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捧哏聊天,茶馆听书

作品:《长生:穿成狱警,我苟到无敌

    如今虽然国术昌盛,但是练武乃是水磨功夫。


    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练习。


    因此,在宗师绝迹,化境不出的情况下。


    暗劲武师已经算是一般习武之人的天花板了。


    不过,林默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化境大师只是轻易不出世,并不是没有。


    更何况京都城是当今国民政府的首都。


    各方势力鱼龙混杂,卧虎藏龙。


    暗劲武师更是多不胜数,实在是不能掉以轻心。


    还得继续苟着!


    身上还剩不少经验值。


    只是不够升到暗劲二重。


    于是,林默索性将所有功法都提升到了小成境界。


    如今他已经掌握了十三层大散手中的擒拿手、虎爪手、夺刃手、开碑手这几种招式。


    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之中最霸气、最刚猛的开碑手。


    此法专注阳刚之劲,有拔山扛鼎之威势。


    以力对力,以刚对刚,针锋相对。


    讲究的就是一个字——干!


    境界造诣达到了小成之境的《十三层大散手》,又解锁了一些新的姿势……不,是新的招式。


    ——蛟龙手,降刀手和推碑手。


    只是其中精要,还需要自己细细体会。


    打开《罪灵图录》,林默看了眼自己的信息。


    【宿主:林默


    实力:二流高手(暗劲一重)(0/2000)


    技能:六国语言(精通)


    功法:《十三层大散手》(小成0/5000)、《通背拳法》(小成0/2000)、《探云手》(小成0/300)


    物品:三毒符


    可用经验值:123】


    武道实力已经算提升很快了,就是功法少了点。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东监区关押的犯人大多是普通人。


    要是能有机会进入南北二区,多收录一些武道高手。


    那样就能获得更多经验值和武学功法了。


    林默心中暗道。


    ……


    ……


    翌日上午。


    警局的人在各个胡同口的布告栏,张贴了一张通缉令。


    有不识字的人问道:“这上面写的啥啊?”


    “案犯李大富,男……蓄意杀害政府官员,罪大恶极,今悬赏通缉……知情者,提供有用信息,奖一百大洋,活捉李大富并押送至警局者,奖一千大洋!”


    一名路人缓缓念着通缉令上的内容。


    有人认识李大富,指着上面的照片,诧异问道:“这人不是四海帮帮主吗?”


    “四海帮的那些家伙平日里坏事干尽,这下可算是踢到铁板了!”


    “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杀害政府官员,难怪被全城通缉!”


    众人议论纷纷。


    林默站在人群中,像没事人一样,当起了吃瓜群众。


    今日沐休,他闲来无事。


    便想出来逛逛。


    这时,一老头背着手走了过来。


    看到通缉令后,他啧啧称奇道:“嚯,介个悬赏的奖金可真够高的!”


    林默下意识来了句:“嘿,这是好事啊!”


    老头瞟了他一眼:“嗨,年轻人你懂嘛呀,以为介钱那么好拿?”


    林默没有反驳,而是点头:“谁说不是呢?”


    老头又道:“介李大富可是个狠银,有武艺在身的,弄死一两个普通人跟玩儿一样,要是小伙子你真碰上了,那也得看有没有命拿那份奖金!”


    林默深以为然:“是这么个理。”


    老头莫名觉得心里舒坦无比。


    心中竖起了大拇指,介小伙子会聊天!


    他接着问:“小伙子你认识李大富?”


    林默摇头:“那不能够。”


    老头摇头晃脑地说道:“听老头子一句劝,别看介赏金诱人,就被迷了眼,人啊,还是要踏踏实实的才行!”


    林默十分配合:“嘿,好嘛!”


    “你还别不相信,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


    老头扭头一看,发现刚才那个十分会聊天的小伙子不见了。


    他咂摸着嘴,觉得有些兴趣索然。


    少了个捧哏的,忒没意思了。


    摇摇头也离开了。


    走出人群,林默心想,这赏金应该没人能拿到了。


    李大富已经被他丢进池塘,种了荷花。


    没有个一年半载,恐怕都不会有人发现。


    没了担忧,他心情舒畅了许多。


    悠哉悠哉地走进旁边的同福茶馆。


    这座茶馆不像蜀地茶商开设的茶轩那般高档次。


    而是主打的亲民路线。


    平头百姓都能进,桌上也多是一些平价的点心粗茶。


    这样的茶馆,门脸并不讲究。


    基本上就是在房檐上挂几块半尺来长的小牌子。


    上书“雨前”、“龙井”之类的字样。


    让人知道这是座茶馆。


    至于屋内的陈设,也很简朴。


    都是些没上过漆的桌椅板凳。


    进来的人不管认不认识,都可以同桌饮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拼桌”。


    有些茶馆为了吸引客人,会增添评书演出。


    一般会提前几天,刷上一张报子,上面写明表演时间和曲目,悬在门口。


    每日两场,下午2点开书,称“白天儿”。


    晚上7点开书,称“灯晚儿”。


    也有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间加演的,称“早儿”。


    听客们点上一壶茶,就可以进去听。


    如果没钱,想扒墙角,白嫖听书。


    那少不了会被茶馆的伙计呵斥两句。


    来茶馆饮茶的听众们,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有。


    既有把这里当作休憩和娱乐场所的穷苦百姓。


    也有终日泡在这里成为“书腻子”的闲散人员。


    甚至有些报社或者杂志的编辑记者们,也经常来此“采风”。


    据说当年有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张先生,也常常混迹于各大茶馆。


    于听书中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林默来过三五回,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他对门口的伙计道:“来壶碧螺春。”


    这伙计认得林默,立刻过来招呼。


    “得嘞!爷,您楼上请!”


    说实话,林默原本并不喜欢喝茶。


    但是自从崔友带他来了一次,他就喜欢上了这里。


    倒不是说喜欢喝茶,而是喜欢这里的市井气息。


    在这里沏一壶茶,摆一碟花生米,再听一曲评书,可以淡去一身疲乏。


    一茶、一点、一评书。


    就是那天地与山水。


    容得下人生所有苦难。


    林默挑了个清闲地方。


    茶水和点心很快端了上来。


    临近晌午时分。


    外头的太阳渐渐变得热辣辣的。


    大家都往茶馆里挤。


    再加上门外早就贴了告子,下午会有评书表演。


    所以茶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