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将的算盘

作品:《大明:开局绑定朱标大哥

    数万征北铁骑,列成方阵,鸦雀无声。


    朱硕一身亮银锁子甲,就这么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


    只是用身体感受着台下那股压抑着的力量。


    “兄弟们。”


    他开口了,声音被风送出很远。


    “我问你们,你们手里的刀,是干什么用的?”


    台下一片寂静,只有甲胄的摩擦声。


    “是给地主老财当看门狗?还是给那些脑满肠肥的官老爷当仪仗?”


    “都不是!”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前排炸响,是一个满脸虬髯的百户。


    朱硕笑了。


    “说得好!”


    他拔出腰间的佩刀。


    “你们手里的刀,是这大明最锋利的宝剑!”


    “你们的身后,是爹娘妻儿,是万万顷良田!是咱大明的万里江山!”


    “你们的前面,是鞑子的弯刀,是草原的荒漠,是那些年年南下,抢咱们粮食,杀咱们同胞的杂种!”


    “父皇让我来,魏国公让我来,不是让我带你们来游山玩水的!”


    他的声音一句比一句高亢,一句比一句凌厉。


    “是让你们跟着我,去草原上,把那些杂种的脑袋,一个个拧下来,当球踢!”


    “是让你们用手里的刀,告诉他们,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是让你们去开疆拓土,去挣一个封妻荫子,挣一个出将入相!”


    “我朱硕,在这里跟你们保证!”


    “这一仗,只要不死,回来的,人人有赏!立大功的,我亲自给你在功劳簿上记头一功!”


    “你们,敢不敢跟着我,去干这一票!”


    “干!”


    不知是谁先吼了一声。


    “干!干!干!”


    数万人的怒吼汇成一股声浪,直冲云霄,震得人耳膜发麻。


    士兵们用手里的兵器,疯狂地敲击着自己的盾牌,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响。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大明威武!”


    朱硕收刀入鞘,转身走下点将台。


    “传我将令。”


    他翻身上马。


    “我亲率三千轻骑,为全军先锋。不等主力,星夜急驰,直奔潼关,与曹国公(李文忠)的兵马会合。”


    跟在他身后的亲兵队长,面露难色:“殿下,这……不等魏国公将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朱硕的马鞭,指向北方,“战扬上,战机稍纵即逝。告诉魏国公,我会在潼关等他。”


    “驾!”


    三千铁骑,如同一道黑色的洪流,卷起漫天烟尘,脱离大营,向着北方的地平线奔涌而去。


    中军大帐。


    徐达正在一张巨大的堪舆图前,用一根小木棍比比划划。


    他的长子徐辉祖,快步走了进来。


    “父亲,齐王殿下他……他带着三千轻骑,自己走了。”


    徐达头也没抬,嗯了一声。


    “父亲,您就一点不急?”徐辉祖是真的急了,“孤军深入,倘若遭遇王保保的游骑,或是中了埋伏,那可如何是好?”


    “辉祖啊。”


    徐达终于放下了木棍,转过身来。


    “你觉得,齐王殿下是个蠢人吗?”


    徐耀祖一愣:“自然不是。殿下用兵,神鬼莫测。”


    “那不就结了。”徐达走到主位上坐下,端起一杯已经凉了的茶,“他当年在山东,平定一方叛乱,手底下的人马还没现在多,面对的局面比这复杂百倍,不也摆平了?”


    “他敢走,就有走的道理。兵贵神速,这小子,倒是得了几分兵法的精髓。”


    “可是……”徐辉祖还是不放心,“他毕竟是皇子,万一有个闪失,咱们徐家……”


    “你担心的,不是他,是咱们徐家。”徐达一语道破。


    他喝了口凉茶,咂摸了一下嘴。


    “你以为,陛下为什么让他来当这个副帅?”


    徐耀祖想了想:“自然是殿下战功卓著,威望足够。”


    “这是一层。”徐达伸出一根手指,“更深的一层,你想过没有?”


    他看着自己这个虽然勇武,但在权谋上还略显稚嫩的儿子。


    “陛下,是想让他的儿子,来主导这扬北伐。”


    “那我呢?”徐达指了指自己,“我这个征北大元帅,就是个摆设,一个吉祥物,懂吗?”


    “吉祥物?”徐耀祖张大了嘴。


    “我的作用,就是坐镇中军,稳住这十几万大军的军心。告诉全天下,朝廷对这一仗,是下了血本的。”


    “而真正去冲锋陷阵,去拿军功,去在军中树立威望的,不是我徐达,得是他朱硕。”


    徐耀祖的额头渗出了汗。


    这些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那是妥妥的杀头大罪。


    “父亲,慎言。”


    “这里就你我父子,怕什么。”徐达摆摆手,“你是我儿子,有些事,你也该懂了。”


    他站起身,重新走到地图前。


    “陛下春秋鼎盛,太子殿下仁厚。可这天下,总有交到太子殿下手里的一天。”


    “太子太仁,不是坏事。可守江山,光靠仁义是不够的,还得有刀。”


    “齐王,就是陛下给太子磨的,最快的一把刀。”


    “让他来北伐,就是淬火。让他去就藩,就是入鞘。”


    徐达的手指,点在了北平的位置。


    “让他去跟鞑子打,去立不世之功,等将来太子登基,他这个塞王,就能名正言顺地替新君镇守国门。他的威望越高,这北疆就越稳。”


    徐耀祖听得心头发麻,他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


    “那……父亲您让他去冒险,也是为了……”


    “我也是他的老丈人嘛。”徐达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笑容,“女婿有出息,我脸上也有光。他将来就藩,手里的本钱越厚,威望越高,咱徐家的姑娘,跟着他,腰杆也硬一些。”


    他幽幽一叹。


    “再者说,自古皇家事,最是难料。多给辉祖,给你,给咱徐家,多留一条后路,总不是坏事。”


    徐耀祖躬身行礼:“儿子,明白了。”


    “明白就好。”徐达重新拿起木棍,“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一日,明日一早,拔营北上。告诉弟兄们,别让齐王殿下把肉都吃完了,咱们也得去啃几块硬骨头!”


    “是!”


    徐耀祖领命而去。


    大帐内,又只剩下徐达一人。


    他看着地图上,那代表着朱硕所率轻骑的红色小旗,已经远远地,插向了潼关的方向。


    “臭小子,跑的还真快……”


    他低声嘟囔了一句。


    风从帐帘的缝隙里钻进来,吹得桌上的烛火,一阵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