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好邻家危机来袭

作品:《2007,从网吧被抓到全球首富

    王腾猛地举起手臂!


    “经济学一班,全体都有!”


    “到!!!”全班同学齐声怒吼!


    “我们的口号是——”


    “刻苦训练,磨练意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一,二,三,四!!!”


    嘹亮的口号声,穿透重重雨幕!


    带着青春的豪情,带着对教官的敬意,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


    军训结束了。


    但青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军训的汗水与呐喊声犹在耳畔,但经济学一班的新生们,已然褪去迷彩,换上各自的常服,真正融入了中山大学康乐园的学术氛围。


    课堂、图书馆、社团招新、宿舍夜谈……大学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


    然而,在这片宁静祥和的象牙塔内,王腾,这位刚在军训中崭露头角、荣获“优秀学员”的班长,其另一重身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扩张与反扑之战。


    岭南学院的阶梯教室里,经济学原理教授正在深入浅出地讲解着“供需曲线”。


    大多数同学都聚精会神,做着笔记。王腾也坐在其中,面前摊开着笔记本,手中的笔偶尔转动。


    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目光时而会飘向窗外,显然神游物外。


    他的诺基亚N95放在桌洞,调成了震动模式。每当有轻微的“嗡嗡”声传来,他的眼神便会瞬间聚焦,手指在桌洞内快速而隐蔽地操作几下。


    坐在他旁边的郑星,又一次感觉到了那细微的震动,忍不住低声问:“老五,业务挺忙?”他隐约觉得王腾的“家里生意”似乎规模不小。


    王腾收回目光,对郑星笑了笑,压低声音:“一点小事,快处理完了。”


    说完,他又迅速在手机键盘上敲了几个字发送出去。


    课间十分钟,他不再是和同学闲聊,而是快步走到走廊尽头,压低声音打电话。


    “心怡,家乐福的降价幅度摸清楚了吗?……嗯,列出他们降幅最大的前50个单品,我们的价格保持比他们低5%……对,持续到他们撑不住为止。”


    “海峰,佛城店员工宿舍的事情必须落实,下周内要让外地来的员工住进去,这是承诺,不能失信于人。”


    他的语速很快,偶尔有路过的同学好奇地看他一眼,只觉得这个班长打电话的样子格外“老成”。


    在王腾的遥控指挥下,“好邻家”在珠三角的扩张步伐迅猛而稳健。


    鹏城旗舰店、莞城旗舰店、佛城旗舰店都筹备得非常顺畅,已经进入装修阶段。


    羊城三家店则是蒸蒸日上,标准化复制+本地化微调的模式取得了空前成功。“利润共享”机制像一颗强大的心脏,为每一家店注入了澎湃的动力和无与伦比的服务热情。


    高薪诚聘带来的优秀人才,确保了运营的高效和标准化。媒体的报道从最初的惊奇转向深入的分析,“好邻家现象”、“共同富裕模式”成为了经济学课堂上的现实案例,甚至被一些教授拿来讨论。


    然而“好邻家”的强势崛起,彻底激怒了家乐福华南区总部。


    副总裁办公室内,安德鲁·杜邦的咆哮声几乎要掀翻屋顶:“废物,李德华,你的价格战呢?你的促销呢?为什么没有一点效果?好邻家的客流为什么还在增加?!”


    李德华冷汗淋漓,颤声汇报:“安德鲁先生,对方跟得太紧了,我们降多少,他们就立刻跟多少,甚至更低,他们好像根本不在乎利润!”


    “不可能!”


    安德鲁怒吼,“他们肯定在硬撑,他们的资金链一定快断了,继续压价,给我往死里压,我要让他们流血而死!”


    “可是……安德鲁先生,我们的亏损已经很严重了,董事会那边……”


    “闭嘴,按我说的做!”安德鲁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


    “好邻家”在羊城的狂飙突进,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家乐福华南区副总裁安德鲁·杜邦的脸上,也彻底点燃了这家零售巨头的怒火。


    一场由家乐福发起、旨在将“好邻家”扼杀在摇篮里的、不计成本的疯狂反扑,骤然降临!


    家乐福的反击,最先在价格领域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一夜之间,羊城三家好邻家附近的家乐福门店,几乎所有醒目的促销堆头上,都插上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黄色降价标签。


    金龙鱼调和油,市场价65元,家乐福直降至45.9元,低于其正常进货价近8元.


    伊利纯牛奶(250ml),市场价40元,家乐福惊爆价30元,几乎是批发价。


    清风原木卷纸,市场价20元,家乐福仅售10.9元!


    鸡蛋、大米、猪肉、酱油、醋……数百种日常必需品、敏感商品,价格被拦腰斩断,甚至更低!


    这已不再是正常的商业促销,而是赤裸裸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杀式价格战!


    安德鲁·杜邦的目的简单而粗暴,利用家乐福庞大的资本体量,通过巨额亏损,强行拖垮“好邻家”本就因快速扩张而紧张的现金流!


    他坚信,只要持续压价,“好邻家”要么跟进流血至死,要么退缩失去客流,无论哪种,都是死路一条!


    消息传到“好邻家”总部,林心怡和萧海峰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采购部的电话被打爆,无数顾客询问“好邻家”是否跟价?门店经理们报告,部分客流开始流向家乐福,尤其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中老年顾客。


    几乎在价格战打响的同时,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抹黑战,在网络的阴暗角落悄然发动。


    本地论坛出现《惊爆!好邻家低价背后的秘》《我在好邻家打工的表姐说》等耸人听闻的帖子,内容绘声绘色,细节逼真,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


    社交媒体大量新注册的小号开始集中转发、评论相关负面信息,并@本地民生大V和媒体账号,试图扩大影响。


    评论区瞬间被“太可怕了!”“再也不去好邻家了!”“抵制黑心商家!”等水军言论淹没。


    “内部爆料”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前好邻家员工”匿名爆料,声称“好邻家”的利润共享是骗局,是为了压榨员工更多劳动力,并附上一些模糊的、无法证实的“内部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