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天机乱,圣人谋

作品:《洪荒:隐居不周山,我巫族不莽了

    三十三重天之外,无尽混沌包裹的紫霄宫中。


    那尊仿佛与整个混沌都融为一体,万古不变的灰袍身影,缓缓睁开了双眼。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眸,其中没有日月星辰,没有万道法则,只有一片纯粹的、不带半分情感的虚无。仿佛这方天地,这芸芸众生,在他眼中,都不过是一场转瞬即逝的梦幻泡影。


    鸿钧道祖,自那漫长的定境中,再次醒来。


    他的苏醒,并非因为心血来潮,而是因为他感觉到了“异常”。


    一股极其细微,却又无比清晰的“不和谐”,正在他亲手谱写的这曲名为“洪荒”的乐章中,悄然奏响。


    他心念微动,那早已与天道融为一体的无上神念,瞬间便铺满了整个洪荒三界,洞悉着每一缕气运的流转,每一丝因果的变迁。


    很快,他便找到了那不和谐的源头。


    人道。


    更准确地说,是人道气运之中,那属于殷商王朝的一部分。


    在他的推演与布局之中,殷商的气运本该如一轮西斜的落日,在经历过帝乙这最后一次的辉煌之后,便会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败,最终被那顺应天命的西岐所取代,为即将到来的封神量劫,献上最完美的祭品。


    可现在,那属于殷商的气运金龙,非但没有半分衰败的迹象,反而愈发凝实、昂扬。其龙首之上,更是隐隐有紫气升腾,竟是有了几分化腐朽为神奇,逆天改命的征兆。


    更让他感到不悦的是,那人道气运之中,竟多出了几缕本不该属于此地的,充满了蛮荒与霸道的气息。


    一缕如火,充满了无尽的战意与杀伐,正与殷商的军伍气运相合。


    一缕如冰,充满了极致的清冷与魅惑,正悄然朝着殷商的国都朝歌汇聚。


    还有一缕,最为霸道,最为桀骜,竟是直接与那未来的人皇命格纠缠在了一起,隐隐有了取而代之,鸠占鹊巢之势。


    鸿钧那万古不变的面容上,终于出现了一丝清晰的裂痕。


    “变数……”


    他缓缓吐出这两个字,每一个音节都仿佛裹挟着混沌神雷,让整个紫霄宫都为之嗡鸣。


    他知道,又有不知死活的蝼蚁,在试图挑衅他这位执棋者的权威,在试图搅乱他这盘算计了万古的棋。


    他缓缓闭上双眼,身后的造化玉牒虚影光华流转,亿万道代表着命运与因果的丝线开始疯狂地交织、推演。


    他要找出这股不和谐的源头,而后,将其连根拔起,彻底抹去!


    然而,无论他如何催动天道之力,那几缕异常的气息,其根源之处,始终被一层更为古老、更为蛮荒的迷雾所笼罩,让他无法窥得全貌。


    那感觉,就像是有人在他的棋盘上,落下了几枚不属于这方天地的棋子,彻底打乱了他所有的布局。


    “哼。”


    鸿钧发出一声蕴含着无尽寒意的冷哼,不再强行推演。


    他知道,既然算不出,那便无需再算。


    只需将那几枚不听话的棋子,连同它们所在的棋格,一同从这棋盘之上,掀了便是。


    ……


    与此同时,昆仑山,玉虚宫。


    云床之上,元始天尊猛地睁开了双眼,那双一向淡漠高傲的圣人眼眸中,闪过一丝惊疑不定。


    他亦是感觉到了天机的紊乱。


    那原本清晰无比的未来走向,此刻竟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让他这位天道圣人,都难以勘破。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场席卷三界,连圣人都要卷入其中的无量量劫,其气息正变得日益浓厚,仿佛下一刻便会轰然爆发。


    可这量劫的起因,应在何处,却又始终模糊不清。


    这让他心中,生出了一丝久违的烦躁与不安。


    “传我法旨,召十二金仙前来议事。”


    他那威严的声音,在空旷的玉虚宫内回荡。


    不多时,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等十二位气息各异,却同样仙风道骨,道韵非凡的身影,齐齐出现在大殿之内,对着元始天尊躬身下拜。


    “拜见师尊。”


    元始天尊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的十二位得意弟子,声音沉凝:“尔等可知,大劫将至?”


    十二金仙闻言,皆是心神一凛。


    广成子上前一步,恭声问道:“还请师尊明示,不知此番量劫,应在何处?”


    元始天尊摇了摇头,那张不怒自威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一丝凝重:“天机混沌,量劫之源,连为师也难以完全勘破。但可以确定的是,此番量劫,非比寻常,杀机之盛,远超龙汉与巫妖。届时,便是你我这等圣人门下,亦有上那封神榜,身死道消,沦为天庭走狗之危。”


    此言一出,十二金仙皆是脸色大变。


    他们很清楚自家师尊的性子,若非事态严重到了极点,绝不会说出这等骇人之语。


    “尔等需谨记。”元始天尊的声音变得无比严肃,“自今日起,当紧闭洞府,静诵黄庭,非有要事,切莫轻易沾染红尘因果,以免被那量劫之气缠身,悔之晚矣。”


    众人连忙躬身应诺:“弟子谨遵师命。”


    元始天尊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了无尽虚空,落向了那片气运正发生着诡异变化的人间王朝,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审判之意。


    “那殷商王朝,君主无道,气数将尽,早已为天道所弃。尔等日后若是在外行走,当顺应天命,扶持那西岐‘明主’,方为正道。”


    他这话,虽说得隐晦,但其中的意思,已是不言而喻。


    ……


    东海,金鳌岛,碧游宫。


    万仙来朝,霞光万道,一派兴盛景象。


    高坐于蒲团之上的通天教主,亦是心有所感。他放下手中的青萍剑,抬头望向那变幻莫测的天穹,桀骜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玩味。


    “又有好戏看了吗?”


    他与两位师兄不同,他信奉的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万物皆有那一线生机。


    量劫,于他而言,是劫难,亦是机缘。


    他没有召集门下弟子,只是对着那下方黑压压一片,出身各异的万千门徒,朗声笑道:“量劫将至,尔等或闭关,或入世,皆随本心便是。只需记住,既入我截教之门,便当行侠仗义,快意恩仇。若在外受了欺负,报我通天之名。若还不行,便回来告诉为师,为师替你们,将他连人带山门,一并平了!”


    这番话,说得豪气干云,霸道无比。


    下方万千弟子听得热血沸腾,齐声高呼:“师尊圣明!”


    三清对量劫截然不同的态度,也为日后那场惊天动地的封神大战,阐截两教不死不休的惨烈结局,埋下了最深刻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