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穷秀才,抱宝玉

作品:《活死人王朝

    “关百长来了,请坐。”


    甫从张伯屠口中得知这老秀才的存在,关萌次日就打听着,前去拜访。


    作为上山来投的‘新人’,最首要的,就是立足,也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跻身自守。


    为此,关萌急切的想了解......宣扬那般大逆不道言论的人,到底是个什么德行。


    好不容易寻到的栖身之所,他真切的不想看到此地再横生变故。


    何况枯燥无味的日子,也确实需要满足少许好奇心,来做调解。


    “贾夫子,你竟已识得关某?”关萌吃了一惊,他很确定,二人不曾打过交道。


    体长瘦弱的老秀才,点了点头。


    “关百长现在是千长身边的红人,身高八尺,壮若犍牛,这些......老夫自然是会知晓一二的。”


    关萌恍然,觉着有理。


    他带来的船,上面粮食或许不算多,但那些盐,可着实是给山寨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单说山上的众百长麾下,没一个能比得过他那几十号操船使刀的家仆精悍,风头一时无两。


    贩盐的亡命徒和本分民户,毕竟有本质上的差别。


    况且,张伯屠带着他与千长刘玄平日里已经走的那般近,别人想不听闻也难。


    “敢问夫子,如何称呼?”


    关萌见其外貌平凡,气质更是寻常普通,问起话来也就毫无压力。


    这个平平无奇的老秀才,浑身上下只能透过他打了不少补丁的文袍,看出那一股穷酸气。


    “好说,好说。”老秀才呵呵一笑,拱了拱礼,“老夫姓贾,名希贤。”


    “上山前,是常山县的文吏,也就帮着抄抄公文以谋生计。”


    作为落魄秀才,县衙总归是不至于让他饿死,以免他成了县令政绩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污点。


    在县衙照顾下,分派他的书吏抄文工作,可以说是老秀才赚取生活费为数不多的途径。


    如今上山带着半大孩童管办学堂,也算是贾希贤的平生头一遭。


    好在,凭着一手‘圣贤棍法’,一群小屁孩在他手里也翻不了天。


    关萌也不兜圈子,直抒己见,“夫子,你为何要这般谣传妄改那金刀之谶?!”


    他双眸微眯,眸中带着审视。


    “岂不闻,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心怀何意?!”


    刘千长是个仁义可敬的,张伯屠更是投缘好友,他不希望山上会有对大伙儿不利的隐患潜藏在此。


    多日相处,他清楚的知道,刘玄并非是野心勃勃之人。


    都说英雄乘风起,岂不闻时势造英雄?


    若无这场尸疫席卷,刘玄大概会一辈子在赶考求学的道路上死磕不止。


    秀才,从来都不是刘玄心中的终点。


    举人......登堂为官才是!


    否则,他读的算是个什么圣贤书?


    要做就要做到施展抱负!


    只是这场天倾大疫,让这些平日里不显眼的高个子,不得不站出来为众生遮风挡雨。


    一切宛若......天定。


    “百长勿要急切。”


    面对质问,贾希贤仍是不急不缓,小口抿着陶碗里的热水。


    常山上水气寒凉,他的身子骨,得靠这水暖暖身子。


    “听老夫为百长讲个故事。”


    “百长听罢,一切自明。”


    见关萌不语,贾希贤只当他是默许,遂放下水杯。


    ......


    贾希贤虽是穷秀才,但此‘穷’非彼穷。


    他是有家室的,起码......曾经拥有过完整的家室。


    只因秀才公起码也是个功名,比童生强就强在,它能免税、免徭役。


    榜下捉婿,可不单单只捉那会试的状元郎。


    乡试公榜后,也多的是人愿意去捉婿上榜秀才,以求田亩挂靠。


    功名更可减免徭役,免去嫡亲戍边筑城之苦,所以贾希贤考上秀才起,他就不可能全然没有家室。


    他的平凡,只是表象。


    实际上贾希贤的社会地位只在县衙官身之下,那些衙中小吏见了他,还得问一声先生。


    只是这些在尸鬼面前,统统无用。


    嗜血的怪物,可不会因为所谓功名,而有丝毫优待。


    ......


    贾希贤曾有一妻,三旬孕女,血崩而亡。


    此女,自此便成了老秀才的心头肉,家中宝。


    乳名本是宝儿,稍大后听来不雅,贾希贤便为爱女加个玉字,乃亡妻闺名,加之以作遗念,唤作宝玉。


    贾希贤自从那批讨倭溃兵过境,就已经隐隐预感不妙。


    他从县衙吏员口中打听到,那可是一伙儿西逃的左军都督亲卫......来头太大了!大的吓人!


    当然,那时的风言风语,他也是不敢尽信。


    比起尸者遮天蔽日,淹没平倭甲军......他倒更相信是有人通倭造反,内外夹击了朝廷大军。


    这,才更合乎情理。


    常山县既乃浙西陆路通枢,贾希贤自然不会蠢的留在这兵家必争之地。


    他雇了两三个人上山结庐,就携女搬了上去躲避兵灾。


    家中余财,除了米粮,还换了一把文士剑护身。


    他有功名,佩剑合理合法。


    严格来说,他上山比刘玄还要早。


    以他的年纪,除了护着独女,也根本提不起争权的念头。


    所以,童生刘姓之人——刘玄,才顺理成章的成了最初在山上伐木造屋的这一伙儿百姓的领头人。


    贾希贤及其女宝玉,自然也得庇于刘玄荫泽。


    这是份使二人结缘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