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总有刁民,惦记着朕屁股下的这把椅子

作品:《我的美娇妻们各个都是人才

    他便想到,要是将清河县的这支军队,上报给朝廷,是不是就没用自己省吃俭用,拨款养着?


    现在朝廷和雪国及图古斯国全面开战,朝廷肯定需要这样一支军队。


    想到这里,闫大人不但交出了徐州地方军的军权,还顺带将清河县内十万剿匪军的事,也上报给了朝廷。


    ……


    紫金殿上,大虞高宗至圣天隆文武先觉至诚仁皇帝英气勃发,端坐在龙椅上,威严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这股自信,自然是“太皇太后”给他的!


    在这把龙椅上,他已经坐了十多年了。


    这十多年来,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般自信从容。


    兵部尚书手持笏板,从武官队伍中走了出来,对着仁皇帝施了一礼:“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仁皇帝眉毛微蹙,这老匹夫以前是主和派,不像镇北大将军那样,总是提议北伐。


    前两年限于国力,兵部尚书主和,仁皇帝也就不说什么。


    但现在仁皇帝的“义父”已经出关,堂堂大虞王朝,就应该踏平蛮夷之地,让给四海皆臣服。


    这老匹夫还不识抬举的一个劲儿的告诫仁皇帝,不能出兵,最好向雪国也朝贡,继续苟起来发育,才是中兴之道。


    “太皇太后”大限将至,继续苟下去,苟到“太皇太后”嘎了,再全面开战,收复故土?


    仁皇帝对兵部尚书的不喜,已经到了极点。


    这会见这老匹夫又要启奏,立马道:“爱卿,你最好说些有用的,要是在这朝堂之上,你胆敢再胡言乱语,动摇军心……”


    “那么,朕就拿你项上人头祭旗!”


    仁皇帝的声音转冷,兵部尚书这一刻,才清楚仁皇帝这是动了真怒,恐怕拿他祭旗,不是威胁,而是认真的。


    于是兵部尚书将腰躬下,一副不敢的样子:“陛下,下面人传来消息,徐州清河县,有十万大军,名为剿匪军,实则是清河县县令许铁柱的私军!”


    兵部尚书说完这句话,又直起身子,看向站在武官队首的镇北大将军司马和。


    毕竟现在清河县的县令,当初就是司马和和他的手下庞冬一起向朝廷请命,仁皇帝才将一个毫无执政经验的草民,破例任命为一县之首。


    站在武官队伍中的司马和与庞冬闻言,皆是一震。


    他们二人可从来没有听过,许铁柱还有这能耐,竟敢自建私军,而且还是十万之众的军队?


    他要干什么?


    若这小子,有一天造朝廷的反,他二人岂不是要受到牵连?


    庞冬只知道许风箭法如神,却不知他还有这等野心,一时间,吓得脸色苍白。


    司马和也铁青着脸,兵部尚书这老贼,不知道是诬陷,还是真有此事?


    难不成自己跟他意见不合,这老贼就拿许铁柱来给自己找堵?


    “哦,还有这等事?”


    仁皇帝闻言,也不敢相信,一个县的县令,哪有财力养十万大军?


    再说他上面的郡守郡督尉一类的官员,能允许他这么胡作非为?


    兵部尚书不慌不忙的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臣已经着人调查过,上报此事的人,就是镇北大将军的女婿,徐州郡郡守闫公均!”


    脸色阴沉的司马和,暗自握紧拳头,心中直骂闫公均是个大蠢货。


    若真有此事,那也应该先上报他啊,毕竟许铁柱的县令,还是他向朝廷保荐的。


    他知道此事,肯定要想办法跟许铁柱撇清关系,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被动。


    太监从高堂上下来,从兵部尚书手上拿过那张纸,又传到了九层白玉高阶上的仁皇帝。


    仁皇帝接过一看,纸上写的是清河县的那十万剿匪军,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运转的,军费是从何来的。


    最后,就连许铁柱的详细信息,也写得一清二楚。


    仁皇帝看完,忽然嘴角上扬,他笑了:“唉呀,这个许铁柱有意思!”


    群臣闻言,都好奇仁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就连镇北大将军和兵部尚书,也愣住了。


    镇北大将军原本以为,仁皇帝会震怒,并将他这个举荐人劈头盖脸骂一顿,不说罢官,但斥责是少不了一顿的。


    但陛下笑了什么意思?


    还说许铁柱有意思……


    兵部尚书虽然有拿这事恶心镇北大将军的意思,毕竟他是主和派,镇北大将军主战派,二人根本不在一个阵营。


    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兵部尚书想让朝廷收回这十万大军。


    既然仁皇帝心意已决,全面开战避免不了,那虞国凭空多十万大军,就算最后战败,也不至于败的那么快。


    他们这些私下里拿了他国好处的官员,也有时间安排后事。


    万一虞国战败,他们也好趁着这段时间跑路去他国谋个好前程……


    然而,仁皇帝好像没有要责怪镇北大将军的意思。


    不但没有责怪镇北大将军的意思,就连责怪许铁柱的意思都没有。


    仁皇帝向司马和道:“大将军,这许铁柱是你跟庞将军举荐的,想必有过人之处,虽说一个县令,手底下不应该有十万大军,但……”


    仁皇帝的声音突然拔高:“清河县匪患严重,那些土匪,根据徐州郡守上报,个别匪首,武道修为已到武君境界,迫不得已,许铁柱向你女婿请命……”


    说到这里,仁皇帝停了一下,站在身后的美女,赶紧将莲子银耳汤端到仁皇帝嘴边,仁皇帝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


    “郡守和郡督尉等人,也拿这些土匪没办法,只好同意许铁柱建立一支剿匪军。”


    “这支军队建立起来,清河县的匪患,终于被镇压,如今已经很少听闻土匪抢劫之事!”


    仁皇帝既然这么说,司马和和庞冬,终于放心了。


    他俩还以为这家伙要造反呢,吓死老子了!


    既然是镇压匪患,那就没什么事了!


    果然,就听仁皇帝道:“这许铁柱,也算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但是这军队规模嘛,确实有些庞大,这样吧……”


    仁皇帝突然话锋一转:“大将军,那许铁柱是不是有个妻子,是图古斯国当时的俘虏?”


    仁皇帝既然问了,司马和只好如实回答:“是,陛下!这个女子,乃是图古斯国忽图尔特勒的长女!”


    “当时此女在前线被俘后,图古斯国大汗在跟我大虞王朝签订盟约时,特别提到,要将此女,下嫁给虞国村夫,来羞辱忽图尔特勒!”


    “从那个时候,臣就看出,图古斯国必定内乱,果然不出所料,现在图古斯国的忽图尔特勒,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向大汗开战。”


    仁皇帝微微点头:“有意思,真有意思!”


    他连着感叹了两句有意思后,道:“想知道这许铁柱有没有野心,试试便知道!”


    仁皇帝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脸色变得阴沉下来:“几个山贼,至于十万大军剿灭?”


    仁皇帝是声音,震得大殿上得臣子都低下了头,无人敢看他得眼睛。


    “总有刁民,惦记着朕屁股下的这把椅子,起了不该起的念头!”


    仁皇帝才不信,一个县令,就敢拥兵十万,没有点想法,会冒这么大险?


    这个是杀头的重罪啊!


    虞国严禁私人组建军队,哪怕是大点的江湖门派,也要找个朝廷命官,来做为靠山的同时,担保这些武夫不会闹事。


    比如徐州的相国寺,找的靠山就是徐州郡守闫公均,清河县的青霄门,找的靠山就是前县令胡大人。


    这些朝廷命官,担保了这些武夫不会乱来,要不然江湖门派都无法在虞国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