事把甄应嘉的信递给他,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甄应嘉是甄家如今的掌舵人,在江南跟土皇帝似的,并不怎么看得上江河日落空有爵位的贾家。


    更别说贾政还是个没有袭爵的从五品员外郎。甄应嘉信中的话很不客气,主要是指责林如海不顾亲戚情面,在扬州肆意妄为。并质问贾政,能不能管好你妹夫。


    贾政心说我哪管得了他?少不得拿着信找贾母告状罢了。


    贾母一看,原来是因为林如海得罪了甄家,贾元春完全是被迁怒的。当时心里先是松了口气的。


    而后她不禁思量起来,林如海管的是盐政,甄应嘉管的是织造局,表面上八竿子打不着。


    林如海是怎么得罪甄应嘉的呢?


    以贾母对林如海的了解,他不可能跑到金陵去找甄应嘉的麻烦。


    那么定然是甄家在扬州,或者说在盐政上插了一手,林如海性情刚直,把甄应嘉的那只手给折了。


    贾母的脑子飞快转动。林如海是皇帝的心腹,但他在江南孤立无援。如果他真的惹怒了甄家,皇帝保得住他吗?


    贾母可是会看朝廷邸报的人,前两任巡盐御史也都是皇帝的心腹,结果呢?不仅没有撼动甄家分毫,还不明不白地折在任上,皇帝做了什么?好像什么都没做。


    贾母又想到了贾敏,她千娇万宠养大地小女儿,随着林如海离京快十年了。


    以前总是想,不知道敏儿这辈子还能不能回京再见她一面。


    现在却不得不想,若林如海把甄家得罪狠了,她的敏儿怕不是会……那她岂不是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贾母不怪甄家,人家早就是江南的土皇帝了,她只怪林如海,为什么非要去招惹甄家?


    明明他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甄家看在贾家的面子上就不会动他,过了两年任满后,再托关系让他调回京里也就是了,到时候哪怕任个闲职也比在外面吃苦受累的强。


    林如海真是糊涂啊,敏儿那么聪明的人也不知道劝劝么?


    于是贾母叫来贾政,吩咐他给林如海写信,劝导一下他妹夫,识时务者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