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危机感
作品:《四合院:从铁路民警到京圈大佬》 李卫东的计划,在各个工厂之间成功推行。
但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绝大多数人都对此表现得非常抗拒。
很多人都对挣钱没有那么多的渴望。
他们宁愿过着之前的生活。
工作没有那么多,而压力也不必那么大。
那些真正想通过勤奋获取更多工资的人,所能够发出的声音,只占很小一部分。
李卫东对此心知肚明。
“这些人得过且过,严重拖延了我们的进度!”
负责向李卫东汇报的姚克葛,表情很激动。
可李卫东看了一眼对方:
“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姚克葛眼中闪过一抹坚定:
“对于这些无法跟上我们步伐的人。”
“我建议工厂直接开除!”
现在的工厂,工作岗位依旧稀缺。
既然有人干不了,可以换不怕累的来。
李卫东摇摇头:
“这样的剥削思想要不得。”
“我们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给工厂安排合理的制度。”
姚克葛无奈的说:
“可现在,按照您的要求,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八个小时。”
“而且还是三班倒!”
“周末还有双休。”
“他们依旧不知足。”
“他们想过的是之前那种状态,就算什么都不做,都有基础的工资发!”
但李卫东冷静的说:
“可我们不能主动将人开除。”
“一旦造成误会,就有可能会让现在如火如荼的改革,被泼一盆冷水。”
姚克葛冷静下来。
李卫东叹了一口气。
姚克葛的状态,实际上也是其他人的想法。
就在这时,进来送材料的林因勇听了一耳朵:
“市长,你们在讨论如何激发工人的积极性吗?”
李卫东无奈点头。
他虽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很多对策。
李卫东自己并非是全能的。
林因勇认真思索,给出了一个让李卫东眼前一亮的建议:
“我小时候曾听一些老渔民讲过道理。”
“他们说出海打的鱼,如果死掉,在码头上就卖不上钱。”
“他们会专门钓一些凶猛的鱼类,放在鱼群中。”
“现在的玄昌市,也是一样的道理。”
“或者有点不一样。”
“玄昌市的很多人都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先进,他们是用现在的生活与过去做对比。”
“现在的生活已经变得很完美,所以他们害怕作出更多的改变。”
李卫东看着林因勇:
“所以你的建议是?”
林因勇将手中的资料,又往李卫东的方向推。
“下个月,更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将会来到咱们这里。”
“我们可以借着这些人才,建立一套更加先进的培养体系。”
“顺便还能够通过引入外来人员形成竞争力。”
“如此双管齐下,就能够激发绝大多数人的活力。”
李卫东捕捉到了重点:
“你要怎么建立一套更先进的培养体系?”
林因勇解释:
“对于普通的工作岗位,比如车间工。”
“只需要考察他们基础的操作能力。”
“至于那些更重要的岗位,比如研发员与技术员,可以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
说到这里,他挠挠头:
“市长,我也只有一个大致的思路。”
但李卫东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就是考评绩效。”
“不错的思路。”
“回去之后,把你的想法,写一份详细的策划案,明天交给我。”
看着激动的林因勇,李卫东笑着说:
“现在很多实权岗位都有空缺。”
“如果你能够展现出相应的能力,我就可以对你委以重任。”
林因勇瞬间激动。
跟着李卫东,他做的大部分都是助理的工作。
他也是有野心,也想往上爬。
现在李卫东主动递了梯子,林因勇不可能往外推。
看着对方激动的样子,李卫东又警告了一句:
“可是我也会一直盯着你。”
“如果你的能力不够,你做了违法乱纪的错误选择,就别怪我严惩不贷。”
“甚至因为你跟我的关系比较近,我还会对你进行更多的惩罚。”
林因勇立刻点头,并且保证:
“我绝对不会辜负市长的期待!”
李卫东却严肃地说:
“我只希望你不要辜负人民。”
“好了,先回去准备你的策划案。”
“如果可行性比较高,我会全力支持你的决定。”
等到林因勇离开,姚克葛来到李卫东的面前。
李卫东看了一眼姚克葛:
“你跟他有没有同样的想法?”
没想到姚克葛直接摇头:
“我还是没有他的脑子灵活。”
“而且我觉得跟在李市长的身边,能够学得更多。”
李卫东很清楚,当初被陈宏先选来放在自己身边当助理的,怎么可能有笨的?
但姚克葛说的没错。
比起林因勇的聪明,姚克葛更多的体现在靠谱上。
“你放心,就算是一直给我当助理,也不一定会没有办法提升待遇。”
李卫东过几年如果政绩好,是有机会调走的。
到时候,他肯定要带走几个心腹。
但这八字还没有一撇,李卫东也就没有说出来。
姚克葛看李卫东没有其他的吩咐,转身去处理别的事了。
而李卫东开始思考。
现在工人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但本质还是要加强思想建设,改变他们旧有的观念。
从目前来说,林因勇的计划,能够顶一段时间就不错了。
所以李卫东开始思考新工厂的规划。
“到了新的地盘,就可以完全启用新制度,以及新员工。”
同时李卫东在思考,新工厂应该做什么?
是稳扎稳打,将现有的工厂全部增设生产线?
最后李卫东认为,现在不适合,一下子就把步子迈的太快。
比如汽车还有农机这样的高端机械,他们暂时还解决不出来完整的产业链。
但是像自行车,通过自主研发加上与其他工厂的交流,再加上李卫东给提的一些建议。
李卫东认为,完全可以建一座自行车厂。
可问题就在于,人手还是不够。
就在这时,姚克葛敲了敲门走进来:
“市长,这是您年前曾经要求各方推荐的杰出人才。”
“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当年被批斗的范围内。”
“还有一小部分,是在全市的范围内根据人口相传的话题,找到的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