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浅谈噩耗

作品:《活死人王朝

    堂内三人全程旁观了李煜和李云舒的聊天打岔。


    李云舒的到来,确如一缕春风,吹散了堂内些许凝重的冷意。


    可这也改变不了他们心中那股彻骨的凉。


    风停了,寒意便会重新聚拢,甚至比先前更冷。


    府内确有水井可饮。


    粮仓与地窖也有存粮可食。


    这些都是能看见的底气,能让人在困境中不至于彻底绝望。


    可谁都清楚,百多号人想活下去,远不止吃喝那么简单。


    生火造饭。


    寒夜取暖。


    烧水净身。


    哪一样能离得了炭柴?


    往日里,城外有的是小民担柴贩卖,城中大户人家,何曾为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发过愁。


    赵琅的思绪飘到了府中的柴房。


    那里的木炭与柴禾堆积如山,看起来似乎能用上很久。


    但他心里清楚,那只是错觉。


    百多号人,每天单是做炊的消耗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最多再过上两三个月,也许更短,赵府的柴房就会彻底清空。


    届时,这偌大的赵府,连一顿热饭都将成为奢望。


    坊内其他人家的仓存,也不过是或多或少的区别。


    要么人口更多,用的更快。


    要么就是苟延残喘的时间,比赵府多上十天半月罢了。


    那之后呢?


    一想到那般凄凉景象,赵琅便不寒而栗。


    届时,除了拆屋取木,好像也没别的法子?


    ......


    城中但凡还喘着气的,哪一个不是日夜祈盼,盼着王师旌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收复这片......死地?


    退一万步讲。


    哪怕……哪怕来的不是官兵。


    哪怕是哪路占山为王的土匪流寇,占据此城,作威作福。


    只要他们能打破这死局,驱散这满城的行尸,恢复一丝秩序。


    那他们依旧是全城的救星!


    百姓们到了这个地步,求的只是活着。


    从不从贼,又哪里还真的重要。


    就在赵琅心绪翻腾之际,李云舒也已然顺从的入了座。


    李煜的目光从族妹身上移开,再次落回赵琅那张布满忧愁的脸上。


    那眼底的一丝柔和褪得干净,只是平静得可怕。


    “赵老爷,事到如今,一些话本官也没必要瞒你。”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堂内每个人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赵琅的紧紧攥着扶手的动作停住了。


    赵钟岳下意识挺直了背脊。


    班头赵怀谦......依旧一脸的颓丧,尚未恢复精神。


    李煜似乎觉得,方才那短暂的沉默,已经足够他们消化掉先前的坏消息。


    他们真的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


    不,他们只是被发散联想到的诸多恐惧感到麻痹了。


    亲眼确认了李云舒安然无恙,李煜反而心中一定。


    有些事,作为她的母家亲族,还是早些知道,才好早做准备。


    “旁的地方,本官也不好说。”


    李煜的语速很慢,像是在给他们留下思考的余地。


    “但你我身处山海关外,幽州之辽东,确实是......难有援兵。”


    “为何?”


    赵钟岳脱口而出,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辽东境内尚有诸多卫所,就算主力东征,也不至于……节节败退?”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没了说下去的底气。


    作为一介商贾之子,他知道的有些多了。


    可是想到他家有着李氏姻亲的身份,能知道些官场内人所众知的消息也不奇怪。


    他的话没能说完。


    因为李煜的眼神已经将他剩下的话全部堵了回去。


    那是一种近乎怜悯的眼神。


    像是在看一个还抱着不切实际幻想的孩子。


    李煜没有理会尚显稚嫩冲动的赵钟岳。


    李煜顿了顿,端起手边的茶盏,却没有喝。


    冰冷的茶水,正如众人此刻的心境。


    他看着茶水中自己模糊的倒影,一字一句的说道。


    “朝廷大军东征高丽至今……”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这几个字在空气中发酵。


    “最后……本官至今也只知晓,传出个全军而殁的消息。”


    这既是当初李氏族老们所言,就绝非空穴来风。


    以李氏主支的能耐,可信度便不止六七分。


    对将门李氏在辽东境内延伸出的消息渠道,李煜有充分的信心。


    轰!


    仿佛一道无声的惊雷在众人脑海中炸开。


    赵琅三人脸色煞白。


    就连刚刚落座,神情从容窃喜的李云舒,也骤然褪去了方才所有的笑意。


    方才那抹因重逢再见而生的浅笑,早已凝固,碎裂,只剩下脸上的不敢置信。


    李云舒袖裙遮掩下的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裙服。


    这个消息对她意味着什么,再明显不过。


    她的亲兄长,沙岭李氏唯一的嫡子,便在那支东征大军之中。


    可此刻,她甚至来不及为兄长的生死感到悲痛。


    因为,他们还有更迫在眉睫的困境需要面对。


    但凡不是个憨傻的,就该知道辽东边军主力尽失,意味着什么可怕的后果。


    赵琅的脑中一片轰鸣。


    他虽是商贾,却也久居边地,怎会不知这辽东走商的安危系于何处?


    东征大军……


    那抽走的何止是字面上的人数?


    那是辽东数十年的积攒!


    是无数匠人敲打出的甲胄刀枪!


    是广袤辽东土地上所有升斗小民的坚实壁垒!


    如今,这道壁垒,没了?


    一旁的班头赵怀谦同样想到了这一层,他的嘴唇开始止不住地哆嗦。


    却也没人顾得上指出他的失态。


    只因其他人也只是强忍罢了。


    没了这些大军回援,难道指靠辽东境内剩下的那些卫所兵吗?


    那不过是些平日里连操练都凑不齐人,只是拿了刀枪的农夫罢了。


    等他们来抚远县剿灭这滔天的尸疫?


    还不如让城内苟活的丁壮拿着锄头粪叉,亡命一搏来得实际。


    反正二者的水平,基本都在伯仲之间。


    甚至后者——身陷囹圄的百姓,求生的意志更强,绝境中或许还能爆发出更强的力量。


    若是往常,在辽东承平之时。


    这个消息一旦传开,整个辽东所有的大户人家,会在第一时间变卖家产,不计一切代价地举族内迁。


    他们会疯了一样地朝着山海关的方向逃命。


    整个辽东,此刻宛如被褪去了所有衣衫的柔弱小娘,被赤裸裸地暴露在荒野之中。


    只能任由那些在秋后扣边的草原部落,肆无忌惮地驰骋、劫掠。


    而现在……


    现在的情况,甚至比那更糟。


    草原人或许还能通过献粮献财,来破财免灾。


    尸鬼却不成。


    对平头百姓而言,这噩耗的程度,大差不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虏来了,或许还能破财消灾,甚至俯首称臣换取一条活路。


    可尸疫来了,它们就只要你的命。


    在场之人,皆无心去质疑李煜口中的消息。


    有些话,既然是出自幽州李氏之口,只怕比朝廷文书还可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