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西岭村

作品:《活死人王朝

    清晨的薄雾,带着林木的湿气与若有若无的腐臭。


    李煜早早起身,派人去附近寻了些水。


    火光升腾,昨夜挖好的火池上架着铁锅,锅中河水翻滚。


    士卒们默默上前,将水囊灌满,又分饮了一些,就着冰冷的干饼子,完成了这顿没有滋味的晨食。


    出发之前,李煜特地指着被抬开的四架拒马交代道,“李义。”


    “拆解拒马,绳索与木料,一并装车。”


    这样一来,下次宿夜,便能省去很多的麻烦了。


    “喏!”


    亲卫李义大声应命,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转身冲着一队正在掩埋篝火的屯卒喝令。


    那名什长甚至不敢抬头直视李义身上的扎甲,只是连声应诺,立刻带人去执行命令。


    掩埋篝火,并非为了隐藏行踪。


    在这辽东地界,敢于正面冲击一支二十名披甲战兵队伍的势力,屈指可数。


    这只是最基本的行军常识。


    在这枯败与繁茂共存的林莽间,一旦星火燎原,那滔天之势,远比任何尸鬼都要恐怖。


    ......


    车队再次启程。


    ‘李’字与‘顺’字纛旗在晨风中无力地垂着,这支朝廷官兵缓缓而行。


    车轮碾过官道,发出单调的“嘎吱”声。


    两侧,是屯卒们沉重而压抑的脚步声,以及骑卒胯下战马不时打响的鼻息。


    没人交谈。


    或者说,没人敢。


    紧张与疲惫,早已榨干了他们所有的精力。


    更何况,那些如同狼群般散在队伍四周的骑卒,是百户大人最锋利的爪牙。


    他们的眼神,如刀子一般,来回剐蹭在官道两侧的密林,以及……这些步卒的后背上。


    昨天,那两个被当场斩下的头颅,滚落在尘埃里的画面,依旧烙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一个顶撞上官。


    一个临阵脱逃。


    没人想用自己的命,去试探当下军法的底线。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前方传来,打破了队伍压抑的沉默。


    李煜眼神一凝,抬手勒住了马缰。


    是前出探路的哨骑回来了。


    直至近前,李松勒马,即刻指着官道延伸的尽头,禀告道,“大人!”


    “前方便是西岭村!”


    “村子多姓孙,也叫孙家村!过了熊儿岭,离抚远县城就不远了!”


    叫它西岭村也好,孙家村也罢,其实都是一个地儿。


    乡民们叫此地孙家村,是因为住户大都是孙姓族人。


    县衙则因为地处抚远县以西,熊儿岭脚下,故此地名为西岭村。


    “但……村子太安静了,整个村子死气沉沉的,恐怕……已经遭了难!”


    李煜听得出来,李松的情绪很激动。


    西岭村近在眼前,就意味着离抚远县更近一步了。


    “大人,不管怎么说,我们总算到了西岭村!”


    “之前我等数次探路,皆因人手不足,不敢在外过夜,每次都只能在驿站左近便折返,从未能抵达此地!”


    “今日有大人和车阵在此,卑职等才算有了底气!”


    能赶到西岭村,对李松等人而言,就已经是一个好的新进展。


    李煜驻马,神情认真的问道,“那你可知,这西岭村平日里住户几何?”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村子不像是卫所屯堡,百户卫所和千户卫所,普遍都是百户上下,至多也不会超过两百户。


    而大大小小的村落,其中人员基本没有定数。


    小一些的甚至只有一二十户人家,大的有几百户也不是没可能。


    虽然概率很小,但是也确实存在。


    一些比较特殊的大族族地,甚至聚居了上千户族人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能有这种规模的大族,一般多起源于南方。


    辽东地区的大姓还是比较少的。


    李松迅速回忆了一下方才惊鸿一瞥看到的屋舍规模,回答道,“卑职观其屋舍,约莫在四五十户上下,绝不会超过六十户!”


    李煜闻言,在心中瞬间开始了计算。


    四五十户……


    一户按三口计,那便是近一百五十头尸鬼。


    思虑至此,李煜喃喃道,“百五十头吗......?”


    这个数字,远超己方可战之兵。


    他的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但旋即,他又想到了另一层。


    人不是木桩,不会留在原地等死。


    只要不是被四面合围的绝境,总会有人逃走,有人躲藏。


    那么,被转化的尸鬼数量,会打一个折扣。


    ‘实际数量,或许不会超过一百头。’


    李煜心中闪过这个判断,但面上依旧不显波澜。


    百头尸鬼,对占了队伍大半人数的屯卒而言,依旧是足以让他们崩溃的可怕数量。


    绕路吗?


    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李煜掐灭。


    这些笨重的偏厢车,根本无法适应崎岖的羊肠小道。


    一旦离了这夯实的官道,就等于自废武功。


    偏厢车这时候就有一处弊端体现了出来,那就是不够灵活。


    更重要的是,这些战车,是屯卒们最后的心理防线。


    有车阵在,他们是据守的兵。


    没了车阵,他们就是一群见了尸鬼只会尖叫逃窜的累赘。


    思虑至此,李煜坚定了沿着官道继续行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