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马上王爷

作品:《大明:开局绑定朱标大哥

    坤宁宫内暖香缭绕。


    马皇后手里捏着个绣绷,却半天没落下一针。


    殿外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一股子武人特有的沉稳。


    “娘,儿臣回来了。”


    一道年轻嗓音响起。


    马皇后手一抖,针扎破了指尖,她却浑然不觉,起身就往殿门口迎。


    门帘被掀开,一个身量高大的青年大步跨了进来,甲胄未卸,风尘仆仆。


    他脸庞晒的黝黑,轮廓分明,眉宇间自带一股沙扬磨砺出的悍气。


    这便是大明二皇子,齐王朱硕。


    “你个臭小子,还晓得回来!”


    马皇后上前,一把抓住儿子的胳膊,上下打量。


    “瞧瞧你这身土,跟在泥里滚过一样。”


    嘴里埋怨着,手却拍得极轻,生怕弄疼了儿子。


    朱硕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从山东马不停蹄赶回来的,这不是想母后您了嘛。”


    他顺势搀住马皇后的手臂:“在外面天天吃沙子,就惦记着母后宫里的小厨房。”


    “就你嘴贫。”


    马皇后嗔了他一句,拉着他往里走。


    “瘦了,也黑了,你爹也真是,就逮着你一个人使唤,山东那边都平了,还让你去,徐达、蓝玉他们都是吃干饭的?”


    这话里,藏着对丈夫的几分不满和对儿子的十分心疼。


    朱硕浑不在意地摆摆手:“母后,话不能这么说,徐大帅他们是国之柱石,总得有个人去帮衬一把,儿臣年轻,多跑跑腿是应该的。”


    “就你懂事。”


    马皇后把他按在椅子上,亲自给他倒了杯热茶。


    “你这一走就是大半年,你大哥天天念叨你。”


    提起太子朱标,朱硕的面部线条柔和不少。


    “大哥就是心软,朝堂上那些破事,他一个人扛着,也够累的。”


    “你们兄弟俩好,我跟你爹就放心了。”


    马皇后叹了口气,话里有话。


    “可朝里有些人,就盼着你们兄弟不好。”


    朱硕端起茶杯,热气氤氲了他的脸。


    “母后,有儿臣在,谁也别想动摇大哥的东宫之位。”


    他的声音不高,却透着坚决。


    马皇后看着自己这个儿子,一半是骄傲,一半是担忧。


    这对双生子,一个是未来的治世仁君,一个是赫赫战功的马上王爷。


    当初为了立储,朝堂上吵得天翻地覆。


    最后是老二朱硕自己站出来,主动请缨去边疆,用行动断了所有人的念想。


    他用兵锋告诉所有人,他朱硕,是大明太子的刀。


    “你还晓得回来?”


    朱元璋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他刚下朝,还穿着一身龙袍。


    朱硕起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哼了一声,走到主位坐下,自顾自倒了杯茶。


    “咱还以为你乐不思蜀,要在山东安家了。”


    话说的硬邦邦,可他手却伸向朱硕的肩膀,捏了捏。


    “骨头架子还在,没缺斤少两。”


    朱硕站得笔直,任由老爹检查。


    “有劳父皇挂心,儿臣好得很,就是那边的羊肉不如应天府的。”


    一句话,把朱元璋逗乐了。


    “出息!就知道吃!”


    朱元璋骂了一句,语气却缓和下来。


    “这次回来,就别走了,在宫里住下,好好歇歇。”


    马皇后在一旁搭腔:“就是,让他陪陪他大哥,你们爷俩天天一个在朝堂,一个在军营,都不好生说说话。”


    “说到你大哥,他该下学了。”朱元璋掐算着时间。


    话音刚落,一个温润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儿臣听说二弟回来了,特地过来看看。”


    太子朱标一脚踏入殿内,他身穿太子常服,面容温雅,与朱硕的悍勇之气截然不同。


    “大哥!”


    朱硕一见朱标,脸上的悍气全消,只剩下纯粹的喜悦。


    “你这家伙,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城外接你。”


    朱标上前,捶了朱硕一拳,动作亲昵。


    朱硕不躲不闪,结结实实挨了一下:“军情紧急,交接完军务就直接进宫了。”


    朱元璋看着两个儿子兄友弟恭的模样,紧绷的脸也舒展开来。


    这才是他最想看到的画面。


    江山,终究是他们朱家的江山。


    “标儿,你来的正好,你弟弟刚回来,你们兄弟俩好好聊聊。”


    朱元璋站起身。


    他这是故意给两个儿子留出空间。


    马皇后也笑着站起来:“你们兄弟聊,我去小厨房看看,给你们弄点好吃的。”


    转眼间,大殿内只剩下朱标和朱硕兄弟二人。


    朱标拉着朱硕坐下,给他续上茶水。


    “这次在山东,辛苦你了。”


    朱硕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豪气干云:“辛苦什么,大哥你在朝堂上跟那帮老狐狸斗心眼,比我累多了。”


    他压低声音:“我听说,又有几个淮西的勋贵不太安分?”


    朱标闻言,面色有些无奈:“都是一起打江山过来的老兄弟,不好把事做绝。”


    “大哥,你就是心太善。”


    朱硕伸手,重重拍在朱标的肩膀上。


    “你尽管坐稳你的东宫,安安心心学你的治国之道。”


    “朝堂上谁要是不开眼,给你使绊子,你告诉我。”


    朱硕凑到朱标耳边,声音不大,却字字带着杀气。


    “我那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要是锦衣卫还不够。”


    “我亲自带兵去他家门口‘讲道理’,保证把他讲的明明白白,让他知道这大明江山,到底姓什么!”


    朱标听着弟弟这番“接地气”的宣言,没忍住笑出了声。


    他心中的那点郁结,也随着这笑声烟消云散。


    有这么一个弟弟在身后,他这个太子,当得安心。


    “你啊,还是这副爆脾气。也不怕父皇说你。”


    朱硕撇撇嘴:“父皇才不会说我,他心里想的,和我一样。”


    “有些事,大哥你不方便做,父皇年纪大了不想做,那就只能我来做。”


    他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身上的甲胄在光线下泛着冷光。


    “大哥,你做这大明的仁君。”


    “我,就做你手中最利的剑!”


    朱标听完,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抬手,在朱硕的甲胄上轻轻抚过,那冰冷的触感让他回过神。


    “你这把剑,太利了,也太刚了。”


    “我怕你伤了别人,更怕你伤了自己。”


    朱硕咧嘴,露出一口白牙。


    “大哥放心,我的剑,只斩该斩之人。”


    说完,他把身上的甲胄解了下来,随手扔在一旁的椅子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