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民心所向

作品:《四合院:从铁路民警到京圈大佬

    最后阎埠贵推着自行车,嘟嘟囔囔地走。


    “真小气!”


    听着阎埠贵对自己的评价,易中海气得仰倒。


    却也无可奈何。


    阎埠贵的抠门与占便宜,都快要形成他的人生底色。


    大家早就适应。


    易中海勉强调整自己的状态。


    随后他又开始思考,李卫东那件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易中海来说,李卫东的升职很是让人震惊。


    “以后的四合院,说不定会变成完全听从李卫东意见的方式。”


    但易中海还有另外一种猜测。


    “他们说不定也会认为,李卫东升职,能够给四合院带来利益。”


    想到这一点,易中海突然打了个哆嗦:


    “不行!”


    “我绝对不能跟这群人一样作死!”


    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李卫东是绝对不能招惹的人。


    四合院的这些家伙作死招惹李卫东,最后的下场,一定会非常凄惨。


    此时李卫东正在小田村。


    承包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好,并且向下推广。


    可很多人摸不清楚新政策的界限。


    一时之间做得束手束脚。


    李卫东就决定亲自去农村调研。


    小田村是他来的第一站。


    村里的干部和几个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围在李卫东身边。


    看着这位年轻的市长,很多人表情震惊。


    但更多的还是欣喜。


    年轻人就代表着敢想敢干。


    他们过惯了苦日子,也期盼着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李卫东这次下乡行动,除了要调研具体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


    便是要看一下普通人对新政策的接受度。


    大多数人都是不敢相信。


    吃了这么多年大锅饭,突然搞承包。


    这让很多农民的心里打鼓。


    李卫东站在田间地头,笑容和煦:


    “外面还没有这个方面的政策。”


    “咱们这边是首先推行的。”


    “至于你们的顾虑。”


    “我很清楚。”


    李卫东拍着胸脯:


    “你们尽管放心!咱们这里是改革先驱!”


    “制定好的政策,咱们就能够勇敢尝试。”


    “你们也不用担心,会被人秋后算账。”


    “真出了问题,我这个市长可比你们要先受问责。”


    有了李卫东担责任的一番话,农民们的表情变得更加激动。


    有几个人小声提问:


    “那我们承包之后,是不是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李卫东缓缓摇头:


    “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会请来农业专家与技术员。”


    “并且根据不同地域的特色,制定不同的耕作计划。”


    李卫东并不打算搞彻底放手的杂乱承包。


    而是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策略实施下去。


    一开始听到李卫东有很多附加条件,这些农民们的心里比较不安。


    可听到最后只要能交上公粮,剩下的全都是自己的。


    甚至多劳多得!


    很多人的眼里爆发出惊喜。


    当然也有一些劳动力不足的人,以及懒汉,心中不情愿。


    可他们也没办法与政策对抗。


    同时,李卫东又详细说明:


    “除了粮食,很多初级加工的农产品,还有畜牧养殖,也会一同开放。”


    李卫东一下子说了很多。


    农民们一开始听得有些迷茫。


    但是后来他们越听,眼中的光芒越盛:


    “李市长,这是真的吗?”


    李卫东先是点头。


    随后,语气严肃:


    “可是有一点。”


    “我们的政策是鼓励大家劳动致富。”


    “同时也是为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可如果有人钻了政策的空子,做起投机倒把的生意。”


    “那么必将遭受法律严惩。”


    至于投机倒把的边界?


    这一点因为比较复杂,李卫东会在后期安排宣讲员,下乡进行讲解。


    李卫东的要求很简单。


    一定要把政策宣传到位,尽可能做到每一个人都知法。


    因为手中有钱,所以很多政策的实行都能够落实下去。


    比如承包土地。


    根据李卫东的政策。


    签订了承包合同之后,再按照农业专家的指导进行耕作。


    那么每一亩土地都会有一笔农业补贴。


    而且李卫东还承诺,种出来的粮食,农民们可以自留,也可以卖掉换钱。


    在这个饥荒刚刚结束没多久的年代,很多人都选择把粮食留在手里。


    他们不想再承受饿肚子的滋味。


    回到市区的路上。


    李卫东的手里拿着几份报表文件。


    其中一份,是推动的工厂改革。


    李卫东要求的工厂要做到以技术为先。


    这几天只是完成了行政的改进。


    技术员招揽了一些,可是真正的研发人才还没有到位。


    至于其他偏向民生与服务方面的改造。


    也在稳步进行。


    而李卫东看向了一旁的秘书姚克葛:


    “做一下记录。”


    “回去之后,要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内容主要是派出宣讲队,将我们的改革政策宣传到位。”


    “同时宣讲队也要负责普法工作。”


    “另外一个工作核心,是成立一个监督小组。”


    “监督小组的作用是负责收集各方反馈。”


    “一定要做到反馈真实,并且条理清晰。”


    “监督小组专门向我报告。”


    “同时我也会不定期对监督小组的工作进行审查。”


    “如果存在刻意瞒报,那么监督小组的负责人及全体成员,都要受到处分。”


    这是李卫东为了政策的顺利实行,做的保证。


    这几天会议开得不少。


    姚克葛也迅速把事情记下。


    也在心里不断地反思。


    李卫东最近这段时间做了不少改变。


    可是关系到政府的,却从来没有。


    现在突然推出一个监督小组,是在释放什么信号?


    其实李卫东要提前布局。


    除了监督小组,他也会成立另外的部门,来专门监管贪污腐败。


    同时也要推动内部改革。


    将内政体系,转向服务型。


    这一点,因为步子跨得比较大。


    李卫东在有了想法之后,便及时与陈老通信。


    两人之间信件与电话不断。


    终于在昨天,敲定了初版方案。


    会议一场场地开。


    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开了会,却什么事都没有变。


    整个玄昌市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但李卫东心里的焦虑并没有减少。


    因为他最重视的商业与工业改革,还处在初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