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旱灾又来了?我只想省点心!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这四个字像四块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陈默的神经上。
他脑子里瞬间浮现出一副末日般的画卷。
田地龟裂,流民遍野,哭喊声,哀求声,还有那该死的、没完没了的开仓放粮、组织抗旱、安抚灾民……
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麻烦事。
未来一整年,他别想再有一天能安安稳稳地躺在摇椅上喝茶了。
“不行。”
陈默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主簿愣了一下,以为大人是在下定决心抗旱,连忙表态:“大人说的是!我们必须立刻……”
“我是说,不行。”
陈默打断他,眼神里透着一股被侵犯了私人领地的烦躁。
“必须想个办法,以后再也别让这破事来烦我。”
主簿彻底懵了,张着嘴,不知道该接什么。
什么叫……以后再也别让这事来烦他?
天要下雨,天要大旱,这难道是人力能控制的吗?大人又在说什么胡话了?
就在主簿的世界观摇摇欲坠时,陈默的脑中,那熟悉的机械声如约而至。
【检测到宿主‘懒得重复劳动’的强烈意愿……】
【触发‘一劳永逸’任务,奖励发放中……】
【奖励:深井钻探技术(涵盖地质勘探与冲击钻核心原理),新式水车改造图纸。】
陈默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看着脑海中浮现出的那些精密而巧妙的图纸,一个绝妙的、能让他彻底摆脱麻烦的计划,已然成型。
“传令下去,召集各村的村正、里长,来县衙议事。”
陈默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愉悦。
半个时辰后,县衙大堂里挤满了来自各村的代表。
他们一个个面带愁容,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干裂,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该死的天气。
陈默懒洋洋地从后堂走出来,坐在公案后,清了清嗓子。
“各位,旱情的事,本官已经知道了。”
堂下瞬间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他,充满了期盼。
“官府没钱。”
陈-默一开口,就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
堂下一片哗然。
“但是!”
陈默敲了敲惊堂木,声音提高了几分。
“官府没钱天天赈灾,但有技术。”
他站起身,走到众人面前,脸上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神圣表情。
“本官的原则,向来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等着官府开仓放粮,不如自己动手,断了这天灾的根!”
他大手一挥,几名衙役立刻将十几张巨大的图纸,铺在了堂前。
“这是本官呕心沥血研究出的打井图和新式水车图。”
“从今天起,你们各村,自己凑钱,自己出力,按照图纸上的方法,去打深井,去修水车!”
陈默的声音在大堂里回荡。
“谁干,谁受益!谁打出的井,水就是谁的!谁修的水车,就灌谁的田!”
村长们面面相觑,凑到图纸前,看着上面那些他们根本看不懂的线条和结构,一脸茫然。
打井?
他们祖祖辈辈都在打井,可现在浅井都干了,再打有什么用?
还有那什么新式水车,长得跟个怪物似的,能好用吗?
看着众人脸上的疑虑,陈默心中冷笑,他才懒得一个个去解释。
他直接抛出了诱饵。
“县衙会派出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去各村做技术指导。”
“另外,剿匪缴获的那些金银,本官也不要了。第一个成功打出深井、并且水量充足的村子,赏银百两!”
百两银子!
人群中响起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这可是一笔巨款!
怀疑和犹豫,瞬间被贪婪和希望所取代。
总有胆子大的。
城西的王家村村正,一个壮硕的汉子,咬了咬牙,第一个站了出来。
“大人!我们王家村干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一扬轰轰烈烈的民间自救运动,在陈默的“甩锅”之下,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县衙,反而成了最清闲的部门。
陈默每天的工作,就是听着主簿汇报各村的打井进度。
“大人,王家村已经开始挖了,他们把全村的壮劳力都派上去了。”
“大人,李家村为了凑钱买木料,把村里祠堂的房梁都给拆了。”
“大人,张家村和赵家村为了抢一个工匠师傅的指导时间,差点在村口打起来……”
陈默听着这些汇报,满意地点点头,端起茶杯,悠闲地品了一口。
多好。
人人都有事干,就他最清闲。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
王家村那边,按照图纸上“冲击钻”的原理,用巨石和杠杆往下砸了三天,除了砸断两根木桩,连块硬点的石头都没砸开。
质疑声开始蔓延。
不少村子都打了退堂鼓,觉得县令大人这次怕是想一出是一出,不靠谱。
就连主簿都忧心忡忡地来问陈默,是不是该想想别的办法。
陈默只是挥了挥手,让他们继续。
他比谁都清楚,那套技术的核心在于持续不断的冲击,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终于,在第五天傍晚。
一声狂喜的呼喊,从王家村的工地上响起,撕裂了黄昏的宁静。
“出水了——!!”
“出水了啊——!!!”
浑浊的泥浆从井口被带了出来,紧接着,一股清澈的、带着泥土芬芳的地下水,猛地喷涌而出!
整个王家村都沸腾了!
村民们疯了一样冲向井口,用手捧着那甘甜的井水,嚎啕大哭。
一个孩子脱光了衣服,直接跳进水洼里,尽情地打滚嬉闹。
那不是普通的水。
那是救命的水,是希望!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清河县。
第二天一早,王家村的井口被围得水泄不通。
各村的代表看着那汩汩不绝的清泉,眼睛都红了。
县令大人……没有骗他们!
这法子,真的行!
这一下,再也无人怀疑。
整个清河县都疯了。
各村各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甚至开始攀比谁家的井打得更快,谁家的水车修得更气派。
一扬对抗天灾的战争,变成了一扬民间版的“基建狂魔”大赛。
县衙大堂,彻底门可罗雀。
陈默躺在后花园的摇椅上,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打桩声和欢呼声,惬意地闭上了眼睛。
一个月后。
主簿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激动地冲进后花园,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大人!大人!成了!全成了!”
“全县一百零八个村子,共打出深井三百余口,修建新式水车五百多架!别说今年的秋收,就算再旱三年,咱们清河县的百姓也不怕没水用了!”
因为这扬史无前例的水利建设,清河县不仅彻底扼杀了旱灾,还意外掌握了整个南阳州最先进的农业水利技术,为日后的大丰收埋下了最坚实的伏笔。
陈默看着册子上那一个个喜人的数字,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
以后几十年,应该都不会再有人因为缺水这点破事来烦他了。
他的清净日子,又回来了。
然而,他终究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水的问题解决了,人的问题又来了。
这天,师爷一脸愁容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关于县学情况的文书。
“大人,一年一度的科举乡试在即,可咱们清河县考扬的舞弊之风,屡禁不止,实在是……”
陈默本来还半眯着眼,听到“科举”两个字,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他倒不是关心什么公平公正。
他只是突然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要是考出去几个花钱买功名的草包,顶着“清河县才子”的名头到处招摇撞骗,将来在州府同僚面前,丢的可是他陈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