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准噶尔来犯
作品:《清穿之我是四爷他妈》 朝堂上,大阿哥和太子的交锋你来我往,各有胜负,康熙十分满意这样的局面。
他认为太子在这样的争斗中才会飞速的成长起来。
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长成大树的,还是要经历风雨的洗礼。
不久,边境传来战报,准噶尔又卷土重来了,康熙震怒。
六年前,准噶尔来犯,康熙御驾亲征,用火器攻破准噶尔的驼城,噶尔丹败退至科布多。
那次战争虽然以胜利告终,但是属于惨胜,大清伤亡无数。
而且,康熙的亲舅舅,毓婉的亲大伯佟国纲在那次战争中牺牲了。
所以康熙十分痛恨准噶尔。
如今准噶尔竟然还敢来犯,康熙立马决定要御驾亲征,再杀噶尔丹个片甲不留。
已经四十多岁的康熙,仍然是一个充满冲劲的帝王。
随后,康熙决定在他出征期间,朝廷一应事务,由太子监国理事,而大阿哥则随他一起出征。
这是太子长这么大第一次监国理政,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储君,终于可以单独理政了,自然跃跃欲试,满怀憧憬。
而大阿哥这次随康熙出征,一旦胜利归来,他在民间的声望肯定会又上一层。
所以两人都非常满意康熙这次的安排。
相对于太子和大阿哥的志得意满,毓婉就十分焦虑了。
她是知道康熙这次出征途中患了疟疾差点回不来了的事的。
上次噶尔丹来犯,毓婉知道大伯佟国纲会遇到危险,所以特地派了人在战场上保护他。
可惜战场上刀剑无眼,佟国纲终究还是没能避过去这次死劫,最后死于乱箭之下。
所以这次康熙二次出征噶尔丹,毓婉内心焦虑极了。
她害怕这次也会出现什么不可控制的事情。
毕竟她已经和康熙做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了,两人的感情已无比深厚。
她自然希望康熙这次可以平安归来,最好途中还能少受点罪最好。
自从前两年听说西洋国家发明了金鸡纳霜后,毓婉就已经派人去西洋采买了,如今毓婉手里的金鸡纳霜是尽够的。
她唯一需要操心的事就是要确保康熙患了疟疾以后,能立马服用金鸡纳霜。
而不是像历史上一样备受疟疾的折磨,差点就熬不过去了。
毓婉宣召了康熙出征的随行御医,将金鸡纳霜的作用和用法仔仔细细的给御医讲了一遍。
御医知道这小小的金鸡纳霜能够治疗不治之症疟疾时,都震惊了。
毓婉立马以她皇贵妃的身份保证,金鸡纳霜的药效是她亲自找人试验过的,让御医一定放心使用。
御医半信半疑的收下了金鸡纳霜,并如约把它带到了战场上。
康熙出征那天,毓婉亲自到宫门口去送他。
分别时,毓婉拧着康熙的胳膊一遍遍的嘱咐他一定要安全归来。
康熙如今和毓婉越发有老夫老妻的感觉了,他完全不介意毓婉的僭越,反而笑毓婉怎么年龄越大胆子越小了呢。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此去,他将面临自己这辈子遇到的最大的病痛。
康熙出征了以后,待在后宫里的毓婉一直心神不宁,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四四知道自家额娘是在担心皇阿玛,便把儿子弘瑞送进了承乾宫彩衣娱亲。
毓婉看着自己可爱的大宝孙,才慢慢放下内心的焦躁。
康熙出征一个月后,前线传来消息,康熙患了疟疾,上吐下泻,太医们束手无策。
毓婉心里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好在很快又传来消息,御医们看康熙的疟疾久治不愈,怕再拖下去会出问题,便拿出了毓婉特地吩咐带上的金鸡纳霜给康熙服下。
康熙服用一周后,转危为安,如今已经稳定下来了。
这可比历史上康熙病入膏肓后,意外得到西洋传教士手里的金鸡纳霜才从疟疾的折磨中被解脱出来要早的太多了。
太子听到自己皇阿玛已经痊愈的消息时,说不出是开心还是惆怅。
当一个人感受到了大权在握的满足感时,真的会对权力上瘾的。
面对康熙痊愈的消息,太子一脸凝重的事情,逐渐在宫里传播开来。
毓婉听到时不禁感叹:太子还是太心急了,康熙现在才四十出头啊,他还有二十多年的执政期呢。
不过毓婉也能理解,毕竟太子从一岁时就被立为储君了,他现在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却已经当了二十年的太子了。
而且,康熙这次御驾亲征,把整个大清都交给了太子打理,体会到权力滋味的太子,怎么能不对皇位心生向往呢?
毓婉想,后宫里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次事情以后,康熙怕是要从心底对太子失望了。
有哪个父亲能容忍自己亲手带大的儿子盼望自己早死这件事呢?
恐怕等康熙这次得胜归来后,他对太子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没有底线的宠爱了。
自从太子被立为储君后,康熙就要求内务府给太子提供和他完全一样的待遇。
甚至有些时候,毓庆宫的吃穿用度比康熙这个皇帝都要好。
康熙一向对于这些事情是视而不见的。
他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嫡子生活奢靡一点有什么问题。
那是元后拿命给他换来的孩子啊。
而且,自从太子出阁参政以后,康熙就要求官员对太子实行二叩六拜之礼。
这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把太子当成了他自己的继承人的。
可以说,这些年来,康熙把所有能给太子的尊荣都做到了极致。
如今,他出征在外患病,九死一生后才痊愈了,可太子面对他痊愈的消息时却面色凝重。
康熙这个老父亲的心怕是要被伤透了。
其实毓婉真的觉得,太子是一个很优秀的储君。
康熙出征这些时日,太子把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说,还在朝臣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
他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
如果有一天,他真的继承了大清的江山的话,应该也能把大清治理的很好的。
可惜,他遇到了康熙这么一个长寿的君父,还悲催的拥有一群有雄才大略的兄弟们。
既生瑜何生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