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天津卫
作品:《清穿之我是四爷他妈》 康熙自从出征回来后,便越发的喜欢粘着毓婉了。
特别是最近,每天雷打不动的都要来承乾宫报个到。
有时候毓婉都想问他:朝政不忙了吗?大臣不用见了吗?孩子不用教了吗?…
实在是康熙最近反常的太厉害了,像极了一个缠着妈妈的巨婴。
当然,毓婉也只敢偷偷的在心中这样吐槽。
某天,康熙突然给毓婉说,他想带毓婉去江南转转,而且只带毓婉。
毓婉简直要被这个从天而降的惊喜砸到头昏了。
她立马开始收拾行李,生怕康熙反悔了。
毓婉从穿越到清朝开始,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科尔沁了,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康熙竟然大开尊口要带她去江南转转。
毓婉瞬间觉得这段时间康熙的粘人没有那么让人厌烦了:粘的好,粘的妙,粘的呱呱叫。
如果康熙不粘她,现在跟康熙一起去江南的好事可能就落不到她头上了。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康熙这次打算去江南转转,初衷就是为了她呀,所以又怎么可能不带她呢?
康熙经历了这次生死之难后,突然就很想和自己表妹白头偕老,就像最普通的夫妻那样。
可是宫里妃嫔众多,康熙也不能一直围着毓婉转啊。
况且,康熙一直都知道毓婉是很向往外面的世界的,所以他就打算带毓婉出去走走。
如今正是三月,烟花三月下扬州不是一句虚话,去过江南的康熙知道,此时的江南美极了。
康熙当即决定,就带表妹去江南!
康熙把朝政托付给了太子,一回生二回熟,有啥不放心的。
然后带了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随行。
三阿哥胤祉好文,去江南刚好可以在文风鼎盛的南方士林圈子里刷刷存在感,侧面宣扬一下大清如今很是重视汉学,就连圣上的亲子都很精通汉学文化。
胤祉随行去江南就是为了当好一个活招牌的,是正儿八经带着政治任务去的。
至于四四能一起随行去江南,就纯粹是沾了毓婉的光了,子凭母贵嘛。
一行四人带着大批的侍卫便出发了,毕竟江南路途遥远,路上的安全还是要有保障的。
他们一行人边走边逛,首先便来到了天津卫。
天津卫作为漕运的重要枢纽,这个时代已经很繁华了。
而且此时的天津贯口也已经初具模型了,康熙和毓婉一行人听的津津有味。
天津卫当地的特色饮食也很是不错,虽然闻名现代的天津狗不理包子此时还没有诞生,但是其他的美食也足够让毓婉吃的头都不抬了。
四人在天津卫待了三天后,正准备离开时,却在渡口碰到了一件非常让康熙气愤的事,于是四人在天津卫又耽搁了几天。
实话说,康熙和毓婉他们在天津卫待了这三天以后,对天津卫的整体评价极好:经济繁荣,百姓淳朴,整个天津卫都是一幅安居乐业的景象。
康熙都打算好了,江南之行结束后,回到京城他就开始提拔现任的天津巡抚。
可是就在他们要离开天津卫南下去江南时,却不小心发现了这繁华背后的肮脏。
事情是这样的,在天津愉快的玩耍了三天的时间后,康熙和毓婉他们就打算乘船南下去江南了,毕竟水路要比陆路快多了,沿途的风景也好。
康熙和毓婉这次出行虽然带了不少的侍卫随从,但是一行人打扮的富而不贵,一打眼看过去大概就是一个富商带着夫人出来游玩的。
所以当他们到了渡口时,渡口的官兵并没有把他们一行人放在眼里。
因为天津卫是清朝有名的漕运枢纽,所以渡口的船只经济已经发展的很好了。
不仅有让富人乘坐的华丽画舫,还有穷苦百姓们也坐的起的大型木帆船。
康熙和毓婉他们已经提前预订好了一艘画舫,因此此时也不着急赶路,便一起站在了河边看渡口的百姓们来来往往。
此时,他们前面站了不少的穷苦百姓在排队登船。
清朝律例规定,百姓走水路时只需要支付船费就行了,不需要缴纳其他的费用。
可是康熙和毓婉他们站在河边看了有一刻钟了,有不少要去乘船的百姓在登上船只之前,都先给渡口守卫的官兵交了一份钱。
康熙的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
四四见状连忙走到了排队的队伍后面,跟一个排在队尾的百姓打听了起来。
“这位兄弟,我家是从商的,我跟家父家母此次到天津卫来游玩,仰慕这天津卫的沿途江景已久,所以便打算顺流南下去江南再游玩一番。”四四先交代了一下自己的背景。
“可是据我所知,朝廷不是规定走水路的百姓只需要支付船费就行了吗?我去过的其他渡口一直也都是这样执行的。可是如今,我怎么看有很多人登船之前都先给守卫们交了一份钱呢?”四四一脸诚恳看着这位百姓问道。
“你这个人,打听这么多干嘛,你一看就不是天津卫本地人,随大流交了费用不就行了。”这个百姓倒是一看就是天津卫本地人,一口津门话说的很是地道。
“这位大哥,我就是想打听打听心里好有个底不是吗,免得因为无知得罪了贵人。”四四一脸怕事的模样,还给这个百姓塞了一枚一两的银锭子。
这个天津卫本地人好像很满意四四的识相,便一脸骄傲的开口说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渡口也不是谁都能免费过去的,像我这样的天津卫本地人走水路自然是不用额外掏钱的。”
“但是像你们这些外地人过渡口,可都是要给官府缴纳渡口使用费的,毕竟,咱天津卫的渡口也不能免费给你们这些外地佬使用不是。”这个百姓说的一脸的理所当然。
四四悟了:这是地头蛇在收过路费呢。
四四回到康熙和毓婉身边后,一五一十的跟康熙转述了这个天津卫本地人的话。
康熙听后脸都黑了,当即也不打算走了,转头便回了天津卫。
朕倒要看看,这地头蛇能不能压住朕这个真龙天子。
毓婉等人看康熙这态度,便知道这件事无法善了了。
这位天津卫的巡抚,怕是不仅不会被康熙提拔了,估计最低都要被康熙撸了这顶乌纱帽了。
康熙一向关注民生,最痛恨的就是搜刮百姓民脂民膏的官员了。
如今这天津卫的巡抚倒是不苛待自己御下的百姓,但是却堂而皇之的收起了外地人的过路费。
可真是“亲疏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